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脾肠病临床探析
2015-04-26唐洪英
唐洪英
(四川省达州中医学校,四川 达州 635000)
中医治疗脾肠病临床探析
唐洪英
(四川省达州中医学校,四川 达州 63500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脾肠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脾肠病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药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6%,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脾肠病症;中医辨证;临床研究
脾肠病症是人体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痛以及噎嗝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中医认为,脾肠病症属“胃痞”“胃脘痛”等范畴[1]。当前中医临床应用中医辨证治疗脾肠病症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脾肠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中医辨证治疗脾肠病症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98例脾肠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49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1.5±2.5)岁,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7.5±1.3)个月。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脾肠病症相关诊断标准,临床均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反酸以及噎嗝等,症状累计时间>3个月,经临床常规检查无器质性病变。随机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药方组成:党参30g,白术25g,厚朴20g,干姜10g,茯苓15g,槟榔20g,枳实15g[2]。将上述中药用水煎服,每日1剂。此外根据中医针灸方法,取患者中脘、内关和足三里,行针灸治疗,配合取膻中天枢和胃腧做针刺治疗,每天 1次,每次20~30min。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服用吗丁啉(8mg)和维生素B(100mg),3次/天;雷尼替丁(100mg)2次/天,饭后温开水服用。30天为1个治疗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2个月内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显著减少,少数症状完全消失;无效:所有临床症状均无好转迹象,甚至出现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30天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6%,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脾肠病症是人体消化系统中常见病症之一,治疗后极易复发,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反酸以及噎嗝等。大多与外邪入侵有关,进而人体出现悲喜交加及饮食不振等情况,导致患者积气瘀滞,并发多种病症[3]。胃部长期遭受损伤,功能就会慢慢变弱,变虚,出现胃弱气虚、气息混乱等现象,从而引发胃胀痛、腹痛等症状,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着眼于整体调理和治疗,本次治疗方药以党参为主,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此外辅以白术、干姜和茯苓等,以起到益肺气、补脾以及活血行气的功效[4]。此外还辅以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实现由内而外的治疗和调理,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6%,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治疗脾肠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苏干生.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现状[J].中国现代医生,2011,7(3):55-63.
[2] 何跃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6(8):45-53.
[3] 李光.中医内科脾肠病症的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6(22):75-81.
[4] 张冰.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4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2,6(11):99-82.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10-13
唐洪英(1972-),女, 四川省达州中医学校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
R256.3
A
1673-2197(2015)03-0077-01
10.11954/ytctyy.2015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