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反腐成长历程及发展新路径探析

2015-04-25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网民案件政府

任 韧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现今,我国网络社会蓬勃发展,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1]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反腐形势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以网络反腐为代表的民间反腐力量异军突起,他们凭借网络平台,以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反腐当中,推进了全社会的廉政建设。本文通过分析85个案例,对网络反腐11年历程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不同阶段特点,探寻网络反腐发展规律,分析其优劣,并结合我国新时期反腐新特点,提出创新性的发展对策,为网络反腐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网络反腐成长历程的特点分析

网络反腐因2004年第一起著名的网络反腐事件“下跪市长李信”案件后①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因2004年6月10日在网络论坛中所爆料的网帖《下跪的副市长———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丑行录》而引起网民广泛关注,成为网络反腐出现以来第一起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事件。李信因该网贴爆料内容于同年7月26日被逮捕。后,逐渐走入公众视野,经过11年发展,成为了公众最为认可的反腐方式。据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显示,我国公众认为有效举报方式的排序依次为:网络曝光(35.8%)、传统媒体曝光(31.3%)、向纪委举报(17.2%)、向检察院举报(11.4%)、向上级政府机关举报(3.3%)、向公安部门举报(0.5%)。[2]因此,本文以 2004 年~2014 年这 11年间在网络中发生的较有影响力的85个网络反腐案例为基础,将网络反腐发展分为“雏形期”、“发展期”和“高潮期”,并进行了整体的回顾。

(一)网络反腐的定义

网络反腐作为新生事物,学界对其定义的争议在界定网络反腐范围上。在此争议上主要存在行为观与过程观两种视角。行为观点将网络反腐作为新工具、网络技术手段看待;过程观点强调网络反腐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民参与性。

笔者基于对2004年以来85个网络反腐热点案件的分析后认为,对网络反腐的定义应以过程观为主体,吸收行为观部分内容。因此本文将网络反腐定义为:网络反腐是民间组织和公民个人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网络论坛、政府举报网站、微博、微信等为平台,举报揭露我国公务人员的贪腐现象,从而引起政府的关注,使得网络反腐事件得到政府有效回应和处理的官民互动过程,是在网络信息时代政府反腐的重要补充。

(二)网络反腐十年成长历程特点探析

1.网络反腐举报的特点探析

(1)网络反腐举报者身份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网络反腐举报者身份随网络反腐阶段变化而逐渐多样化。在雏形期(2004-2007年),以广大握有证据的网民构成了网络反腐主体;2008年以后随着网络普及,网民对官员腐败问题关注度增加,大量网民通过论坛和贴吧曝光官员腐败问题(参见图2)。普通网民的网络反腐主体地位不断加强,占到了58.33%。同时新闻媒体也开始在网络中崭露头角,在2008年之后的案例中,有11起完全由新闻媒体主导爆料;2011年至2014年间,情妇反腐成为新现象,占到了19.3%,2013年更被网友们戏称为 “情妇反腐年”;同时随着微博出现,网络“大V”的新网络反腐形式出现,职业网络举报人与网络“大V”身份不断重合,这两部分人群占到了反腐人群比例的8.77%。总的来说,在举报者身份的变化上,拥有一定证据的普通网民始终是反腐的主力军,且随时代发展,媒体记者、与腐败官员“身边人”也加入了网络反腐大军。

图1 不同时期网络反腐举报者身份变化比例图

(2)网络反腐举报途径以论坛、微博为主

网络反腐途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随着科技的进步,论坛、微博以其及时性和广泛参与性的特点成为了网络反腐主要举报途径。在2004年至2007年网络反腐“雏形期”间,虽官方和民间反腐网站为主要反腐渠道,但是由于官方举报机制不健全,民间反腐网站因为不规范操作被纷纷关停等因素,在2008到2010年期间人们将视线逐步转向了论坛和贴吧。在此时期的案例中有87%都是通过论坛、贴吧举报。2010年腾讯和新浪微博试运行开启了微博反腐新时代。从2011年至2014年,我国微博反腐数量激增,仅2年内,有26起案件均通过微博发起举报。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0%,[3]微博正逐渐在网络反腐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2011-2014年的网络反腐高潮时期,论坛和新闻媒体的作用也不断加强。整体上形成了大数据时代下,全网络信息综合利用的反腐格局。

