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贫困状况评价——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改进

2015-04-28姜安印冯英杰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贫困

姜安印,冯英杰(.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贫困状况评价
——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改进

姜安印1,冯英杰2
(1.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2.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根据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61个县域的实际情况,对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维度指数——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人均GDP指数进行了权数重置,以此来对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各个县域的贫困状况进行评价,并比较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各个县域贫困状况的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发现按照国际通用人类发展水平划分,61个县域的人类发展指数集中于中级水平,而人类发展指数处于中等偏下的县域主要存在教育指数偏低或人均GDP指数偏低问题,进而提出促进教育指数及人均GDP指数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类发展指数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 cnki. net/kcms/doi/10.13937/j. cnki. sjzjjxyxb. 2015.04.001.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5-08-20 15:30

一直以来,传统的福利理论将贫困归结于收入或者资源占有量的低下,这也成了识别贫困的通行标准。20世纪80年代,很多学者开始意识到,仅仅以收入标准衡量贫困状况并不恰当,开始着力于改变传统福利理论对贫困等内涵的建构。其中,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是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扩展可行能力是判定所有人福利状态的价值标准[1]。森的贫困理论聚焦于人们力求实现的生活状态,现代经济学中已经有很多相关研究,直接去关注生活水平及其构成因素以及对基本需要的满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报告》采取的人类发展指数正是秉承了这一思想,从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和人均GDP指数三个维度对人类发展水平做出的一个整体衡量[2],以评价一个地区的贫困状况。《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依据与贫困程度高度相关的人均县域GDP、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并考虑对老少边地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境内的61个县域划分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区域内的各个县域贫困状况相当。本文通过对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各个县人类发展指数进行衡量,分析该地区县域贫困状况的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贫困标准相关研究及评价

人们对贫困的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演进,相应地,对贫困的判别标准亦随之改变,贫困的标准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收入标准

最初人们对于贫困的认识局限于避免饥饿和营养不良[3]。1901年和1963年,郎特里和欧桑斯基相继开始用收入定义英国、美国的贫困。1981年,世界银行也开始利用消费和收入贫困对各个国家进行测算。收入标准一直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贫困标准,以收入标准衡量的贫困线[4],包括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食物支出和非食物的货币支出。世界贫困标准以最不发达国家的收入贫困线定义。但是,收入低下仅仅是形成可行能力被剥夺的一个诱因,收入是实现脱贫的手段,而不能全面地反映真实的贫困情况。

(二)人类发展指数

以森的能力理论为基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0年第一次公布了人类发展指数(HDI),从人类可行能力发展的视角定义并测量贫困[5]。由于人类发展指数假定“健康长寿的生活、知识、体面的生活水平”三个维度之间分布平等,因此赋予三者相等的权重。但事实并非如此,三者之间往往分布不平等,需要对三者之间的权重分配进行重置。

(三)多维贫困标准

为了弥补人类发展指数的局限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2010年公布了Sabina Alkine等测量的多维贫困指数(MPI)[6]。多维贫困指数在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维度基础上,对基本可行能力覆盖的范围进行了补充,细化了二级指标[7],以此来识别家庭中可行能力的叠加剥夺,反映平均受剥削人数及维度。将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以营养和儿童死亡率代替,成人识字率和毛入学率以受教育年限和入学儿童代替,人均GDP以做饭燃料使用、厕所、饮用水、电、屋内地面、耐用消费品代替。

虽然多维贫困指数基于现有家庭的统计调查,但是其反映人类发展水平的许多指标数据受限于61个县统计数据的获得性、量化性,甚至有些指标还没有纳入测量的范围,权重的设定也存在缺陷。因此在本文中,对该片区的贫困状况的评价倾向于采取人类发展指数。由于所研究地区为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域,该区域内部结构体制、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同质性,因此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类发展指数对指标涵盖的片面性。由于人类发展指数三个维度权重分配、知识维度成人识字率和毛入学率的权重分配是人为规定的,联合国计划署将三个维度赋予相同的权数是没有理论根据的,为了实现人类发展指数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变主观赋权为客观的定量评价。

