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误区,把握内涵,科学实施“当堂训练”

2015-04-29刘金玉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25期
关键词:当堂训练操作误区

刘金玉

摘要:“当堂训练”是洋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在具体推广、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必须是纸质考试、必须是课外习题、必须要达到十五分钟等八大误区。为使“当堂训练”富有成效,就需要准确剖析、积极走出影响实施成效的诸多误区,正确理解“当堂训练”的内涵——在课堂上,在“先学”与“后教”的基础上,在教师科学的组织之下,学生们所进行的反馈性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科学把握“当堂训练”的学理——“以练测学、以学论教”的新课改思想、“金字塔”学习理论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做到从实际出发,以变应变,随机应变。

关键词:当堂训练;误区;内涵;操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9A-0063-05

洋思教改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从1994年提出至今,研究与实践长达21年。在2014年“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洋思教学模式荣获一等奖,得到了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嘉奖与肯定。

为全面科学地理解、实施“洋思教学模式”,本文就洋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之“当堂训练”作具体阐释。

一、“当堂训练”的实施误区

从目前各校学习、推广、实施“当堂训练”的状况看,存在着八大误区。

(一)“当堂训练”必须是纸质训练

“当堂训练”必须以纸质试卷为载体,好多学“洋思教学模式”的地区、学校都一刀切地普遍采用这种“纸质试卷”的方式进行训练。

(二)“当堂训练”题必须是课外习题

“当堂训练”必须走出文本,走向课外,用文本之外的习题进行练习,以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改思想,否则就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反馈。

(三)“当堂训练”就是“堂堂清”

“当堂训练”与“堂堂清”是一个概念,内涵相同,只是概念的表述方式不同而已。

(四)“当堂训练”时间不少于十五分钟

“当堂训练”五分钟低于十五分钟或没有时间进行训练,就违反了“洋思教学模式”要求,就是不成功的课。

(五)“当堂训练”必须放在“课尾”时间

如果“当堂训练”不是在一堂课的结束部分,就不是真正的“当堂训练”。

(六)“当堂训练”一定是教师出题,学生训练

“当堂训练”绝对不能是学生自己出题,更不是学生之间出题,不存在自己检测或相互检测。

(七)“当堂训练”必须分三类题型

“当堂训练”的题型必须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三类题型,否则,无法进行分层训练,不能做到“培尖补差”。

(八)“当堂训练”在非文化学科中无法实施

“当堂训练”只适合于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学科,在非文化学科中不需要、也没必要进行“当堂训练”。

二、“当堂训练”的内涵解读

“洋思教学模式”之“当堂训练”实有其本身的要求、思想、内涵。

(一)“当堂训练”的科学界定

“当堂训练”,就是在课堂上,在“先学”与“后教”的基础上,在教师科学的组织下,学生们所进行的反馈性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

(二)“当堂训练”的具体阐释

1.“当堂训练”的本质。“当堂训练”的本质与“先学”和“后教”一样,都是“实践、探究、学习”。既然是“实践、探究、学习”,应该与“先学”、“后教”方式一样,只要是学生“实践、探究、学习”的行为均是“当堂训练”。因学科不同,采取的训练方式必须充分体现学科性的特点。

2.“当堂训练”的内涵。“当堂训练”的内涵是“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显然,它与“先学”之内涵是一致的,先学包含“每一个学生的学”“学生独立的学”“以我为中心的独学、自学”。“当堂训练”所采取的方式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的“自主学习”。它与“后教”之内涵不同,“后教”所采取的方式是“合作学习”。

3.“当堂训练”的时间。“当堂训练”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就是所谓的“练在课堂”。“当堂训练”是“洋思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洋思教学模式”有三种基本形态:“单一型先学后教”、“跨越型先学后教”、“反复型先学后教”[3],“当堂训练”的时间都在课堂上,但训练时间有长有短,有的甚至是一堂课、几堂课。之所以强调“练在课堂”,一是减轻学生负担,二是确保训练真实,三是促进真正课改。

4.“当堂训练”的前提。只有在充分进行了“先学”和“后教”两个环节后,才有“当堂训练”。学生还没有经历“学”,还未有效“教”,就让学生进行所谓的“训练”,是不切实际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环节是层层相扣,螺旋上升的。

