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幽默的陕南镇巴民歌
2015-04-29张洋王岚王延松
张洋 王岚 王延松
【摘要】陕南民歌是陕南地区人民在日常和生产生活中的有感而发,包括了当地人民如生产生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对于研究陕南文化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样,镇巴民歌是直接反映镇巴人民的历史、社会、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的一部活化石,是千百年来老百姓在生活和劳动中交流感情、传播知识、娱乐消遣的工具,具有较高的人文研究价值。
【关键词】镇巴民歌;艺术特征;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秦岭横亘于陕西省中部,将陕西省由南向南北分为三大区域——陕南、关中、陕北。镇巴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地处大巴山北麓,米仓山东段,被誉为陕西省南大门。由于历史原因,陕南人口中移民较多。由此,形成陕南“居民五方杂处,土著者仅有十分之二。”陕南民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体裁丰富,大多是由于移民较多造成的结果。镇巴民歌属于“原生态民歌”,特殊的歌唱方法和地域民族风格,有学者特意提出了歌唱环境这个因素,并强调二者之间交融一体的互动状态。田洪涛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镇巴民歌传承人,自2001年开始研究并搜集整理镇巴民歌,利用寒暑假骑着摩托车,走到大山深处,走到最偏远的农户人家,共搜集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镇巴原生态民歌500余首。笔者就“镇巴民歌的发展与传承”相关话题,对田洪涛进行了访谈,本文部分内容是整理田洪涛的访谈笔录基础上形成的。
一、镇巴民歌典型的艺术特征
自古以来,陕南为移民较多的地区。镇巴民歌包含带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内容丰富,具有典雅的林区音乐特征。镇巴民歌的段落及曲式结构复杂多样,四句体、五句、六句还有被当地称之为连八稍的八句山歌最为常见。其曲风各异,大部分以五声音阶为支柱进行发展,但也有六声音阶的曲目,如《打仙桃》,就加入了fa音。镇巴民歌主要是以羽调式和徵调式常见,其次为商调式,还有调式交替的现象,例如《薅草调》。另外,有的民歌前部强调一种调式色彩,在后面却又在另一种调式上结束,例如:画眉调。从音型结构上讲镇巴民歌旋律大多以二度、三度级进居多,如:麻纱调;四度五度跳进联合使用的也有很多,如:蚊虫五更;还有六度以上大跳的曲目出现,如:人家的丈夫像书生。
田洪涛按照劳动号子(抬石头号子、打夯号子、拉风箱号子、锣鼓草)、山歌(通山歌、号子、调子歌)、小调 、花鼓(八岔、水戏、盘歌)、民间风俗歌曲(哭嫁、孝歌)、宗教祭祀歌曲(端公戏、道场)、革命历史歌曲(红军)、其他民俗(吉利词、拳歌)新民歌等进行探讨。
二、镇巴民歌语言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镇巴民歌经过几千年来人们的生活、劳动、爱情等体验和感受,运用口头语言融合而成,表现力和感染力很强,特别是歌词的表现手法更是独具一格。
(一)语言的主要表现手法
镇巴民歌中多用比兴,例如:“山歌子来纸一张,钥匙连锁锁连箱,贤妹儿离不了花箱子,情妹儿离不了少年郎”。这种手法的四句山歌演唱方法是按照通山歌的演唱进行。
镇巴民歌中的双关语也使用的非常贴切、和谐生动。
铺陈手法在镇巴民歌的小调中使用非常广泛,如《十写》《十绣》都是从一开始唱唱到十。还有《十二辰》,从辰时唱到卯时,描写了盼情郎来、梳妆打扮、送郎等相思过程。还有倒过来进行陈述的,如《倒采茶》,运用倒叙手法写实写事写景,这在镇巴民歌中还有很多,如《五更》等。
运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特定的环境、人物、事件,即白描。如《打仙桃》,“这山望见那山高,那山一树好仙桃……”看似描写打仙桃的劳动场景,但深层意思却是描写了男女想思之苦。
(二)主要修辞手法
比喻:如“包谷叶子像把刀,三月点来四月薅;又如“太阳出来像盆火,晒得贤妹莫处躲”等。
夸张:如“叫我唱歌我不怯,昨晚我在天上歇,王母娘娘理的铺,伸手摸了天上月”;又如“山歌子来子山歌,你歌莫得我歌多,唱了三年六个月,才唱一支牛耳朵”等等。
对偶:这种形式在山歌里面常常出现,意思相近,字数相同,结构形式相同。
(三)镇巴民歌与方言
