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演唱处理
2015-04-29周芳
周芳
【摘要】流传于陕北大地上最广的一种山歌。
【关键词】陕北民歌;演唱技巧
信天游,是流传于陕北大地上最广的一种山歌,又叫“顺天游”、“山曲儿”。顾名思义,顺天而游,信马由缰。本文中的《信天游》是由白秉权根据陕北民歌改编创作的作品,白秉权,陕西绥德人,国家一级演员,曾采录、改编了大量陕北民歌,有《绣荷包》《信天游》《九连环》等作品被编入音乐院校教材。
一、歌曲介绍
陕北民歌《信天游》歌词原型为“哥哥走来妹妹照,眼泪儿滴在大门道”,它属于两乐句的结构,是山歌曲调最常见最基本的曲式。这种二乐句的山歌,虽然形式十分短小,但也就是在这极简的形式中,展示了完整的音乐构思,以富有特色的音调,创造了鲜明的音乐形象。两句一起一伏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谱例1:
其中中音程为下行七度,性质具有沧桑感。陕北民歌信天游也正因为这个下行七度使得音乐表达出无尽的沧桑感。
本文中的《信天游》由白秉权根据陕北民歌改编创作的作品,全曲感情炽热深沉,语言粗狂豪放,具有历史沧桑感。整首歌曲以两句核心曲调发展而来,每一句的开始都是原型中的起句,且都是切分节奏;其中也用了这个下行七度,紧紧抓住陕北民歌风格的沧桑感。整个曲式结构方正,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歌词上运用了大量的陕北方言,用比兴的手法来写爱情,使得生活气息和地域色彩更为浓郁。
二、曲式结构
白秉权改编创作的《信天游》是三段体民族徵调式。第一段段为a8+a8严格并行的两句式开放乐段。第二段首句为对比中句,为b4+b4的严格并行的两句式开放乐段,结构方整,速度有变化。第三段变化再现了b句,为了艺术形象更加完美,又有5小节的补充句,并做了反复处理,扩大了歌曲规模,使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其第二、三次间奏均以八度大跳进入,又以下行四度i5结束。表现出喜中有悲的情绪。此曲旋律辽阔,高亢,语言平实,运用具有明显的口语性特征的歌词,节奏舒缓。整体在演唱技巧上要求较高,要求演唱者有强有力的气息支持,口语化的歌词更需要有弹性的处理。
三、歌词语言分析
在白秉权老师改编的这首《信天游》里,无限柔情与期盼尽在其中,将难舍难分、万分想念的场景真实展现出来。此曲句式结构方正,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也运用了信天游中常用的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修辞手法来写爱情。如:“一对对(的那)白鹅,河湾湾(的那)站”,以白鹅作比喻。如:“三天我没喝这一口水”,语言凝练,比喻夸张且恰当。
陕北民歌之所以特色鲜明、风格浓郁、与它独特的陕北方言是分不开的。运用大量的方言土语,使得生活气息,地域色彩更为浓郁。陕北方言擅长用“儿话音”,歌曲中“对面儿”语言生动,口语化浓重,把陕北方言原原本本的体现在了歌词中。信天游对方言的运用还表现在读音上。如“对面儿山里”中“山”(shan)读成“san”;“你给我哥哥(呀)捎上句话”中“我”(wo)读成“nge”;“就说妹妹我难活下”中“下”(xia)读成“ha”。特别是“我”和“人”的发音(陕北人说话偏重鼻音,韵母以“n”结束的音都发成“ng”),这是陕北方言最具特色的两个字,这两个独具风味的发音更有了信天游的陕北味。
另外,信天游的歌词中大量使用衬词。所谓衬词,可令节奏更具抑扬顿挫之感,如:“想你(了的那)想你,实想(呦呵)你”中的“了的那”、“呦呵”都是衬词,其内容更加形象,生动。
四、演唱处理
润腔又称加花,是民间音乐中使曲调变化的手法,即在基本曲调上加花,以增加曲调的华彩。它是民族音乐中极富特色的技巧之一,是形成演唱风格、民族风格的主要因素和手段。①《信天游》中大量运用润腔手法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具有浓郁的陕北风格。
(一)小假音
这在陕北民歌演唱中运用得非常多。如《信天游》中的第一句:
其中“对面儿”对应的就是“小假音”,在演唱时,喉头就要自然的往上移动一点,使声音迅速由真假声混合转入“假声”,形成前后真假声的对比,这样就对民歌的声音进行了润腔,形成了丰富的声音色彩。