5.“当堂训练”的对象。“当堂训练”的对象是“学生们”,是指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不是少数,不是大多数,也不是绝大多数,而是所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当堂训练”才是真正的、有效的“实践、探究、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性”的特点[4]。

6.“当堂训练”的意义。“当堂训练”的意义之一就是“反馈”,即“(信息、反映等)返回”[1]。学生通过“先学”和“后教”后,理应已经使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但事实情况如何,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了解与把握,从而更好地为后面的教学提供最真实而可行的依据,这就必须要把“学”和“教”的信息及时“返回”出来。事实上,通过“当堂训练”这种形式有效“反馈”,就能够了解学生是不是真正做到“堂堂清”——每一节课都达成基本的学习目标,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7.“当堂训练”的保障。“当堂训练”的主体是学生,自然应该把“当堂训练”权交给学生。但是,为确保“当堂训练”富有成效,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地训练,否则,不仅收不到应有的训练效果,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学生作弊、抄袭等负面影响。所以,“当堂训练”明确指出了训练的保障措施——“在教师科学的组织下”,即只有在教师“科学的组织”下的“当堂训练”才能有真正的实效。教师的科学组织具体表现在五个“确保”上:

(1)确保“当堂训练”围绕目标。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纲,“先学”、“后教”必须围绕之,“当堂训练”更要围绕之,做到“不蔓不枝”,不“旁逸斜出”,因为“当堂训练”是对学生通过“先学”和“后教”是否达成目标的一种最重要的反馈。

(2)确保“当堂训练”人人参与。课堂是学生的,“先学”与“后教”需要每一个学生参与、投入。自然,“当堂训练”也必须确保人人参与、人人反馈。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挖掘其训练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整个课堂上都真正自我训练、自我反馈,使“当堂训练”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独立、自觉行为。

(3)确保“当堂训练”内容正宗。“当堂训练”题是有讲究的,并不是所有题目都能作为“当堂训练”题的。由于“当堂训练”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当堂训练”题,特别是教师的“导练题”首先必须是书本题、基本题、基础题,这就是所谓的“必做题”。而因为个体学习情况不一,因此,必须要有适当的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故设置“选做题”。有时,还可以设置难度再大一点的“思考题”,供特殊学生训练。但这三类题并非都必须,而应该根据教学实际科学设置。

(4)确保“当堂训练”形式多样。“纸质练习”是“当堂训练”最重要的常见形式,但绝非此一种形式。“当堂训练”必须体现学科特点、课型特点、课时特点,不能搞一刀切。语文课可以诵读、理化课可以实验、政治课可以开展辩论等。

(5)确保“当堂训练”程序科学。“当堂训练”不是只有一种程序样式,即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训练”题进行“训练”。教师还应该发挥学生个体、群体作用,把“训练权”有序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步骤地进行自我总结、相互检测,即“自练”(自我总结、自我建构、自我检测)和“互练”(彼此提问、彼此检测、彼此提升),最后再进行教师的“导练”。

(6)确保“当堂训练”契合时间。训练需要时间,反馈需要时间。“当堂训练”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这种保证,不是课后时间的保证,而是课堂时间的保证。这种保证,必须做到训练量与时间的契合、训练质与时间的契合、训练环节与时间的契合。下课铃一响,自然,训练就结束,不拖课,更不存在将训练题延伸到课后,当作家庭作业来完成。否则,就失去了“当堂训练”的意义与价值。

(7)确保“当堂训练”结果真实。学生学习行为的真实是课堂高效的根本。这种真实,是每一个学生训练的真实,一是没有作弊、没有虚假、没有抄袭;二是没有松垮、没有散漫、没有随便。要达到这种真实,就必须确保学生在“当堂训练”中做到“紧张”训练。这里的“紧张”不是慌张、害怕、畏惧,而是“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心全意”,而是积极地投入、用心地展示、尽心地反馈。结果真实,才能真正反馈学情,才能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调整。