总体上,十余年来,网络反腐途径也呈“三阶段”特点。2007年前以民间反腐网站和官方网络举报途径为主;2008年后论坛、贴吧取而代之;2010年后微博反腐成为主流,并形成了多种手段齐头并进的网络反腐局面。

图2 网络反腐举报途径变化图

2.网络反腐事件自身发展的特点探析

(1)网络反腐数量呈高增长态势

网络反腐自2004年走入公众视野以来,案件数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如图3所示,在2004年-2007年,较为有名的网络反腐案例仅有四个,网络反腐力量发展仍处在雏形阶段;随着2008年 “天价烟局长”、“一夫二妻区委书记”等案件在网络论坛不断发酵,网民们的反腐热情被点燃,推动了网络反腐快速发展。仅2008年一年内爆发网络反腐案件便为前四年总和的3倍,因此,2008年也被学者们称为“网络反腐年”;2010年后我国网络反腐发展更为迅猛。随着我国移动终端技术、3G网络发展以及十八大后政府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网络反腐发展呈喷涌之势,短短3年时间爆发了57起网民媒体广泛参与,影响力极大的网络反腐事件。

(2)网络反腐“导火索”以伦理道德事件为主

伦理道德所涉及的网络反腐事件始终贯穿网络反腐发展各个时期,且所占比例不断增大。“雏形期”内伦理道德类仅占总案件比例的25%;而2008年之后,随着闻名网络“天价烟局长”和徐州区委书记董峰的“一夫二妻”制被曝光,网民开始更为关注官员的言行举止、伦理道德等事件所延伸出的腐败案件,这两类型案例占了这三年爆料事件比例的62%;而2011年后,随着自媒体时代①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其特点概括为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到来,伦理道德问题所爆料出的腐败案件达26起之多,占十年所爆料事件的30.59%。在2012至2013年一年内便有13名官员因情妇举报的腐败问题而撤职。

总体来说,爆料事件类型呈多样发展,且伦理道德问题引出的腐败案件逐渐成为网络反腐关注焦点,其在11年内爆发的85起案件中占比高达40.01%。

图3 网络反腐事件数量与类型变化图

(3)网络反腐信息具有较高调查价值

经网民广泛热议的网络反腐事件,其本身在真实性与可深挖性方面具有较高调查价值。在真实性方面,85起热议网络反腐事件中,仅有7起为谣言中伤,所占比例为8.24%。虽然在2011~2014年间网络虚假举报有抬头之势 (占到了总案例的7.06%),但仍相对较少。因为在网络中引起广大网民关注的案件,举报人大都掌握了准确性较高的证据①2012年雷政富事件,由微博举报人“纪许光”所提供的“性爱视频链接”和“性爱视频截图”,以真实度较高证据,将反腐利剑直指雷政富。,进而提高了热点网络反腐事件的真实性;在可深挖性方面,自2008年以来,大量窝案串案由网络反腐爆出。到了网络反腐“高潮期”,由网络反腐而追查出更多腐败问题的案例相比上一时期增长了58%,达到了19起之多。大量官员伦理道德问题调查往往是贪污腐败罪行的导火索。由此可见,网络反腐更可作为打击窝案、重大贪腐案件的开端。