二、模型与指标

(一) HDI指数的构成及内容指数计算

依据阿马蒂亚·森的“贫困是对人的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观点,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在森的思想基础之上,采取人类发展指数(HDI)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类发展在“健康长寿的生活、知识、体面的生活水平”三个维度的平均成就。

在三个维度的衡量中,健康长寿的生活以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来表示;知识以占三分之二权重的成人识字率和占三分之一权重的综合毛入学率来表示;体面的生活水平以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人均GDP来表示。三个维度又可由预期寿命指数(LEI)、教育指数(EI)、GDP指数三个内容指数来表示。因此,HDI指数是预期寿命指数(LEI)、教育指数(EI)、GDP指数的综合值(表1)。

表1 HDI指数的三个维度构成与四个指标、三个内容指数的关系

为了剔除极大值和极小值对三个内容指数的影响,依据UNDP通用的国际HDI阀值对分项指数进行调整,在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人均GDP指数时,需要确定其相应的阀值。在UNDP阀值的基础上(表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库统计,2010年我国GDP总额为58 782.57亿美元,按PPP计算的总额为100 857.1亿美元,二者的比值为0.582 8[8]。据此可将国际通用阀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改为: 23 312美元和58.28美元,再用汇率(2010年汇率的最高价为6.622 7,最低价为6.828 4,因此采取二者均值: 6.725 55)折成人民币为: 156 786.021 60和391.965 04。

表2 国际HDI指数通用阀值调整

确定HDI分项指数的阀值之后,通过以下公式,对三个维度的四个指标进行调整,使其表示为0到1之间的分项指数。其中X0表示维度指标的实际值,Xmax表示最大值阀值,Xmin表示最小值阀值,利用差分法,得出分项指数=(X0-Xmin)/(Xmax-Xmin)。

(二) HDI分项指数权重重置

1.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方法,是将一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多个指标,借助于正交变换,转换成少数的不相关的指标的一种降维的统计方法。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取出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变量信息的少数几个总和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解决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并且可以确定指标之间的权重,其操作步骤如下:

2.知识维度权数重置及三个维度权数重置

在主成分分析法的思想之上,依据主成分累计贡献率等于100%确定主成分,则可根据每个指标的累计贡献率确定其权重。在知识维度,寻找累计贡献率为100%的指标为主成分,即为成人识字率和毛入学率,并依据两者指标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获取其权重。在三个维度中,寻找累计贡献率为100%的维度为主成分,即为健康长寿的生活、知识、体面的生活水平,并根据三者的方差累计贡献率确定其权重。从而实现人类发展指数的权重重置。

3.HDI指数计算

在分项指数及分项指数权重确定之后,HDI可以很直观地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β1、β2、β3为三个维度依据方差累计贡献率赋予的权重。联合国依据人类发展指数的地区差异,将其划分为四个区间级别(表3)。

表3 人类发展水平区间划分

三、实证分析与评价

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覆盖61个全国重点扶贫县,其中甘肃中东部40个县,宁夏自治区南部山区、陕西桥山西部地区、青海海东地区各7个县。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GDP数据来源于《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人口数据、预期寿命等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各个县域的预期寿命资料依据该县所在省的预期寿命数值。在《中国2010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中,有六盘山片区县域的15岁及其以上人口数、15岁及其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人口数,据此可以计算成人识字率。根据资料中接受高等教育、中学、小学等受教育人数,依据受教育人数大多选择在县内、县际省际招生是相互的,假定在各个县上学的学生即为该县接受教育的人数,据此可以得出毛入学率。

(二)县域人类发展指数计算

依据人类发展指数计算公式,很容易求得预期寿命指数和GDP指数,其中在计算教育指数时,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成人识字率和毛入学率指标进行赋值,将主成分的划分标准设定为100%,则二者均为教育指数的主成分,并将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作为计算教育指数的权数。

