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2015-04-26武旭梅郜志宏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太原030001晋煤集团总医院中医科山西晋城048006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泻法合谷面瘫

武旭梅,郜志宏(1.山西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晋煤集团总医院 中医科,山西 晋城 048006)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武旭梅1,2,郜志宏2
(1.山西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2.晋煤集团总医院 中医科,山西 晋城 04800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患者40例,采用西医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活血化瘀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42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急性期采用远端取穴,恢复期局部取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天数。结果:经过治疗,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9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平均治疗天数为(33.9±1.78)d,中西医结合组为(20.3±1.28)d ,中西医结合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针灸;临床研究

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中医学“口僻”范畴。本病起病急,具有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口角下垂、鼻唇沟消失、目不合、露齿、鼓腮漏气等表现,部分患者有耳后、耳下疼痛,严重时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造成患者心理负担过重,给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2例面瘫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周围型面瘫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31例,女性51例,年龄20~40岁, 病程1~8d。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患者40例,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34±3)岁,病程1~8d,平均病程(5.0±1.7)d;中西医结合组患者42例,男性16例,女性26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3±2)岁, 病程1~8d,平均病程(4.7±1.7)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注意休息、保暖,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均采用相同的西医基础治疗,前期进行激素治疗,地塞米松(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8072111)15mg,入小壶,连用3天,第3天开始将剂量减量至每天10mg, 随后逐渐减少用量停药。同时给予更昔洛韦0.25mg(悦康药业,生产批号:13840601),q12h,静脉点滴抗病毒治疗;注射用甲钴胺1mg(华北制药股份有效公司,生产批号:1406521-c41)入小壶,营养神经治疗;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贵州景峰注射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424)静脉点滴,每天1次,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均以2周为1个疗程。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除西药治疗外,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处于发病初期患者尽量减少局部刺激,取远端穴位合谷、太冲,行泻法,每次20min。1周后进入恢复期加用面部局部穴位,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阳白、四白、地仓透颊车。眼睛不合配攒竹;鼻中沟变浅加迎香;鼻中沟歪斜配水沟;皱眉不能加攒竹透丝竹空。面部穴位用泻法,合谷、太冲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用补法。留针30min,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疗程为主。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患者面肌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面肌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改善;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但遗留有面肌运动功能障碍;无效:患者体征和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经过治疗,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2.9%,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西医组平均治疗天数为(33.9±1.78)d,中西医结合组为(20.3±1.28)d ,中西医结合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注:与西医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

注:与西医组比较,*P<0.05。

3 讨论

面瘫,西医又称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分为中枢性与周围性。本文仅论述周围性,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造成面神经及组织发生特异性炎性反应水肿,致使面内受压,导致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为贝耳麻痹)。其病因大多以病毒感染、寒凉刺激为主,治疗以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主,水肿消退,疗效肯定。中医在几千年前对面瘫就有记载,治疗方法颇多,效果明显。其病因病机多为正气不足,经络空虚,外邪乘虚而入,导致经脉失养,气血痹阻,阳明、少阳经筋失润而发病。

病变初期,正虚邪实,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炎症期,不以局部穴位为主,尽量减少局部刺激,一般以浅刺,手法较轻,局部强刺激容易损伤正气,邪气更胜,正不胜邪导致疾病加重。正如《灵枢·综始》记载“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得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故病变初期取远端穴位合谷、太冲。合谷、太冲用泻法,祛除经络之邪气,祛风止痛,善治头面诸疾,古书有“面口合谷收”的记载。病变恢复期:取穴以面部局部为主,针刺四白、阳白、地仓透颊车、下关、风池、翳风,每次30min,以平补平泻法,同时给予TDP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达到温经通脉散寒之功。足三里以补法为主,可以调节经脉,补益气血,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地仓、颊车、下关疏调面部经气,活血通络;风池、翳风可祛风散寒,多用透刺法使得气血和、经脉通,筋脉得以濡养,而疾病愈。针灸治疗面瘫,能够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纤维收缩,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通过针灸治疗,弥补西医的不足,提高了临床疗效,是治疗面瘫的一种较好的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吴江.神经病学[M].第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魏 晓)

2015-01-28

武旭梅(1983-),女,山西省晋城市晋煤集团总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

R277.7

A

1673-2197(2015)11-0106-01

10.11954/ytctyy.201511050

猜你喜欢

泻法合谷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太阳穴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