图4 网络反腐案件所调查内容占比示意图

3.网络反腐回应处理的特点探析

(1)网络反腐的舆情发酵时间和政府回应时间均呈缩短趋势

三个时期内网络反腐的政府回应时间受舆情发酵度影响,二者呈密切正相关。2004年至2007年期间,网络案件整体的回应较为迟缓;2008年至2010年期间,网络反腐的主要途径转为论坛贴吧。由于论坛贴吧发酵周期为1至2天,同时我国移动终端(主要以手机上网)的上网人数仅为2013年的25%。②数据计算来源于《第23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手机网民1.18亿人与《第32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手机网民4.64亿人之比。因此,案件发酵周期为1至2天。同时,随着网络舆论压力不断增大,政府为了澄清事实,杜绝谣言,在回应速度上也有了较大提升,该时期有50%的案件都在一周内得到了快速的回复。当我国进入了2011年后,网络技术发展,网络热点事件形成出现新特点。事件发生3小时内可能出现在网络,6小时内可能出现在多家网站,24小时内便可网上讨论、跟帖就可能达到一个高潮[4],在这样规律下而形成的热点案件达到了18起。但是由于论坛贴吧主体地位,案件真实性核实等原因,1至2天仍为案件形成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案例达27起;同时,政府也进一步提高了回应速度,在这一时期,官方一周内快速回应的案例达到了58%。

从总体趋势上看,随着科技进步,更多即时通讯工具将大量出现,网络反腐的舆论发酵速度将不断加快,伴随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大,网络反腐案件将得到政府更快的回应与处理。

干部为主

通过对三个时期中因网络反腐而被处理官员的行政级别进行分析后发现,县处级干部成为被曝光举报的主要对象。在85起案例中,针对县处级干部的网络反腐案件为47.37%,成为了反腐“重灾区”。同时,被处理官员的级别也具有一定时代性特点,在2008年~2010年,因为基层经济适用房和强制征地等问题,基层乡科级干部贪腐占到网络反腐案件比例的近30%。2011~2014年,随着党的18大召开及习总书记号召“打老虎”的反腐行动的开展,以杨达才、李春城为代表的厅局级以上高级官员占到了这一时间反腐案件中的31.57%。但总体来看,网络反腐所发挥作用仍主要在中基层县处级干部身上,这与其自身握有实权、自律性不强、行为被约束不多等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图6 不同时期被举报官员行政级别变化图

二、网络反腐发展历程中仍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反腐举报平台信息管理无序而散乱

网络自身的开放性、无序性和网民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了反腐信息分布,缺乏统一管理。以微博为例,我国微博市场就由新浪占57%,腾讯占21%,百度占13%,搜狐占6%和网易占3%这样五大网络公司构成。[5]每家公司微博的网络反腐信息来源渠道,人群组成均不同;论坛贴吧的构成种类就更为复杂,除了较为有名的天涯论坛、红袖社区以外,各地方,各高校都有自己的bbs论坛。综上,多样的信息发布途径和人群构成导致了网络反腐信息无序而随机的增长,就增加了政府管理反腐举报信息的难度。

(二)网络反腐爆料内容呈低俗娱乐化趋势

网络爆料人需要被关注的迫切性和网络媒体急功近利的盲目性,导致了网络反腐内容的低俗娱乐之风不断蔓延。根据对85起案例调查后,笔者发现有40.31%的爆料案件都与官员的伦理道德有关(参见图3)。这些案件的举报材料中均包含了大量艳照和香艳视频,它们如同一把“双刃剑”,即传递了证据,也污染了网络;同时,网络媒体在对“情妇反腐”的报道视角上,总以“金钱、性和女人”来制造话题,报道过程中不是关注报道官员的腐败罪行,而是更多关于情妇与官员的感情纠葛。政府、媒体和网络“大V”三方在引导网络舆论、治理网络乱象的工作上缺乏合作。

(三)网络反腐事件涉及政府部门回应能力不足

在十年网络反腐历程中,政府应对网络反腐曝光事件回应速度相对迟滞,处理和宣传信息的能力不足。政府应对网络反腐整体能力与社会网络媒体、网络巨头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发现网络举报案件,第一时间在舆论媒体之前掌握对举报案件查证收集的主动权上仍缺乏。据图7可见,在网络反腐事件曝光后,迅速作出反应跟进报道的新闻媒体为主占到了36.47%;网民迅速发现,并以各种方式传播的比例总和占到了49.47%;经举报后政府处理引起关注的仅为14.12%。我国政府在应对网络反腐舆论能力上明显迟滞于网民群体和社会媒体,在利用网络反腐上没有主动掌握话语权。