因此,根据对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1个县的成人识字率和毛入学率的初始主成分分析结果(表4),可以得知二者的权重之比为: 0.864∶0.136,因此教育指数=0.864×成人识字率+ 0.136×毛入学率。至此,可以得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1个县的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和GDP指数。在根据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及GDP指数计算HDI的过程中,同样采取100%方差贡献率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三者进行赋权。根据表5,采取100%的方差贡献率主成分分析方法,因此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GDP指数,三者之间的权重之比为: 0.525∶0.298∶0.177,因此人类发展指数HDI=0.525×预期寿命指数LE+ 0.298×教育指数EA+0.177×GDP指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县域预期寿命的计算中,由于数据的难以获得,采取的数据为县所在省的数据,以求尽量接近现实。根据以上理论依据及其人类发展指数计算,可以得出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的61个县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及排名(表6)。

表4 成人识字率和毛入学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表5 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和人均GDP指数的初始主成分分析结果

表6 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的61个县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及排名

(三)实证分析与评价

结合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水平区间划分,可以看出61个县域权数重置之后的人类发展指数主要分布于高人类发展水平和中等人类发展水平(仅千阳县人类发展指数超过0.8,其余县均在中等人类发展水平)。

1.县域人类发展指数与分项指数之间的关系

绘制61个县域的人类发展指数及三个分项指数的折点图(略),不难发现人类发展指数与教育指数呈强正相关,与GDP指数呈弱正相关。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为千阳县0.803,最低的为化隆回族自治县0.642,仅为千阳县的80%,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指数和GDP指数上,尤其是教育指数,可见同一片区内的人类发展指数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各个县域的分项指数中,预期寿命的县域差距不明显,教育指数的县域差距较明显,GDP的县域差距最明显(GDP指数分布于0.297与0.802之间)。主要原因是: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中影响预期寿命指数的医疗卫生等投入,大都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影响教育指数的成人识字率和毛入学率,由于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和其办学教育存在双语等诸多困难,县域差异也较为明显;由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各个县域的地形、民族等因素的限制,县域GDP差异很明显。

2.县域人类发展指数的整体评价

为了便于比较,对中等人类发展水平按照[0.6,0.7]、[0.7,0.8]分为中等偏下、中等偏上。与权重改进之前的61各县的人类发展指数相比(表7),改进之后,61个县域中有1个县位于高等,12个县位于中等偏下,48个县位于中等偏上。经过权重重置的人类发展指数,更能反映六盘山片区的人类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对比可以发现,12个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县域主要为少数民族的自治县,造成这些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低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地区的GDP指数和教育指数偏低。

表7 权数重置前后61个县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数值区间分布对比

(1)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教育指数偏低,主要表现在成人识字率和毛入学率偏低。由于伊斯兰宗教文化的影响、回族的妇女受教育程度低、早婚早育现象严重,造成人口增长快。而且西北少数民族散居的聚居特点及少数民族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局面,使得学校的分布不当导致教育没有广泛普及(如果学校分布过于分散,学生生源不足,质量低下;学校分布过于集中,学生不能就近上学,负担增加,不利于普及)。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师资力量缺乏,由于语言因素,在一些民族地区还需要进行双语教学,而教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有限,办学面临软件和硬件的困难。

(2)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人均GDP指数偏低,经济发展受到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因素的制约。西北少数民族大多居住于高山和陡坡地区,由于历史等原因,这些地区遭受着干旱、霜冻、风沙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生存环境恶劣,也影响了外商投资;政府资金投入有限,教育、卫生等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科技和管理人才;伊斯兰宗教文化也影响着民族地区人们的生育和生活观念,人口增长快;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分布不平衡,没有起到很好地带动作用。一系列的综合因素导致少数民族地区产生贫困恶性循环。

