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曾经的誓言
———访老保险人吴越先生

2015-04-24陈国庆

上海保险 2015年7期
关键词:吴越保险公司上海市

□陈国庆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运城市分公司



为了曾经的誓言
———访老保险人吴越先生

□陈国庆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运城市分公司

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保险工作的条件,若以目前的眼光和标准衡量,确实是十分简陋和艰苦的。但大家都以参加革命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不计较条件的艰苦,一心扑在工作上。

——吴越

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他,解放前是一家保险公司的小职员,同时是中共地下党员,在隐蔽战线上工作,曾担任中共上海保险业支部书记;

他,解放初期,身着黄军装,是上海金融保险业的红色接管大员;

他,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副经理;

他,主编了《中国保险辞典》《中国保险史》等我国保险研究领域的重要典史;

他,曾任上海市政协第七届委员、中国保险学会一至四届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上海财经大学兼职教授等多项职务。

他是吴越,中共党员,今年91岁。

一个云淡风清的日子,笔者走近吴老,近距离领略其风采,聆听教诲。吴老,健康矍铄,衣着干净,笑容平和亲切,风度儒雅且极富感染力。

供职保险 投身革命

吴越,出生于1924年2月18日,江苏武进县人。幼时在卜弋桥镇小学读书,父亲是布店店员,母亲是家庭妇女。

1939年10月,吴越只身来到上海,进入太平保险总公司成为雇员。当时,年轻的吴越晚上经常去“保联”打乒乓球、唱歌,继而参加一些救亡活动。

“保联”是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的简称,成立于1938年7月,会址设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160号原泰晤士报大厦4楼。它以“联络感情,交换知识,调剂业余生活,促进保险业之发展”为宗旨,理事会下设有秘书处、会员部、总务部、学术部、娱乐部、体育部、妇女部、出版委员会、图书委员会和福利委员会等部门,各部门之下根据工作需要分设若干小组,开展工作和活动。会务经费来源除少量入会费收入之外,主要由各保险公司资助。

图1 “保联”体育部组织的游泳活动合影(自上往下第三人为吴越)

1941年年初,吴越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后又读了《西行漫记》,初次接触共产主义,十分向往解放区,但唯恐泄露内心的秘密,被戴上“红帽子”。1942年夏,吴越辞职,秘密独闯苏北解放区,但因没有和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又没有专人护送,根本过不了封锁线。这样,他在泰州检查站被扣留半天后,被勒令遣返。在原单位失去了工作的他只好另谋他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越供职于新丰产物保险公司,被“保联”指定临时负责学术部工作。吴越根据当时民主运动蓬勃发展的需要,连续组织举办了十多场时事形势和政治经济方面的学术演讲会,先后邀请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马寅初、沙千里、马叙伦、郭沫若、章乃器、沈钧儒、茅盾、雷洁琼、胡子婴、吴晗等来会所作演讲,听讲者一般都有二百余人。特别是郭沫若的演讲,反响热烈,临时另借了大会场。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对广大会员和保险职工进行“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反对迫害、要求自由”的政治教育,对团结群众、教育群众起到了良好效果。吴越的这一系列活动,遭到了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注意和监控。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巩固其统治,采取各种手段对进步社会团体加以控制或扼杀。原国民党上海市金融特别党部常务委员、中国再保险公司董事长罗北辰首先攫取了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理事长一职,继而凭借其在保险界的地位,勾结社会局强行将“保联”改名为“上海市保险界同仁进修会”,指名由其担任理事长,并负监控会所活动之责。罗北辰以合法身份抓住经济大权,一切开支必须由他审批,其以各种名目停止一些会务活动,不准吴越再举办政治时事演讲会。此时,吴越被进修会聘任为学术部副部长。

抗战胜利后,一大批不懂行的“新人”涌入保险业,他们对学习保险业务知识和技术有着迫切要求。“保联”同意吴越的建议,组织保险新职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保险专业知识,首次活动由进修会学术部唐雄俊部长分四课时讲“火险再保险”,反映良好。学术部立即筹划举办系统的“保险学术讲习班”,招生消息一经传出,业内反响十分热烈。由于此举解决了公司培训新进人员的难题,因而得到当时各大公司如中央信托局、中国农业保险、太平洋保险、美亚保险等的欢迎和拥护,纷纷踊跃具函报名。培训分期分批进行,第一期学员100人,于1946年10月初开班,因课程设置齐全,内容丰富,持续了8个月之久,直至1947年6月结束,于7月26日举行结业典礼。

