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敷结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5-04-26姚薇娜宋德香张晶莹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痛风性西药关节炎

姚薇娜,宋德香,陈 亮,张晶莹

(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315)



中药外敷结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姚薇娜,宋德香,陈 亮,张晶莹

(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315)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结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患者以秋水仙碱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3天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积分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外敷结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外敷;中西医结合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下降,血尿酸含量增高,在结缔组织内尿酸盐结晶式沉积而引起的炎症性反应性疾病。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饮食结构不断改变,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痛风患者大多病情缠绵难愈,发作时疼痛难忍,甚至彻夜不能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西医多采用止痛、消炎、排尿酸、抑制尿酸合成等治疗,虽有一定缓解与控制症状的效果,但药物副作用大,易复发。本研究采用中药外敷结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服务中心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组别例数(n)男/女(n)年龄(岁)病程(d)治疗组6051/956.83±10.962.20±0.84对照组6057/356.57±11.012.18±0.85χ2或t3.30.120.11P>0.05>0.05>0.05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湿热闭阻证[3];年龄小于70岁,男女不限;治疗期间同意不接受其他相关治疗方法;自愿参与此研究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皮肤病患者、皮肤过敏者或局部皮肤破损者;胃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者;有长期腹泻史者;伴有精神病、老年性痴呆等不能配合的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其它不适合参与研究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秋水仙碱片(1mg/片,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首次服用1mg,以后每次0.5mg,每天3次,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时停用秋水仙碱片。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药物组成:大黄、黄柏、侧柏叶、薄荷、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按一定比例配制,将药物碎为极细粉末,用蜂蜜调合成糊状平摊在棉纸上,厚薄适中,外敷于患处,用纱布包裹,3天换药1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3天,服药期间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多饮水,低嘌呤饮食。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综合评分的改善情况,制定临床观察表,于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活动受限的变化,并换成各自积分。

1.5.2 实验室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均各检测1次血尿酸(BUN)。

1.5.3 不良反应 观察治疗期间各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痛风相关标准结合临床实际进行综合疗效评价,临床治愈: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活动受限的总积分下降100%;显效: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活动受限的总积分下降≥66%;有效: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活动受限的总积分下降≥33%;无效:关节疼痛、压痛、急性红肿、活动受限的总积分下降<33%。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本组BUN仅作诊断依据,不参与疗效评价。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8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 分)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安全级别2级,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

2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异质性疾病,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下降致使尿酸盐在关节滑膜或软骨沉积,导致滑膜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反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不节、压力大、情志不畅等原因,临床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5]。西医在本病的治疗上尚无特殊方法根治。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其病因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或加之脾、肾引起功能失调痹阻经络关节所致。脾的健运功能失调,则湿浊内生;肾的排泄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量少而缓慢。湿从热化,湿热内生,湿热浊毒闭阻经络;或感受风寒之邪侵袭经络,久郁化热,凝炼生痰,流窜、阻滞气血,痹阻经络,故见局部红肿发热,疼痛剧烈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湿热痹阻为其主要病机。因此,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通络、消肿止痛立法。中药敷料中以大黄外用清热凉血解毒、破血瘀、利湿消肿痛;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侧柏叶清热凉血、止血敛疮;薄荷清风热、消肿痛;生川乌、生草乌祛风除湿止痛;生南星、生半夏燥湿化痰、消肿止痛;蜂蜜调和外敷,辅助药物渗透。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结合西药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5.0%);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压痛、急性肿胀和活动受限积分均明显降低,而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中药外敷结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显著止痛、消肿,改善关节活动度,与单纯的西药治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阎胜利.痛风的流行病学特点[J].山东医药,2010,50(43):107.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0-41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9-30.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5] 姜德友,李斗.痛风病的中医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0) : 1953.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9-28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发展专项(PW2012C-14)

姚薇娜(1985-),女,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针灸科。

R589.7

A

1673-2197(2015)03-0110-02

10.11954/ytctyy.201503051

猜你喜欢

痛风性西药关节炎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