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04-29叶建
叶建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从自主学习的意义、自主学习的两个误区、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自主学习;转换角色;学习兴趣;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3-0037-01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创新,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明确要求。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强,从课堂教学到课后巩固,都依赖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自主学习的两个误区
(1)将自学等同于自主学习。这是对自主学习本质上的误解。自学是在没有教师授课或指导的情况下学习。学生自学一旦脱离了课堂,脱离老师的指导,往往容易陷入混乱。自主学习十分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适时点拨指导。
(2)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对立。事实上,这里所说的自主是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翁。合作学习是将班级的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生有扎实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合作学习才会开花结果。
三、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转换教师角色,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教师的角色被定位为课堂的主宰,是课堂的包办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单向的、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相反成了学生突破成长瓶颈、飞向更广阔天地的一个障碍。严峻的形势迫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课堂的主宰转换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不再限于传授知识,更多的是通过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知其然”的同时更“知其所以然”。教师要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自觉求知、发现问题、释疑归纳的能力,逐步培养、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兴趣是求知的源泉,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总是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教师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传统、不僵化;借助先进的教学设施,组织多样的课堂活动,使得教学过程新颖别致、不拘一格,从内容到形式上来吸引学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修养,不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育人的艺术。培养兴趣,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和饱满的学习热情,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放任自流式的放羊式教学,而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合理高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同时,教师要充当好监督者的角色,密切关注并督促他们对时间的合理利用,长时间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自觉地规划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和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的实践和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同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情境。教师要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方案、策略,使学习更有指向性、针对性。当学生掌握了合理高效的学习策略,就等于掌握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这必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4)发挥评价激励功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因素。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为学生创建一个主动参与的平台,增加学生的自豪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在承认差距的前提下,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给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只要他们的思维过程中出现了合理的成分,教师都应及时肯定。当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评价时,他们将更加乐于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大大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能以成绩的优劣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教师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信任和尊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乐于学。
四、结束语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在乐学、会学、善学的积极状态中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晓春.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J].吉林教育,2011(01).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