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粮油储藏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研究

2015-04-29许方浩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33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许方浩

摘要:依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从培养目标、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等各教学环节重新构建中高职粮油储藏与检测的衔接工作,对推动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改革的样本。

关键词:中高职;粮油储藏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1C-0019-04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两者之间顺畅地实现互通互融,对职业教育发展至关重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能不能做好“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是衡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高职衔接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

一、中高职粮油储藏与

检测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中职轻纺食品类的“粮油储运与检验”专业与高职轻纺食品类的“粮油储藏与检测”专业是中高职对接专业。根据调研,选取两所有代表意义的中高职粮食类学校,其专业核心课程如图1所示。

从专业主干课程来看,容易发现这两个层次的专业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课程重复现象严重

由于中职和高职属于互相独立的办学系统,专业课程设置上,两个专业委员会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致使二者开设了大量相同的课程;当然,高职招生主要是高中毕业生,很少有职业学校的中职生升学继续学习也是专业课程严重重复的重要原因。

(二)专业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从上述两所职业院校的专业主干课程很容易看出二者培养目标的层次不清晰,专业课程设置没有联系性和递进性。高职教育没有建立在中职的基础上,没能实现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层次目标的递进与衔接。

(三)课程内容与结构仍然属于学科体系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2]这两个专业课程体系完全属于“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离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由实践情景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很远。这正是此类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改革的地方。

另外,从上述主干课程设置上,如教学方法,应该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论灌输为主,不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实习实训课的比例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实习实训处于辅助与从属的地位;教学评价以书面理论考试为主,注重“陈述性知识”的考核,轻视甚至忽视“过程性知识”的考核等。

二、中高职粮油储藏与

检测专业课程体系难以衔接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课程观念依旧强大

“从理论到实践”,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框架的主要支柱。“陈述性”专业理论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过程性”专业实践知识只能处于次要的、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

(二)“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

粮食类职业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在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大都没有在企业参加实践工作的经历,甚至各职业院校的学科带头人亦是如此。由于他们普遍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任务无法得到切实落实。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等基本上还是沿袭学科体系,或者是“披着行动体系外衣的学科体系”。所以,培养一大批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粮食类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三)课程设置模式依然陈旧

传统的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按“三段式”的模式来组织课程内容,一般把课程分成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三类,并依这样的顺序来安排学习过程。它以学科为中心,强调专业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符合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没有凸显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特色。

三、中高职粮油储藏与

检测专业课程的衔接依据

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不仅能培养粮食行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也能满足粮食专业技术人才的提升与发展。因此,在符合职业人才成长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在同一的框架内对中高职的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的设计,使两者的衔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是一件非常急迫、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本耐(P.Benner)和德莱福斯(S.E.Dreyfus)等研究发现:人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逻辑发展规律,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五个阶段。[3]

系统论认为,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对立统一的,功能是内部结构的外部表现形式,结构则是外部功能实现的基础。因此,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是结构与功能的双重衔接。“一个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从初级到高级层次的结构合理、递进衔接的完整系统,其体系内的各组成要素、各层次之间相互依存,共处于系统的整体之中,不可脱离或割裂。”[4]

因而,粮食专业中高职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应在遵循职业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需要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研究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鼓励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

概括来讲,中高职粮油储藏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首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粮油仓储企业、粮油加工与粮油购销企业等工作岗位上从事粮油储藏与检测的操作、服务或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把掌握知识和技能、职业发展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再次,要以来源于实际工作第一线的、经过重新提炼和序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建构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中高职粮油储藏与

检测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

中职粮油储运与检验的培养目标为:面向粮食等行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在粮油仓储、购销以及加工企业的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等岗位,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粮油运输与出入库作业、粮情检查、粮情控制与处理、粮食检验、油脂检验等工作,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运用专门技能完成技术较为复杂的专业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粮油储藏与检测的培养目标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粮油仓储、购销以及加工企业的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等岗位,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粮情检查、粮情控制与处理、制订粮油储藏综合技术方案、粮油质量安全检测等工作,掌握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理论,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新构建的中高职粮油储藏与检测专业核心课程衔接关系如图2所示。

(二)课程标准的衔接

从上述图中明显看出,中职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和高职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的联系以及递进关系。那么,在制定具体的课程标准时,又是如何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级差”上体现的呢?

以《粮情检查》课程为例。粮情检查是指在粮油入仓后的储藏期间,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以及装备,检查粮堆的温度、湿度、水分、气体成分、储粮害虫、储粮微生物、鼠雀以及粮油储存品质和维护结构性能的状态(参数)的专业课程。

中职《粮情检查(1)》主要学习比较容易的、常用的、涉及的理论知识不太复杂的知识。重点是如何做,如何做得熟练。如人工检查粮堆温度湿度,计算机辅助检查粮堆温度湿度,快速水分测定仪检查粮食水分、电子仪器检查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浓度,识别常见储粮害虫(20种),检查仓房内鼠雀等。

高职《粮情检查(2)》主要学习难度比较大的、涉及面比较广的、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复杂的知识。重点是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含有创新设计的成分。如用奥氏气体监测仪检测检查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浓度,检测仓房的气密性,检查粮堆结露情况,检查储粮害虫(另20种,含检疫对象),检查储粮微生物,检查粮油储存品质以及检查维护结构的安全性能、防潮防火等性能,检查油脂、油罐以及输油管道,并能对粮情(油情)做出综合分析和判断。

(三)教材的衔接

教材采用项目化的模式编写,以课程标准中的实践为主线,体例上主要含教学目标、任务分析、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提交、知识链接以及参考资料等几个部分。其中,“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任务分析”主要含工作内容、操作流程、主要工具等;“任务准备”主要含与操作直接相关的理论知识,如仪器设备结构、原理、使用要点等;“任务实施”主要含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任务提交”是指工作成果的“显性”展示,如工作过程及要点、工作成果、相关表格;“知识链接”是指与操作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保养维护等;“参考资料”主要有法规、规章(规范规程标准)、参考论文、书籍资料等。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衔接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课程,适宜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围绕“工作任务“来开展,可以达到“教、学、做”一体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过程性评价用于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来进行评价。含学习态度、实践经验、语言文字表达、人际交往、合作能力、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节能环保意识以及综合职业素养等方面评价。终结性评价用于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整体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期末理论考试、综合技能评价、答辩、设计等方式评价。

五、思考与展望

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它处于动态的完善过程中,它同时与教学管理机制、师资水平、实习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等相互促进或相互牵制。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才可能真正建立起科学合理、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姚国成.关于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考[J].职业,2013(33).

(责任编辑:谢传兵)

A Study on the Cohes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Grain and Oil Storage and Detection

XU Fang-hao

(Jiangsu Lianyungang Industry and Trade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Lianyungang 222061,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reconstructing the cohes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grain and oil storage and dete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tandards,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which can also be used as an example for other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cohesion reform.

Key words: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rain and oil storage and detec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cohesion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
职业院校开展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