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观察 快乐写作
2015-04-29曹思芝田庆云房祥伟
曹思芝 田庆云 房祥伟
【摘要】小学的写作教学应当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学会观察,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引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动笔。我在三年级观察日记教学中,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结果学生们的习作完成得很好。
【关键词】贴近生活 引导观察 学会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71-01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来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1]因此,小学的写作教学应当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学会观察,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引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动笔。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写话”过渡到“习作”对于学生既是提升的过程,也是新一轮的考验。他们一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从一句话的写作到片段写作有一定的练习,对写作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但另一方面又缺乏写作素材,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注意力涣散,对常见的事物总感觉无话可说,习作常常让人“惨不忍读”。要么内容不真实,胡编乱造;要么啰嗦无重点,让人云里雾里;要么东拼西凑,文理不通。笔者在三年级观察日记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同学愁眉苦脸,不知道观察什么,不知道怎么观察,不知道写什么,不知从何下笔。为此,笔者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带着习作的任务去观察一种事物的变化,再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随后把学生分成几组,让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一些黄豆,一起来观察泡黄豆芽中黄豆的变化过程。同学们兴趣盎然,做起来非常认真,看到同学们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笔者既激动又忧虑,观察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他们会有耐心吗?他们能有收获吗?他们能写出来吗?结果令我刮目相看!
一个孩子写道:老师让我们把一个个圆溜溜的“小家伙”放到一个瓶子里。过了一会儿,这些“小家伙”起了一脸的皱纹,好像老人皱起了眉头。慢慢地,他们有的把衣服撑开了,有的张开了它那圆鼓鼓的嘴巴,好像张开嘴喝水似的。又过了一会,有的黄豆身上的皱纹已经退掉了一些,有的颜色变淡了。这时的水也变浑浊了,用鼻子闻一闻有淡淡的豆汁和豆腐的味道。学生们按时间的顺序详细地介绍了黄豆的变化,思路清晰,抓住了重点,用词准确,句子通畅。有的学生写道:“第二天早上,笔者迫不及待地跑进教室去看一看黄豆有什么变化。一走进去,就看见同学们在兴高采烈地看自己的黄豆。我赶紧跑过去看我的那些‘小家伙,一股浓浓的豆芽味扑鼻而来。再仔细一看,有的黄豆涨起来了,有的肚子裂开了,还有的比昨天更大了,更软了。在棕色的椭圆形的地方要冒出小芽,可是别人的豆芽都已经从妈妈的怀抱里露出了头。笔者有些失落,为什么我的豆子冒不出芽?难道是我照顾不周吗?我以后会更加用心照顾他们。小芽芽,你一定要勇敢,快快出来看看这美丽的世界!”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的写了出来,描写黄豆的变化过程很详细,描写自己的心情很自然,这不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吗?还有的孩子这样写道:“今天,我发现黄豆芽露出了圆鼓鼓的脑袋。有的还没从妈妈的怀抱里出来,还在留恋妈妈的怀抱;有的已经像一只小老鼠从洞里探出头来在东张西望,对这个美丽、明亮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还有的已经有两厘米长了,发的芽像一卷卷的麻花,也像是一条条小辫子。它们探着头向我微笑,像是在感谢我对他的照料。”同学们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黄豆芽不同的样子,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习作之后,笔者问同学们:“这次写作文感觉怎样?”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棒极了!”是呀,这不就是写作吗?同学们在泡黄豆的过程中,看到了黄豆的变化,了解了生活常识,把自己所学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作文中,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见闻,自然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细细想想在这次的习作中,老师只是在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写作成为孩子们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