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在职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2015-04-27黄丽芬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职校生教育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职校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自身生理、心理活动变化较大,而他们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还不强,在面临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等压力时,常产生各种情况的心理疾病。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势很严峻。本文在分析了职校生心理取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心理取向不良因素的教育策略,对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实施办法作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33-03

收稿日期:2015-01-24

作者简介:黄丽芬(1982-),女,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骨干教师,新会区优秀班主任。研究方向:职校班级文化建设、职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广东 江门/529100))

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的教育范围,其实不然,心理健康教育原本就属于教育的范畴,应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事实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介入学生心理世界的钥匙,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没有什么比个性心理的健全发展更为重要的了。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除了学习成绩较差外,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有待于提高。特别是一些家长把自己在家难以管教和约束的子女送到学校来,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校能管住和教育好他们的子女,让他们在学校里经过教育和学习能够从一个“失败者”转变成一个“成功者”走向社会。这就是说,与其他类型的学校尤其高校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所针对的情况更为复杂,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所担负的责任更为沉重。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许多我们认为品德低劣的所谓“双差生”,问题可能就出在心理健康上,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因此,班级管理一定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学生的心理障碍清除了,个性心理健康了,学生才能够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笔者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发现,职校学生具备以下的心理特点:

1.心理取向的积极因素

(1)性格开朗、思想解放、社会参与度高,且易融入社会。

(2) 富有竞争心理、个性突出、乐于交往、珍惜友情、尊重他人。

2.心理取向的消极因素

(1)失落和自卑感强烈

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贪图玩乐且学习不得法,成绩普遍较差,进入职业学校前饱受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漠和家长的训斥,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业学校后人为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上进心不强,求知欲不高,得过且过混日子,甚至自暴自弃。

(2) 惰性和厌学心理普遍

学生到了职校后,很多人不能主动地吸取中考失败的经验教训,在思想上仍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职校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内容更让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即使适应了,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出现行为上的懒惰,经常迟到,上课时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趴在课桌上打瞌睡、玩手机,有的甚至讲废话以消磨时光,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厌学情绪严重。

(3) 偏执和与叛逆心理严重

中职学生大多正值十五、六岁的年龄段,处于心理上的逆反期,做事一意孤行,在家让父母头疼,在学校也根本听不进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不是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而是对同学、对老师、对学校横加指责;自己犯了错误,却总是指责对方、指责老师、指责学校,甚至使用过激的言行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稍不如意则对家长、老师和社会抱有对立和敌视态度,甚至想寻机报复。

(4)法纪与是非观念淡漠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法纪观念淡薄,自控意识和行为能力差,是非观念不强,往往人云亦云,盲目冲动,在校园内打架、斗殴甚至盗窃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请假外出、翻墙上网等违反校纪校规已成常态;宿舍个人物品随意乱放不加整理、穿背心拖鞋进教室、随手乱丢垃圾、仪表和着装奇异等不文明现象也屡禁不止;言行举止方面有时也没能表现出一个职校学生应有的修养和素质。

当然,职校学生不良的心理特点绝不止以上所阐述到的,但上述情形都是比较普遍和相对比较严重的,这些都反映出在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只要了解了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并正确地给予疏导,才能使学生身心正常和健康地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在职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二、教育对策

根据上文分析的中职学生在心理取向中存在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笔者根据多年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认为应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加强学生的正面教育,实施有效的集体活动,适时加以激励和引导等方面,有效发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有的教师往往以权威者自居,训斥、讽刺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既影响了教育效果,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负面影响,致使学生不愿意和教师交流,教师也无法把握他们的心理及思想动态。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学生的好朋友,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其次,从沟通出发,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你喜欢怎样的老师”的讨论,使学生坦言自己内心喜欢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让学生自由发言或书面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曾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对您的教学很佩服,但是您有时太严肃,我希望天天都能见到您的笑容。他这一说法对笔者触动很大,笔者感觉到学生需要的是积极向上、热情洋溢、和蔼可亲的老师,而不是一进教室便耷拉着脸、不苟言笑、严肃的老师。于是,笔者在工作中积极改变着自己,学生也更喜欢和笔者接近,笔者也更加了解了他们。这样一来,教师就能了解到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老师类型,以便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只有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有可能、有机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心理变化等,然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对学生付出一种投资——感情投资。

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感受,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尊重学生,营造和谐、民主、自由、宽松的气氛,教师应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学生,让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变学生。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容忽视的情感投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的第一步,而且是不可以被任何形式所代替的。

2.研究学生心理,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有人认为,教育人的工作是最复杂的工作。的确如此,人的思想活动及心理活动千差万别,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缺乏自信;有的学生内心自私;有的学生意志软弱;有的学生性格冲动……教师应该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将学生从性格、行为上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避免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教育方式的不正确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过去,不少教师有“好心不得好报”的感觉,其实这是对工作对象的工作方式的选择出现了问题。即使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学生的身上,教师也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要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去。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解开学生心中的疙瘩,不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伤痕。研究、分析学生心理,其实有许多不同的方法,首先教师应从身边做起,教会学生做人的本领,对学生,在思想上要坚持正面引导、潜移默化。其次可以多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好的还是不好的、美的还是丑的,在每周的班会上和学生共同去分析,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素养。

3.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激励学生发展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各种途径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增加其动力,让他们始终对成功保持强烈的期待。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成功抱有信心,并不自觉地把这种期待暗示给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期望,从而增加自信和动力。

除此而外,还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优点,行为心理学认为:学生的优点是被强化出来的,缺点也是被强化出来的,要使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教师就要正确运用强化原理,用表扬、鼓励、赏识、奖励等方法强化他们的优点,同时要包容甚至忽略他们的缺点,让他们的缺点逐步得到克服。

4.开展良好的班级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可以用这种方式,例如,针对一部分学生自私的心理特点,笔者让学生开展讨论,讨论这种行为可能会给自己、给他人、给集体带来的影响,如果照此发展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等。有时笔者还虚构一些故事让学生分析讨论,效果较好。

又如,面对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恒心、毅力、惰性思想较为严重的现象,开展“你行我也行”活动,还进行优秀生的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得到正确引导,他们思想境界也得到升华。

5.激励引导,效果更佳

激励是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驱力,朝所期望目标发展的心理和行为过程。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可能由于场合、内容的不同而形式不同,激励是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的最好方式,每个学生都有渴望进步的要求,一个学生在遭受失败时,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如果一个遭受失败的学生得到的是教师严厉的批评、讽刺和嘲笑,那么他就会丧失信心;如果教师给他的是激励的语言、耐心的帮助,那么他就会继续努力,追求成功。教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满意的笑容、一个手势的表达对学生都是一次激励,或是成功的体验。教师要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激励,更应该在学生失败时给他们以激励,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教师几句真心的安慰,或许会给学生带来十足的信念,改变学生的一生。

三、小结

总之,中职学生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作为职业学校的工作者,不仅仅是满足学生家长的心愿把学生管住,更为重要的目标是把学生管好。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地对职业教育进行反思,摆正位置,正视生源现状,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心理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促使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理平衡发展,使他们成长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样将对推动职业学校的不断发展起着极大的积极作用,职校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边玉芳.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杨海民.教育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职校生教育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心理剧提升职校生生命能量的妙用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网络信息化下的高职大学生德育工作研究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