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2015-04-27李立科等
李立科等
摘 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迅猛发展以及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发生变化,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并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诸多困境与难题。因此,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认识和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意识形态;原则和策;健康发展
一、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相关概念理论分析
1.意识形态的概念和特征。马克思使用“观念的上层建筑”来描述意识形态,他指出“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的生存条件上,食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意识形态”属于社会哲学或政治哲学的范畴,是一定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思想体系,是与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并“食立”其上的思想上层建筑。可见,意识形态从产生到现在,国内外学者对其概念众说纷纟云,见仁见智。据此,笔者认为意识形态是在阶级社会中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代表一定阶级、社会集团根本利益和要求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理论学说的总称,它是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式在内的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上层建筑。
2.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和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主导地位不受任何威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今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它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其作用表现为: 第一,维护国家政权合法性,保证政治稳定。第二,指导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第三,凝聚人心力量,引领社会发展。
3.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概念。意识形态安全与教育关系密切。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就是对我国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成大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并践行于社会生活中,使大学生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动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历史演进
1.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建与规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和颁布一系列的文件,对高等教育战线进行拨乱反正,使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得以重建和规范,主要表现在:第一,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制度不断完善。第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和主题不断更新。第三,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渠道和方式不断拓宽。
2.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加强与改进。从党的十四大以来,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为适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高校办学体制的要求,积极探索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新思路,主要表现在:第一,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向纵深发展。第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新气象。1998年4月,教育部下达《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提出了 “两课”课程设置方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得以完整地建构;“校园文化”在1986年被首次提及,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文化素质教育的兴起,对于校园文化的价值认识又升华到了新的高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姿多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与加强管理相结合,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3.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大召开,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此阶段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新要求,中央幵始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2005年1月,中央召幵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合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势,主要表现在:第一,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出发,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二,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提出了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新课题;第三,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出发,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第四,从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出发,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不断向前发展。
三、当代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1.当代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形势。目前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形式主要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一是当代大学生自身主观思想政治状况;二是全球化、网络化和社会转型的客观现实。只有认清形势,才能顺势而为。从总体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但是我们看到仍有少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存在着怀疑甚至否定,我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中仍存在问题:有些大学生由于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中国的历史和国情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各种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他们否定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革命传统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反而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顶礼膜拜,推崇有加,盲目向往西方,盲目赞同西方的繁荣,盲目欣赏体现西方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理论和作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出现逆向化认同。所以,虽然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好的,但是在世界全球化、网络化和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式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我们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丝毫不能放松。endprint
2.当代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基本做法和经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做法和经验,总结这些做法和经验,既是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认识的深化,又是不断完善的起点。第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积极弘扬主旋律。在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弘扬主旋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元”导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教育大学生,以保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坚持党的领导,弘扬主旋律集中体现在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中。第二,重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活动,其直接作用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的主体特点和需要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尤其是教育目标设定的起点和基础。第三,不断完善和拓展教育途径,増强教育实效性。“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去落实,教育内容的更新和完善,也要求教育途径的拓展与创新”。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第四,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为教育提供组织保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组织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出发,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提髙这支队伍的水平。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管理队伍,主要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以及其他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以及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师与大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接触,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队伍。
3.当代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虽然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断成熟,但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才能对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着清醒认识。第一,课堂教学仍偏向灌输,实效性不强。第二,社会实践重形式轻意义,效果不理想。第三,校园文化建设滞后,价值体现不容乐观。第四,高校传媒载体建设不足,教育功能发挥不充分。第五,教育队伍敬业意识不强,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四、加强当代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1.加强当代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需要原则作指导。只有坚持方向原则、继承借鉴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才能实现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
2.加强当代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策略。理论最终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策略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现的途径。加强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保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目标的实现。第一, 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不断増强其吸引力。第二,完善意识形态安全实践教育,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拓展教育的文化路径。第四,掌握高校传媒载体,形成全方位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传播体系。第五,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建设,使教育得到切实保障。
五、结语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和研究者,笔者深谙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总结和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认清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基本做法和现有经验,找出还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提出加强大学意识形态安全的原则和策略。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高校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把具体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使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确保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由于个人理论知识的不足和实践经验的缺乏,本研究还不能对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策略做更深入的探讨和论证,有些分析还尚显粗浅,这也促使我在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进一步加强对该问题的思考,争取作出更有价值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骥等.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刘丽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4]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组.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发展趋势调研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6]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7]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