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地震看档案馆建筑安全设计

2015-04-27任志强

潍坊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建筑安全档案馆抗震

任志强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从地震看档案馆建筑安全设计

任志强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一、地震对档案破坏情况分析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仅二十世纪以来,根据地震仪器记录资料统计,我国已发生6级以上地震700多次,其中7.0~7.9级地震近100次,8级及8级以上11次。地震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同时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损害。

地震对档案造成的直接破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馆舍受损。二是档案柜架受损。三是档案资料受损。一类是普通档案(包括纸质、实物等)纸质受损,地震导致档案散落、散开等机械性损伤,如页面和包装材料的损毁等。第二类是档案信息数据受损。档案信息化对信息存储设备对保存环境要求很高,地震会导致计算机硬盘、移动硬盘、磁盘、光盘等设备的损坏和数据丢失,甚至灾难性的损失。

地震对档案间接破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灾。地震时档案馆水管破裂、漏水;或者因地震引起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造成档案被水淹。档案遭遇水灾后,若抢救不及时,极易形成档案板结、字迹模糊、发霉变质等。二是火灾。地震时供电系统遭到破坏,发生短路或瞬间高压等,会引起火灾,造成档案和建筑被焚毁。三是爆炸。地震时,燃气系统、锅炉等可能发生爆炸,从而造成档案的损毁。四是人为损毁。地震发生后,在抢救过程中会造成对档案的损坏,抢救出来的档案缺乏必要的存放环境和条件,重新受到潮湿、光照、灰尘的污染,甚至被虫蛀、鼠咬,形成二次损坏。

二、加强建筑安全设计,保证档案安全

1.明确抗震设防目标和标准

对于档案馆建筑来说,抗震设计的水平直接关系档案馆建筑的质量好坏。对档案馆的抗震标准,《(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3.0.2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应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即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根据6.0.6规定:“博物馆和档案馆中,大型博物馆,存放国家一级文物的博物馆,特级、甲级档案馆,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建筑的抗震目标是:当遭受小于本地区100年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地区100年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建筑中的重要设备功能运行基本正常;当遭受高于本地区100年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不至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科学选址,从源头上远离地震灾害

从地震对档案馆建筑造成的灾害来说,档案馆建筑倒塌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与距离震中远近有关系。离震中越近,震动越强,档案馆建筑越容易倒塌。二是滑坡。三是档案馆建筑建在断层上。上述三个原因中,除了第一个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外,第二、第三个原因与地址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在选择建筑场地时,要结合本地区地震活动情况及工程地质的相关资料,做出综合评价。选址时要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严禁在危险地段建造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建筑,也不应该建造标准设防类建筑。各类地段地质、地形、地貌划分表见表1:表1 各类地质地段划分表

3.加大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推广使用

传统的立足于“抗”的防御地震方式是一种被动的方法,很难在经济和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立足于“隔”的基础隔震技术和立足于“消”的消能减震技术,是建筑抗震设防策略的重大改变和飞跃,并有效的保证了防震效果。

(1)基础隔震技术设计

基础隔震技术的防御策略立足于“隔”,采用“御敌于门外”的防御战术,以柔克刚,利用专门的隔震元件,以集中发生在隔震层的较大相对位移为代价,阻隔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使建筑物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隔震元件的位置是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隔震原件形成高度很低的柔性底层,称为隔震层。隔震层的作用是使基础和上部结构断开,延长上部结构的基本周期,从而避开地震地面运动的主频带范围,减免共振效应,阻断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使得地震能量直接吸收或反馈回地面。采用隔震技术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一般可减少到四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地震时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很小,结构构件和内部设备一般不会发生破坏或丧失正常的使用功能,建筑物无需修理或仅需一般修理,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达到避免非结构构件如设备、装修破坏等次生灾害的目的。

(2)消能减震结构设计

消能减震技术属于结构减震控制中的被动控制,它是指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节点、联接缝或连接件、楼层空间、相邻建筑等)设置消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消能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或粘弹)性滞回变形耗能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抗震目的。消能减震技术的特点是效果明显、造价低廉、构造简单、维护方便、适用范围广等,其发展趋势优于基础隔震技术。消能减震技术的这些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必然导致在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中采用这一技术。

4.加强监督落实,确保建筑安全。

档案馆建筑要把防震工作贯穿于档案馆建设的全过程,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各阶段都要对抗震设防严格把关,确保设计和施工质量。同时要建立跟踪问责机制,明确档案馆建筑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各阶段各部分责任,作为档案存放于该档案馆,以此为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刑事责任的依据。

[1]易方民,高小旺,苏经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吴晓红.档案灾害学研究探索[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3]戴国莹,王亚南.房屋建筑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丁月英.由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档案安全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0,(4).

[5]卞咸杰.汶川大地震对档案建筑安全设计的启示[J].档案管理,2008,(174).

责任编辑:孙延波

猜你喜欢

建筑安全档案馆抗震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措施探讨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在建筑施工中的实践探究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古建抗震有绝招
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策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建筑安全重于泰山
他成了抗震抢险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