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装置艺术的交互体验研究

2015-04-27敏,高

潍坊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装置数字情感

宗 敏,高 鑫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数字装置艺术的交互体验研究

宗 敏,高 鑫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本文从数字装置艺术的交互体验入手,通过对数字装置艺术的案例分析对交互体验中的情感进行多方位研究阐述。艺术家运用交互体验进行数字装置艺术创作时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在利用交互体验进行数字装置艺术创作和展示的过程中,艺术家利用作品所传达的思想观念与观众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使得作品服务于观众,满足观众感官需求和心理的需求。

数字互动装置艺术;人机交互;交互体验

数字装置艺术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备受瞩目,作为新锐艺术力量在当代艺术领域内大放异彩,逐步成为当代艺术主流。它特有的跨领域学科的融合性与表现语言,使创作更具魅力与挑战性,吸引大批艺术家进行数字装置艺术创作。数字装置即指以高科技手段为平台,综合质料为结构,艺术家在一定的时空环境里,实现人与系统之间的交互,人机之间信息的双向传递。

交互体验的概念衍生于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创造的关系可以分为人与人和人与环境两大类。交互设计的最终落脚点是人和人的活动。当我们在交互的概念中加入“体验”,交互设计便具有了更加明确的精神内涵。数字装置艺术的创作是建立在艺术家独立情感经验激活的表达。作品主题是艺术家思想与情感的总体倾向,创造出一种虚拟与现实模糊的空间,需要观众综合个体经验根据艺术家的引导,去进行装置艺术的体验之旅。

作品的交互过程中存在着不止一种交互方式,感官交互、运动系统交互、心理系统交互等,而且这种交互方式不是单方面的信息传递,而是有反馈的双向信息传递,包括指令性的信息发送和回复传递,或者判断性的信息互动反馈传递。由于观众交互控制不同,会导致结果的不可预知性,输入信息有所不同,结果也是各不相同。每个人个体差异性及交互即时的情绪状态不同等,即便相同交互结果带给观众也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一、虚拟空间中的情绪

情绪来源于各种生理与心理的体验,由客观环境、周围事物相互作用产生的。赛博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观众无法肉身进入其空间内,虚拟空间内的一切人类无法用感官感知。我们的身体也是通过自身与外物所构成的物理关系来确认空间的存在的。正如梅洛·庞帝说:“成为身体,就是维系于某个世界,我们已经看到我们的身体首先不在空间里,它属于空间。”

约翰·奈斯比特就曾经提到过:“无论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件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情境艺术的营造体现在数字形式的空间化构成。数字内容、物态内容和观念内涵在此整合以一种虚拟的氛围进行叙述。空间是抽象的看不见的,它是通过空间中物体所占的体积呈现的。

就信息传播的一般规律而言,只有当观众的兴趣被激起之后,才会主动参与到作品设计的活动中,并且在参与过程中有所收获。诱发和维持探索的动机和兴趣往往是复杂性、神秘性的事物,使探索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往往是新奇和意外的发现感,带给人安全感的是稳定与持续的确定场景。使观众既有安全感又维持着探索的兴趣是不定型与确定性中寻求到的平衡感。能在塑造连续变幻的物理空间时,应当适当地把握刺激的强度,调节观众情绪的唤醒水平,从而将观众的情绪起伏控制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内,来自虚拟世界的反馈日益频繁地充当艺术活动的强化物。

二、交互体验的个性与共性

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公众对物质追求已经上升到情感层面。体验经济不仅影响到商业模式及产品、服务等的转变,对艺术作品的创作、表现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而产生了情感化设计与体验设计。[1]数字装置艺术要满足公众参与艺术活动及创作,首先必须满足其体验的需求。数字装置艺术家在对艺术的想象、开发与反思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学者的洞察力与天分、工程师的技能与对策、科学家的睿智与严谨和艺术家的想象力与激情。这些能力将提升艺术趣味性与个性化。通过个性化的交流方式,给作品增添更多价值与生命力。艺术作品关键是创作者的创造力,甚至是天分。这不仅是个人特质,而且是“文化所界定的表现机会,与每个人技艺或能力”的互动。设计风格要兼顾多元化和人性化。消费者的自我表现意识的个人风格逐步形成,具有自我独特的审美情趣个性。体现在数字装置设计上就需要丰富细化。不但功能上适合参观者操作使用便于互动,而且要满足观众的认知精神需要与审美情趣。人机体验的主课题中建立自然化、人性化的人机界面比较热门,作为自然人的尺度与社会人的尺度都是人机界面设计需要研究的,作为自然人的心理、生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的要求与变化都是重点。