四、对策建议

(一)进行生态外延再生产的同时,更要重视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不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虽然六盘山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功能对于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协调补偿意义,但是仅仅注重“扩大牧区草皮和山林植被等覆盖面积”等生态的外延式再生产是不够的,生态外延再生产的投入与收益往往不平衡,生态保护范围的扩大又与农业规模生产相矛盾。因此,最重要的是认识到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不足这一现状,加强当地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在进行生产活动之前,要权衡对生态造成的影响是否在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之内,因此有必要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建立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在使人的可行能力与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匹配的基础之上,要注重促使二者能力水平向更高维度的平衡点演化,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采取适度集中、辅之分散的办学和远程教育等信息化教学

对于西北少数民族的教育,在依靠政府教育资金的同时,也要注重依靠社会力量,并促进全社会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在民族自治县的办学方面,要善于利用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在其基础上采取适度集中、辅之分散的办学方式,以适应少数民族聚居特点,在提高学生生源的同时,并注重教学的普及和质量;培养少数民族教师人才,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老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高和学历普遍低下的情况,要着重提高双语教师人才的培育,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的同时,更要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发展远程教育等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既能弥补少数民族地区聚居分散的问题,又能克服教师双语人才不足的限制,并且通过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平台的构建,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改变思想封建落后等的局面,在促进其教育水平提升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变少数民族地区成人识字率和毛入学率相对落后的现状。

(三)改变生计方式,促进GDP水平的提高

针对西北少数民族自治县脆弱的生存环境等现状,为了促进GDP的提高,应对其生计方式进行升级,在不导致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开发当地特有的生态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财政资金等的使用,对于一些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分散、交通不便、饮水等困难的现状,应首先注重加强交通、水利等“四通两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前提下,注重吸引外商投资及充分利用国家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优惠扶持等政策,借此带动民族自治县的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要注重发扬少数民族的特色,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有文化、美食、产品等,积极发展特色生态、特色经济产业,并且要注重少数民族特有品牌的建设(如清真品牌),特别是区域品牌的建设,并要做好品牌的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AMARTYA SEN,MARTHA NUSSBAUM.The Quality of Life[M].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3:156-162.

〔2〕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88-192.

〔3〕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课题组.世界各国贫困标准研究口[R].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报告,2010.

〔4〕王萍萍,方湖柳,李兴平.中国贫困标准与国际贫困标准的比较[J].中国农村经济,2006(12) :62-68.

〔5〕童星,林闻钢.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4(3) :86-98.

〔6〕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7〕王小林.贫困标准及全球贫困状况[J].经济研究参考,2012(55) :41-50.

〔8〕赵志强,叶蜀君.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人类发展指数估计[J].华东经济管理,2005(12) :22-25.

(责任编辑周吉光)

The County's Poverty Assessment in Concentrated Destitute Areas of Liupanshan—on Improved HDI

JIANG An-yin,FENG Ying-jie
(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00)

Abstract:In this paper,with the help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s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published in the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reseting the weights of life expectancy index,education index and GDP per capita index,which based on the poverty extent of counties in Liupanshan concentrated destitute areas's situation.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general level of human development division,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es of 61 counties in Liupanshan concentrated destitute area are all in the intermediate level.So make 0.7 boundary will be divided into the intermediate level of higher than medium and lower than medium.The reason of lower than medium is the lower education index or the lower GDP per capita index.So the paper will make some suggestion to increase the education index and GDP per capita index.

Key words:concentrated destitute areas; poverty;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作者简介:姜安印(1961—),男,甘肃会宁人,经济学博士,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成长与产业竞争力。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区域功能完善与西部自我发展能力培育”(06J1060)。

收稿日期:2015-04-19

DOI:10.13937/j. cnki. sjzjjxyxb. 2015.04.001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75 (2015) 04-0001-06

猜你喜欢

贫困
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建设
悬置的“贫困”: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的逻辑与问题
从权利观点分析中国贫困问题
“十三五”时期农村贫困地区医疗保障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
农村留守老人贫困问题研究
牧民生活贫困问题研究
教育角度避免进城务工人员贫困的代际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