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4-29肖国华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持久性、潜移默化的工作。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独特优势,在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而发挥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60-0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使当代大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对象成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定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因此,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种理论的大众化,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层次、多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过宣传普及,深入群众中,为群众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强调大众的主体性与能动性,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转变为通俗易懂、并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同时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与学习普及党的基本路线结合起来,当代中国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
二、高职院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问题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高校扩招导致师生配比失衡,阻碍理论课的学习与宣传;高校教师队伍欠缺,教师自身素质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颇深,缺乏教学创新,教学拓展能力不足。
2.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式单一,学生认同感不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论课传播的主阵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死记大于应用,理论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刻板,与日常生活严重脱节,仅凭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认同感不高,甚至产生反感情绪。
3.社会转型期,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今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人们的思想价值和道德观念加速变化,人们的精神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各种错误的观念、意识也不断涌现,从而导致了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而大学生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待社会中的各类问题认识不足,在思想上容易浮动,容易受外界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观念造成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消极被动接受,而不是以提高自我价值观和道德观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西方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传入我国,产生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思想的认同,对西方国家的向往、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不信任。
三、高职院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
1.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逆反和对抗心理,我们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领着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去感受和体味生活,无意识地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传授理论是必要功课,而实践教学是将理论内化为自身体验的必要功课。同时通过举办各种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题研讨等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将教育主题、内容和要求融入特定的网络情境,情景交融、寓教于乐,努力塑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校园舆论中的强势地位。使大学生真正接受、理解和运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2.建设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队伍,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途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障。要使学生相信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师必须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坚定的信仰,从而有针对性的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和普及教育活动,发挥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桥梁作用。
3.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抑制青年学生的信仰危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种信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我们只有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避免一些大学生思想迷茫、信仰多元化的倾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总结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责任和庄严的历史使命,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实现大众化的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良青,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继续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2]林佳梅,推动高职院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高职生哲学素养,《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5期。
[3]董彦菊、韩建伟,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与解析,《学周刊》2014年01期。
作者简介:
肖国华(1973-),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大学本科,学士,讲师,内蒙古通辽职业学院教师,公共教学部两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