(二)滑音
滑音在陕北民歌中也比较多见,常见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大滑音、小滑音等等。滑音是对歌唱的一种润色,滑音在陕北人的说话习惯中也有体现,滑音唱法在陕北民歌的演唱中多以下滑音为主,在演唱时气息要下沉,要唱的圆润,自然,流畅。例如:
这几句都运用了下滑音唱法,着重体会歌词在演唱中的语气,结合曲调唱出来,便使得整首歌变得形象、动人。
(三)嗖音
嗖音是民族传统歌唱中非常具有魅力和感染力的润腔技巧,在陕北民歌演唱中用得也很多。即是在唱的时候通过咽喉腔或者鼻咽腔产生有节奏的震动,听起来感觉声音一震一顿的感觉,使得腔调发生转折或者波动,使得腔更加圆润,以达到所谓字正腔圆的效果。使声音的音色更加细腻、委婉。例如:
这里的“说”字,在演唱时运用的就是喉咽腔嗖音,在这里的运用更好地增强了“妹妹”的悲与苦,对歌曲的表达起到了很好润色。
(四)直音
直音也是陕北民歌演唱中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技巧。所谓直音,并不是平常意义上发出的发直、发白的声音,而是根据民歌风格的需要,在腔体松弛通畅、喉头相对稳定、气息支持等基础上,所发:
。
此处的“你”是一个保持三拍半的长音,在演唱时就应该做“直音处理”,需要有强有力的气息支持,使长音的字头一出来就要保持住,气息的输送和声音的力度要做渐强处理。
五、二度创作
A段当中“对面山里喜鹊喳,你给我哥哥捎上句话”,这句歌词在演唱时应注意,把声音抛远,就像是与对面山里的喜鹊对话,把思念和请求用歌声传递出来。“你给我哥哥捎上句话,捎话(那)捎话,捎句知心话,就说妹妹我难活下”,歌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更加生动,亲切。那句“妹妹我难活下”道出了歌曲思念的主题,情感之深,由此可见。因此在演唱时要十分注意情感的表达。然后进入间奏,间奏应该承接A、B两段的速度,在弹奏的时候应该有变化。B段口语化强,歌词运用了方言特征,言辞生动,活泼。给人以俏皮又直白的感觉。这一部分要注意的就是音高问题。在“一对对的那白鹅,河湾湾的那站”这句歌词中, “对”和 “湾”由于节奏十分紧凑,同时又处于高音位置,因此音高较难把握。在演唱时不能刻意追求,应如讲话一般清晰、灵巧的一带而过。紧接着又是间奏部分,较之前一个间奏有略微变化,仍起到过渡作用。“想你了的那想你,实想呦呵你”,在演唱时要拿捏好情绪,要把那份真切的思念之情表达出来。最后那句“三天我没喝这一口水”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妹妹对哥哥的思念夸大,又包涵了无奈之情。在演唱的同时,一定要进入角色,才能把歌曲诠释得淋漓尽致。
陕北民歌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汉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天游又是陕北民歌的代表,题材多取材于陕北人民的本土生活,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高校民族声乐的学习者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王冰清:《对西北民歌中润腔的探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2]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3(2013.6重印)
[3]军驰.李西安.民族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音乐出版社.1964
[4]党红岩.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点.音乐天地.2008,9
[5]惠嘉.信天游词文本中的重复手法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2,2:167-171
[6]孙溱.陕北信天游的语言特点.民间文化.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