镇巴从语言格局上讲属于西南官话区;但临近四川,所以又属于川西方言区。但从语言语气来看,较湖广四川云贵等地语音要直一些,语气要生硬一些,吐字清楚,音节感强,句末常常加上一个语气调,因此田老师认为镇巴人说话铿锵有力,棱角分明,咬字较死(如:L、N不分,zhi、chi、shi很多读成z、c、s;东区常把掐音读成卡音等),而且镇巴人说话喜欢使用重叠词(树丫丫、毛毛路、坡坡地、锣锣鼓鼓、汤汤水水、箱箱柜柜等),还喜欢使用代词(别人叫别个、这些那些叫这歪那歪、这里那里叫这哈那哈、硬币叫壳儿、咋样叫咋快等等)。这些方言也体现在民歌的传承中,因此了解地方民歌首先要了解当地语言习俗。
(四)镇巴民歌衬词的使用
镇巴民歌中频繁使用衬词,甚至有些歌曲衬词比歌词还多,最常用的衬词是:依、呀、哟、吙、嗨、哎;时常在句尾使用的:** 哟吙;**舍;**嘞;**嘛;**吔等。这些衬词在劳动号子中主要是统一劳动节奏,调节劳动氛围,在其他民歌中主要是为了延长旋律、链接旋律。例如薅草调,本身民歌词只有三句一段:“正月是新年,家家户户把龙灯玩,情哥来把灯来看”,但加入了衬词以后,就变为了二十二个小节。镇巴民歌这种变现手法较为常见,以至于很多人听不懂。
三、清凉幽默的镇巴民歌
镇巴地处陕西最南端,与四川接壤,其民歌具有清凉幽默的特征。镇巴人自古勤劳朴实、自在逍遥、乐观豁达,因此歌手们时常说他们过去是穷快乐,还说过去是出门一声昂,这些都折射出镇巴人民的乐观精神。田洪涛讲到,他所采访的民歌手,唱的歌几乎都没有特别悲情的山歌,即便是为生活、为情所困,但表现出来的也是一种豁达自在、幽默风趣态度,让人始终感觉到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苦日子的如《穷送郎》,又叫《讨口子歌》,已经穷得乞讨了,但还那么幽默豁达:“送郎一顶帽,一把烂瓜瓢,我郎带起刚合窍,送郎一件衣……”
情歌自古就是民歌中最经典也最值得遐想的曲种,镇巴民歌中的爱情山歌比比皆是,表现姑娘想情郎的:“太阳落坡四山黄,贤妹儿出来收衣裳,衣裳搭在竹竿上,一望衣裳二望郎”;表现妇女为婚姻自由抗争的:“老哇叫唤要死人,男人得病死不成,要死死那恶男人,莫死奴家心上人”;表现失恋的:“日头出来亮堂堂,照见河里打渔郎,鱼打不到早收网,恋不到贤妹好恓惶”;表现爱情忠贞不渝的:“高山松树万年青,两人相好莫变心,莫像筛子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还有个值得一提的民歌素材是骂笑,开玩笑是镇巴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按照辈分只要能开玩笑的,熟了之后就时时要注意落入圈套。田洪涛谈到一次下乡采录民歌,有位朋友送其出门时就唱到:“你慢慢走哦慢慢摇,你莫在哪半路吃青苗哦”。但这是一种非常善意的骂,歌师傅在对歌时常常用到,这里列举一二,如“远看姐儿穿身花,背上背个奶娃娃,鼻子眼睛都像我,他把我喊叔不喊爸,我也懒得去抱他”;又如《人家的丈夫像书生》《割韭菜》等等,虽然是酸歌子,但歌词很有意境。
四、镇巴民歌的形式
镇巴民歌曲调悠扬婉转,曲风自然,演唱时细腻柔和。虽然有很多曲目用高腔演唱,但也不是呼喊性的喊唱,而是荡气回肠抒发情感,大山随之附和的一种悠扬之声。演唱镇巴民歌时主要使用滑音和颤音,每句都会有个辅助音来起头以引出正腔。欣赏时应了解镇巴民歌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劳动号子,如抬石头号子、打夯号子、抬丧号子、拉风箱号子、锣鼓草;山歌,如通山歌(酸歌子)、号子 、调子歌;小调、花鼓,如八岔、水戏、盘歌;民间风俗歌曲,如哭 嫁、孝歌;宗教祭祀歌曲,如端公戏、道场;革命历史歌曲;其他民俗,如吉利词、拳歌;新民歌。
如今,镇巴民歌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市各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下发展势头良好,一大批年轻的原生态民间歌手孕育而生,其中有很多还在省市县多次拿过大奖。
参考文献
[1]张晓虹.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陕西历史地理文化研究[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44.
[2]刘蕊.浅谈陕南民歌的价值与保护对策[J].北方音乐,2014(9).
[3]僧文莉.陕南民歌发展现状与保护传承思考[J].飞天,2012(2).
[4]牛玉冰.提高陕南民歌传承性之教学模式初探[J].陕西教育(高教),2015(10).
[5]戴磊.陕西南部民歌初探[J].大舞台,2011(8).
作者简介:
张洋(1991—),女,陕西西安人,西安音乐学院硕士,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音乐教育等方向研究及教学。
王岚(1992—),女,宁夏石嘴山,西安音乐学院硕士,主要从事音乐教育、艺术学理论等方向研究及教学。
王延松(1970—),男,陕西西安人,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