正如德加所说:“乔托和凡高不同,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不同。”交互体验的个体差异性,与个人的心理、经验和环境有极大联系,还有不同文化背景、个性、生活方式与教育程度,对事物的处理方式不同,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结果。体验似乎无法进行归纳,似乎是一种没有规律的事物。

规律虽然普遍存在,但差异性体验不是绝对。从文化环境角度来看,通过对特定人群的情感需求研究,一定能找到他们的情感交集,预测他们的群体性体验共性。从行为方式上来说,大家的交互方式的共性是在一个流程中发生,面对相同的预先设计好的交互流程,行为在这个范围之内进行。行为上的相似性使得目标人群也达到体验过程的相似。个体情感研究和群体情感研究是体验研究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区别个体差异性的个性研究,后者是挖掘特定人群情感体验中的共性研究,这些结果成为交互设计开始的源点。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幻想成为超人,带上面具翱翔于天空化身救世主。来源于集体幻想,数字装置交互投映系统《超人》(如图1),通过联合超能力概念和手势控制系统,让参与者成为化身拥有超能力的超人。这个装置坐落于帝国大厦的商店外墙上,墙面为一幅移动式彩溅泼装饰绘画。在鲁克林的流动建筑变幻背景的映衬下,参与者首先通过3D体感摄影机全身扫描,然后在手势检测系统和立体光雕技术的帮助下,参与者就可以举起双手翱翔。墙面显示屏会变为移动性超人连环画,扭动屁股能变换方向,玩家还可以身体伸缩,还能够投掷能量球。影院音响效果配合参与者,可以更好的尝试变身超人的喜悦感官释放。

对于一个以交互体验模式为主的展示单元而言,形式设计一定要力求新颖独特,别具一格,起到引人注目的效果。而对整个展览的交互体验流程而言,形式设计一定要力求多变,而且注意各种交互体验设备在展线中的相互配合,形成有张有弛的参观节奏和韵律,才能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因为装置艺术涉及到电路等,所以要充分考虑作品安全稳定、效率效果等问题。

三、情感体验的乐趣

人们在美术中寻找到的美是人类一切努力中少得可怜的几种真实而又永恒的产物。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曾说,人类在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使用之后,尚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精力的释放,主要是娱乐。[2]

观众在艺术家创造的虚拟空间内,参与、扮演其选择与行动影响交互的过程。创作者运用能吸引观众朝向戏剧性趣味性的叙事风格。同时,沉浸性数字装置的交互功能,对受众的肢体动作乃至五官表情能产生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受众身在其中,通过不同的感知器官体悟数字装置本身的多元性。

传统媒体通过数字技术逐步升级,读者的阅读浏览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体验到不一样的乐趣。现在的海报也逐步与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终端连接。海报中最有代表性图片当做轨道,然后贴到人流密集的街道上,行人运用手中的移动终端打开应用程序扫描图片上的轨道,可以浏览具体设定的视频,同时兼具多视频下载功能,能供多人同时互动欣赏。通过一张海报,就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多信息,同时体会到数字装置艺术的乐趣。

四、交互的体验与沉浸

数字装置艺术通过交互体验的虚拟现实,使观众与外界完全隔离,利用人类的感官系统或其他认知系统,将真实空间的视角扩展到幻觉空间,并像全景画一样视觉包围,使其看起来更加真实。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虚拟世界,营造一个整体的影像空间,使观众的整个视野范围置于这个360度幻觉空间之中,从而形成最基本的沉浸感。沉浸式虚拟艺术综合利用各感官形式,从而达到沉浸。