当然,除了以上三个方面问题外,我国网络反腐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等制度保障方面,举报人隐私保护、打击网络谣言和网络道德文化建设等方面也亟待进一步完善。在未来的网络反腐发展过程中,只有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努力,把握网络反腐规律特点,探寻网络反腐发展新路径,才能切实促进网络反腐的发展,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三、网络反腐发展新路径探寻

犯罪预防的关键在于对社会环境的控制,控制的主体在于群众,控制的政策制定在于政府。在犯罪预防理论中,整体社会对于犯罪行为的纵容或打击态度,对犯罪行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关键影响。腐败犯罪其理亦然。因此,网络反腐新路径探寻应充分发挥民间与官方各自优势,开辟官民共同参与的网络反腐新路径。针对十余年来反腐历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把网络反腐虚拟组织建设与政府机构技术外包相结合,推动民间与官方共建网络反腐大平台,以此突出网络反腐中群众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的引导、规范作用,改变政府在网络反腐中被动的地位,使其成为网络反腐“运动场”上规范汇聚网络反腐力量的“教练员”。

(一)民间网络虚拟组织的建设

“单靠政府自己是不能卓有成效地对付腐败的,除非他要么采用高度强制的手段,要么最终走上腐败的道路”。[6]在党中央践行群众路线的号召下,更好发挥群众力量,将腐败分子置身于群众反腐的海洋,才是国家治理腐败的根本出路。而群众组织形成的“第三部门①揭露了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贪腐案件的罗昌平拥有31万的粉丝群体;调查记者纪许光拥有47万之多的粉丝,在他揭发雷政富不雅视频后,全网迅速转发,在63小时后雷政富便被免职。”正是政府治理下可以利用的力量。

然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原来实体的第三部门有了新的发展方式——网络虚拟组织。利用网络全面而快捷的获取信息,以网民自身兴趣和利益驱动而逐渐形成的虚拟组织如 “天涯论坛”、“微博话题群”和QQ群正逐渐形成网络反腐中最强有力的力量。网络虚拟组织,正成为政府反腐中可以依靠的“第三部门”。

1.三方互动型“网络大V”的培养

以政府引导,媒体宣传来规范“网络大V”言行,培养三方互动型“网络大V”,进而推动“网络大V”理性、合法扩大影响,促进民间反腐力量崛起。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微博里拥有 10万‘粉丝’,相当于一个新闻网站;拥有 100万 ‘粉丝’,相当于一份全国性报纸;拥有 1亿 ‘粉丝’,相当于一个国家级电视台”。[7]正如犯罪学家塔尔德所提到的上行下效,方向性模仿原则,“网络大V”背后的粉丝群体,对于“网络大V”的言论都会积极的模仿和传播。①

从政府方出发,需充分借助“网络大V”影响力,鼓励并引导“网络大V”对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对“网络大V”所提出的质疑及时回复,对于其言论出现的问题,及时在网络中进行批评指正,以虚拟对话的方式化解矛盾,引导“网络大V”一言一行。

从媒体方出发,增强媒体微博与“网络大V”微博的互动性,加强对“网络大V”本身及其爆料事件的宣传。以媒体视角对“网络大V”所披露的事件发表评论员文章、进行深度调查甚至组织网络直播专访该爆料“大V”,使得该事件能完整而真实地呈现在广大网民面前,不仅强化“网络大V”自身的信度和影响力,更扩大媒体的话语权。