以上七个“确保”指出了教师在“当堂训练”中随便不得,马虎不得,懈怠不得,必须全心投入、精心组织。

三、“当堂训练”的误区剖析

前面列举了“当堂训练”实施的八大误区,依据“当堂训练”的界定和剖析,现对这些误区进行一一剖析。

(一)“当堂训练”就是纸质训练

从界定可见,“当堂训练”必须充分体现“学科性”的特点,即必须根据学科要求进行相应形式的训练,而非是一刀切式的纸质训练,如语文可以是口头训练,理化可以是实验训练,体育可以是体能训练,生物可以是观察探究训练。当然,纸质训练是训练中一项极为重要的训练方式。特别是在数理化等科学学科中,这样纸质训练是不可缺的。但不能因此而以偏概全。

(二)“当堂训练”就是书外训练

确实,书外训练能够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特点,但这样理解与操作太过狭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是说不用教材,而是强调以教材为载体,把握教材的根本、内涵,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用精教材,而不是仅用教材、仅教教材中的死知。事实上,教材是编者精心编写的可供学生学习使用的载体,不能漠视,其中的一系列例题、习题等都是专家们经过反复验证才确定下来的,题目的背后是编者思想与意图的充分体现,而不是随随便便取几个题目添加上去的。因此,在我们看来,要想真正地走出文本,必须首先走进文本,用好书本中的例题,特别是习题——只有首先理解了书本题,才能说是真正地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但并不是说,就不能用书外习题,书外习题只是课堂学习的、课本习题的有益补充,用以拓展、延伸、深化,而不是必须。

(三)“当堂训练”就是“堂堂清”

“堂堂清”是洋思中学提出来的,而且在持之以恒地践行着。“堂堂清”之意为每一堂课都达成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终级目标。而“当堂训练”是“洋思教学模式”中的一个环节,所采用的一种策略。我们通过“当堂训练”这种策略来检测是否达到“堂堂清”这样的目标。所以,“当堂训练”与“堂堂清”虽然有着一定的联系,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堂训练”是“洋思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而“堂堂清”却是“洋思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

(四)“当堂训练”就是十五分钟

最初洋思中学进行课改的时候提出的改革要求是“当堂训练”必须保证十五分钟时间,这是在当初大家都不知课改、不愿课改的背景下采取的“硬措施”。而今,时代变了,学生变了,教师也变了,课堂也变了,因此,“当堂训练”的时间也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一切从课堂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情况出发,从掌握情况出发,从预设情况出发,从生成情况出发,合理科学地安排作业时间。即课堂训练的量多量少,依时间而定,依内容而定,依学情而定,依课型而定。“当堂训练”需要时间,但时间却不是一定的。若必须十五分钟,就显得机械了,不符教学实际。

(五)“当堂训练”一定在课的结尾处

课尾训练只是“当堂训练”的一种方式。在学完了一课后,进行适当的训练是必要和必须的。但仅如此,却是不当。我们知道,“洋思教学模式”有基本式:一学、一教、一练,这一练,即是指课尾的训练。“洋思教学模式”还有变化式:一是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几学几教几练,练分几块进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分散练,当然,也可以在课堂结束前,整合一下,进行集中练;二是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将几节课看成一节大课,再根据学习目标分割成学、教、练三个部分,这时的练就可能是一节课,也可能是两节课了,特别是复习课更是如此。如果只是“一刀切式”的课末训练,显然没有把握住“洋思教学模式”的内涵。

(六)“当堂训练”就是教师出题学生练

“教师出题学生练”确实是“当堂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有利于教师检验学生学的情况。但这是在充分发挥教师教的基础之上的行为,教师的主导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却不能很好地发挥。洋思中学的“当堂训练”设计为三种形式的“练”:一是自练,即自己总结反省,自己有哪些收获,哪些不足,还有哪些问题。二是互练,即同学之间进行互相问,互相解,从而检测彼此之间有哪些问题,并切实解决。显而易见,“当堂训练”包括了三种形式的训练,“教师出题学生练”是练的最后一道关卡,但不是唯一的关卡。当然,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要有三种练法,要看时间、情况而定,不能千篇一律。