沉浸具有的特点是“减少距离”,那么可以说,沉浸首先就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极端的体验追求,是更深入的体验层次。[3]如果说,体验还在追求大众心理的情感感受,那么沉浸已经开始尝试试图将人的意识与肉体进行分离,实现情感体验的完全释放。沉浸试验者往往追求全身心地、绝对地“进入”一种虚拟的现实,甚至是超越现实的环境。最早的沉浸试验来自于罗马庞贝的壁画,给予观众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而现在的沉浸研究则力图逐渐将这种距离的消除达到极致。

在数字装置的交互体验设计上,利用这种沉浸的概念出现的体验变化,也成为了当下数字装置交互设计的主流,数字装置沉浸体验的倾向越发明显。

艺术家梁基爵在他的最新声音装置作品《当云在旁》中,将飞机窗外的云海化成一首浪漫的协奏曲(如图2)。该作品模拟了乘客坐飞机向窗外看的景象,在一个装满水的透明半圆球体中安装了雾机与影像器,雾机使水表面产生动态的白色气团,以至显示在水中的云彩视频形成立体变幻的云体形态。有艺术家制作的音乐从水中同步播放,这是梁基爵想象中的云的声音,让观众可以在看的同时侧耳倾听。

数字装置艺术改变作品的运动与图像方式,现在人们观看图像的同时,可以将自己身体的物理信息能量注入到图像中,并看到与自身结合后产生的影像的新可能,这是一种创新。当观者进入这个作品的场域中时,观者即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作品的完成是由于观者的加入而完成。

装置艺术的质料语言媒介的交互信息传达,信息通过立体化的实物为载体传播给观者。只有观者接收成功,才说明潜在的艺术表现力是有意义的。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的信息论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对于装置艺术来说,是由于人们在与外部世界(包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现代设计师首先会把满足用户需求,尊重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但是体验设计的本质是服务设计,深入到体验设计才能触动用户的情感,在体验上创造乐趣,才能做好服务。IDEO和苹果都在体验上下了大量功夫。具体设计过程中有时设计师会侧重更炫的内容,脱离了现实与观众。用设计来引导观众的审美生活,更好表达自己的理念。艺术家在进行这项创作工程时,要与专业工程师密切配合,在创作意图上达成共识。

数字装置艺术的沉浸感营造过程中,“真实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数字装置艺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即利用现实世界的部分属性来反映世界,如果选择的属性不能够反映出真实世界的特征,那就会对“真实感”的产生带来障碍。[4]因此,需要数字装置艺术的设计者具备从现实世界的多种属性中选择典型的能够反映现实世界特征的属性进行模拟。数字装置艺术的审美优势在于其更加具有自由性和创造性,在虚拟场景中的体验方式本身就与现实世界有很大差别,同时,如果能够创造出一些在现实世界中无法体验到的审美境界,利用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审美属性,突破人类在现实世界中形成的审美定式,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体验。

结语

对于数字装置作品的交互体验的研究,首先需要把观者置于和谐统一的“人—机(作品)—环境”的系统中,然后从观者本身的交互构成元素的角度出发,结合观者所处的空间环境元素,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展现最佳的交互效果,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带给人们交互享受和精神情感体验。艺术要通过必要的手段才能展现作者的精神、情绪。手段有高下,就是技术有优劣。[5]数字装置艺术有了突破性的改变,将被动的参观过程变成了一个在体验参与中探索、欣赏、发现和思考的双向传播学习模式。对于多数类型的作品而言,建立交互体验模式需要的是吸引观众体验参与的设计创意。

[1]徐秋苗.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1.

[2]张欣一.品品娱乐的滋味[M].长沙: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

[3]田喜.新媒体与互动艺术[J].当代艺术,2011,(1).

[4]沈艳.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J].大众科技,2008,(8).

[5]刘道广.20世纪设计——技术与艺术交互的设计[J].艺术评论,2007.

责任编辑:陈冬梅

J198

A

1671-4288(2015)03-0040-03

2014-09-21

宗 敏(1987—),女,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助教,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装置数字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答数字
轰趴装置指南
数字看G20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