通过培养以三方互动型为特点的 “网络大V”,进而引导“网络大V”理性、合法扩大影响力。同时更加真实、全面的展现腐败事件的本来面目,增强网络反腐的透明性与真实性。

2.民间权威型反腐网站的构建

目前我国民间反腐网站呈无序散乱发展,谣言泛滥,技术实力薄弱,处在发展瓶颈期。“我行贿了”、“我贿赂了”为代表的民间反腐小网站在2010年前后曾昙花一现,但由于其举报线索泥沙俱下,且缺少与政府互动沟通等原因,导致其在出现不久便因未备案,非法开设等原因被政府关停整顿。管理规范且受官方支持的民间权威型反腐网站,是民间反腐网站扬长避短的发展新路径。

我国民间权威型反腐网站的构建完全可仿效现今以打拐为目的所构建的较为著名的“宝贝回家”网站②“宝贝回家”打拐民间网站,来自全国各地的走失孩子父母,提供个人信息1万余条,目前该网站已经发展为由爱心网友8万余人构成的大型信息发布型犯罪防治虚拟组织,组织负责任也受到了公安部部长郭声琨的接见。。在反腐信息交流和发布的管理上,该虚拟组织可在各地汇聚较为热心反腐的自愿者,组成网站维护的虚拟群体,维护网站日常管理,净化网络举报信息的环境;在信息平台版块设计上:构建腐败举报版块、构建法律政策信息发布版块、开辟专门的腐败信息交流论坛,以多种板块方式让网民们集思广益,广泛讨论社会腐败问题,共享反腐信息,畅谈腐败治理对策,形成良好的反腐氛围。更为重要的是,该类网站应与各地区反腐部门建立长效联系机制,既链接到各类反腐政府部门以扩大反腐部门影响力,更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情报信息;政府部门更可以采用定期线上交流、线下座谈等方式,以官方途径推动该类民间组织发展,增强其知名度和认可度,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两类虚拟组织建设,可为网络反腐大平台建设打下高效汇集民间信息、有效净化网络环境的基础。

(二)政府技术外包路径的推行

政府采购是在新公共管理思路下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政府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8]政府通过将网络反腐宣传、举报信息收集等技术对外承包给民间专业组织,可提升政府自身应对网络反腐的能力,提高其打击腐败的效率;同时更可充分利用该类民间专业组织的科学技术优势,促进“大社会,小政府”的新型公共管理路径的实现。

1.技术外包具体路径

政府按需求指定购买的路径。如根据微博与微信的发展现状,官方组织建设政务微博、微信交流平台。政府通过投入治理腐败的专项资金,根据需求购买新浪、腾讯等中国互联网技术巨头的服务,并由双方牵头设立专业技术部门,负责处理微博举报信息,及时反馈通知政府相关部门;同时,以聘用形式邀请腾讯、新浪相关技术人员为技术顾问,解决网络反腐宣传的技术瓶颈,利用微信平台每日推送网络反腐宣传信息。近日,江苏泰州纪委监察局开通公众微信平台,平台开通首日所公布的反腐资讯便有11028次阅读,1032次转发,[9]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政府采取竞标型购买服务的路径。在手机移动端APP迅速发展今天,将网络反腐宣传,接受网络举报引入APP市场尤为重要。政府可公开公平的向招标企业公布对APP软件的设计要求,以竞争招标方式选取著名设计公司①安卓联航app软件开发公司、广州启汇网络IOS APP开发公司等均为国内著名开发设计APP公司。,推动反腐专属APP建设。在具体设计中,以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为维护管理主体,推动该APP与地区纪委部门实时相连,确保信息及时性。下载该软件的网民可以以视频、图片或者文字等多媒体形式,直接快速上传反腐信息,并且以网络互动、经验交流形式,在该软件上在线与专家、网民和反腐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最终,实现腐败现象、举报人和查处单位三处实时联动,有效确保证据有效性、真实性和查处腐败的快速性。

通过政府技术外包两种路径的选择,可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科学反腐技术水平,充吸纳社会力量,为网络反腐大平台建设提供社会力量参与经验。