(七)“当堂训练”就是必须分三类题训练

在洋思中学很多的课堂教学中,“当堂训练”题常常分为三类:必做题(基本题)、选做题(中档题)、思考题(拔高题),一般三类题的比例为7:2:1,目的之一就是进行分层训练、分层提高、各取所需,对于各类学生的检测都有作用。但这并不存在于每一堂课,每一种课型。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教学课(包括复习课、新授课、评讲课)中纸质训练比较突出,而在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中并非如此。如语文课《窗》的“当堂训练”可以是让学生思辨“面对跌倒的老人,你是否立即扶”的问题,优者角度新颖而深刻,中者平常而一般,下者错误而浅显。虽然没有分类,却同样能区分优良中差,对于学生的思维与发展起着训练的作用。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都可以如此,而不必拘泥一种形式。

(八)“当堂训练”在非文化学科中无法实施

虽然文化学科与非文化学科有着一定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要求、任务、目标、方式。但这并不影响“当堂训练”在非文化学科中的实施与应用。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有着共性特征。在非文化学科中,也应该有学习的目标与任务。有目标和任务,就应该努力地达成,而不是可有可无,似有却无。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使教学最优化,最终达到教学高效化。而要明晰是否达到目标,就必须有一定的检测,这种检测必须放在课堂中进行,如此,检测才真实有效。所以,“当堂训练”对于促进与检测音体美这些学科学习效果也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在洋思中学的大多数学科的课堂上,都有及时跟进的“当堂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

四、“当堂训练”的学理分析

(一)“以练测学、以学论教”的新课改评价要求

新课程改革高度强调评价在课改中的重要性,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2]。新课改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先学后教”包含了过程性评价——通过“学”和“教”的过程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而“当堂训练”则是终结性评价——学生通过“学”和“教”,在理论上已经能够达成“学习目标”,但最终学习结果又是如何呢?这就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当堂训练”来进行检测、反馈。这就是“以练测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光有学生的学,而没有教师的教,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教学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还必须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以不断改进教的方法与策略,提升教的水平。如何检测教师的教呢?不看表面,不看形式,而是看内涵,看本质,看效果,通过学生的学来反馈教师的教,通过学生学的结果来反馈教师的教。显然,“当堂训练”是最好的方式。这就是“以学论教”。

(二)“金字塔”学习理论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金字塔学习理论”,学习者在学习行为发生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学习内容的多少,与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密切相关。其中,通过第七种学习方式——处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当堂训练”就属于“马上应用”的学习方式,自练、互练、导练。特别是“导练”,更是“马上应用”,通过“先学”和“后教”,学生随后的环节中就将学到的知识、习得的能力、获得的情感应用于“当堂训练”题中,强化了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发展。这就是洋思中学所提倡的学习也需要“一鼓作气”、“趁热打铁”,如此,才能达到真正巩固、提升、发展的目标。

(三)“反馈—迁移”教学理论

孔子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确实,及时复习、温习是最好的巩固。“当堂训练”契合了孔子教育思想。“当堂训练”不仅起到检测、反馈的作用,也是最好的复习与迁移。已经学得的东西在新情境中应用,在复习、迁移中领悟所学,发现新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然,这种“当堂训练”的及时反馈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巩固,也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紧张度,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知道每次学习都要进行“当堂训练”,就必然会高度重视“先学”和“后教”,全过程都会全身心地积极投入,用心思考、实践、探究,努力解决自身学习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在最后的环节“当堂训练”中有良好的表现,有精彩的展示,获得出色的成绩。

(四)“记忆遗忘曲线”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在教学中,我们应遵循遗忘曲线规律,给学生以及时的复习,以免遗忘过多,事倍功半。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我们认为,给学生布置独立作业,让他们去深入思考教材,这就是巩固知识。”[3]“当堂训练”实际上就是苏氏所说的“独立作业”,就是让学生及时复习。显见,“当堂训练”这一环节的设置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习是一场及时雨,是一种催化剂。

“当堂训练”是“洋思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一个重要环节。事实上,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一开始不是从“先学”开始的,不是从“后教”开始的,而是从“当堂训练”开始的——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15分钟的课堂作业时间进行有效的训练。洋思中学通过“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才将它逐步发展、定型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洋思教学模式”之“当堂训练”会更科学,更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49.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3.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540.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当堂训练操作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建议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操作能力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