(三)官民共建网络反腐大平台

网络反腐的虚拟组织建设、政府技术外包措施仅为网络反腐局部建设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但如需局部在整体带动下发挥最优效果,仍需要由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合力构建网络反腐大平台,汇聚来自各方的力量,进而推进透明行政、社会力量参与反腐,促进网络反腐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在平台机构设置上,政府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加大对社会力量引入,以信息汇聚、研判、交流、跟踪发布和案例警示教育五大平台,五位一体推动我国网络反腐成熟发展。

1.设置反腐信息汇聚与举报平台,充分发挥各大网络巨头公司的信息汇聚作用

在政府主导,各大网络公司积极参与下将PC端各大主流新闻媒体网站、论坛贴吧的反腐信息与移动端微信、微博的反腐信息进行充分整合。该平台也接受群众举报,专事专办,提升办案效率。最终汇聚社会各方面举报信息,建立庞大的网络反腐信息数据库。

2.设立网络反腐信息研判平台

以网络公司技术人员,纪委反腐工作人员为主体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比对分析。从技术角度和腐败案件具体内容角度,对涉及案件进行独立研判,对政府有关机构进行独立调查取证。从而有效的过滤网络虚假信息与谣言,排除行政干扰,第一时间真实而透明的公开腐败案件,把握政府话语权。

3.设立腐败案件告知与跟踪平台

该平台负责将在前两个平台中收集研判确定的信息与证据,通过网络公司技术协助,以微信、微博和APP形式向有关负责部门和公众进行公示。同时要求相关责任部门尽快拿出处理意见,并在网络中实时跟踪,公示案件处理情况,做到处理腐败透明公开并起到监督相关部门的作用。

4.设立网民互动交流平台

通过知名论坛和网站技术人员协助,建立官方网络反腐交流论坛,并通过各大门户网站、网络“大V”加以宣传扩散,定期为该机构工作人员与网民提供交流互动机会,及时听取网民意见,汇聚网民对该机构行政执法改进的建议,增加政府反腐工作的“接地气”性,提升反腐能力;

5.建立腐败警示与反腐知识宣传平台

比如,通过贪贿案件进行警示教育;树立勤廉楷模进行榜样教育;学习反腐法律知识,提升群众法律素养;通过公益广告宣传反腐倡廉文化等。

通过一个总机构,五个子平台的设立,在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由中央纪委直接负责,有效整合官方反腐与网络反腐资源的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政府反腐工作在现代治理理论的视野下,②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当好网络反腐的“教练员”。从群众路线出发,形成独立而多元治腐的局面。

四、结语

网络反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笔者认为网络反腐的未来发展将有以下趋势:广大网民仍为反腐线索主要来源;网络反腐将以论坛、微博形式发展成熟壮大;政府对网络反腐的重视程度将不断增加;位高权重的官员及关键政府部门将是网络大V、网络媒体等关注的重点,网络反腐虚拟组织将成为汇聚网民力量,引导舆论走向的关键力量;公众对于政府处理网络反腐案件的公开透明要求会更高。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14-01-16)[2014-04-16].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1/P020140116395418429515.pdf:5-6.

[2] 涂涂.比遭报复更可怕的是举报石沉大海[N].中国青年报, 2009-03-18(02).

[3]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3-07-17) [2013-12-31].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_40664.htm:33-34.

[4]任韧.试论网络舆论的特征、作用与掌控方法 ——以“我爸是李刚事件” 为例 [J].法制与社会,2013,(11):173-175.

[5] 财经网.调查称第一季新浪微博占57%国内微博用户量[EB/OL].(2011-06-29)[2014-04-16].http://www.caijing.com.cn/2011-06-29/110759999.html.

[6] 李秀峰.廉政体系的国际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92.

[7] 周宁.浅谈公安微博建设[J].公安研究,2013,(3):71-74.

[8] 韩俊魁.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比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6):128-134.

[9]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江苏泰州开通"勤廉泰州"微信公众平台[EB/OL].(2014-05-28)[2014-06-16].http://www.ccdi.gov.cn/jdtp/201405/t20140508_22662.html.

猜你喜欢

网民案件政府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左脚丢鞋”案件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3起案件 引发罪与非罪之争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