罗北辰得知此事后非常眼红,为了攫取成果,突然提出要由他兼班主任,并参加结业典礼,结业证书上的班主任赫然变为罗北辰,原班主任唐雄俊变为副主任,而实际负责的副主任吴越的名字却不见踪影。对此不正常的现象,众人均心知肚明,一股热情瞬间冻结,在发放结业证书和拍摄结业照后,也就没有雅兴继续联欢,尚未宣布结束,便陆续离场。罗北辰原想利用讲习班结业典礼接触群众,发表讲话,捞取政治资本来炫耀自己,却未能如愿。加之吴越当面指责他“摘桃子”,令其恼羞成怒,于是罗北辰公然滥用职权,宣布解散学术部。

但“保联”党团委仍力挺吴越,支持其在第一期保险学术讲习班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团结部分骨干,并通过他们密切联系全体学员,待条件成熟时另行筹组“上海市保险学会”。吴越即先行筹组同学会,参加者达70余人,分布在40家保险公司。同学会成立大会上公推缪焕华为总干事,实际上仍由吴越负责学术部工作。在吴越的具体协助下,由同学会自主举办“太立夫(TARIFF)”研究组、火险条款研究组、水险讲座和保险实用英文班等,坚持自愿参加、自由结合,定期辅导学员。同学们相互切磋,持久深入地开展保险学术研究活动。活动得到太平洋和新丰保险公司的大力支持,直至上海解放,学员们都成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业务骨干。

1946年3月,吴越参加上海市保险界民主促进会,同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站在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如下宣誓: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党的利益高于一切;遵守党的纪律;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要做群众的模范;保守党的秘密;对党有信心;百折不挠永不叛党。”曾经的誓言至今仍牢记心间。

1947年5月,吴越任中共上海保险业支部书记(太平保险公司除外)。1948年11月21日,国民党党统局(即原中央调查统计局)秘密逮捕了“保联”非党骨干洪汶和太平保险公司支部书记廖国英。上级组织部分党员撤离,指定上海由吴越留守,全面负责领导保险业地下党组织。1948年11月24日上午11时左右,吴越在新丰保险公司办公室内,忽闻门口传话有人找,内心一阵喜悦,以为急切盼望的上级党组织来对接关系了。当他走出办公室门口,来人斯文地出示一张便笺,上面写着:“越兄:兹有要事请随来人即至沙利文(咖啡馆)一叙,弟洪汶启。”吴越分析可能是洪汶顶不住敌特的酷刑而出卖了他。正想脱身之计,特务马上用插在大衣口袋里的手枪顶住他,走廊里又闪出两名彪形大汉,吴越就在他们的挟持下走出新丰保险公司大楼,上了停在大楼门口的军用卡车。11月24日深夜,寒风骤起,透过铁窗吹袭衣衫单薄的吴越。此刻的吴越思绪万千,想着党的教导,想着为革命而牺牲的无数先烈,想着曾经的入党誓言,他默默地宣誓:决不玷污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坚持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宁愿牺牲自己,绝不暴露身份,绝不出卖同志,绝不破坏组织!吴越在狱中历尽折磨,坚持斗争,始终没有暴露党员身份,没有牵出任何同志,没有影响地下党组织。1949年1月国共和谈,在释放政治犯的舆声压力下,经地下党的斡旋营救,在付出20万金圆券后,吴越终于被保释出狱。南京国家第二档案馆保存着一份档案,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此事的经过。原国民党党统局局长叶秀峰于1949年1月11日,为破获中共上海保险地下党案给蒋介石的报告节选如下:“为呈报破获上海市共匪保联支部洪汶一案经过恭请,鉴核由。案据本局上海办事处报称:经查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范围颇大,约有会员二千名以上……实足证明该会确有共党活动,经派员打入侦查,探悉共匪在该会设有保险支部,成立迄今约有八年之久,所发展之党员计有民安公司会计主任洪汶……新丰保险公司职员吴越……等四人……旋经派员跟踪守候于上年11月21日至25日先后将该四犯捕获,据讯廖国英、赵伟民供认参加共党组织,洪汶自认系‘非党干部’,吴越仍未承认有共党关系,然就各犯口供研究,似有互不相供之嫌等情,除指伤继续询问保联支部全貌追究上层关系。”

人民保险 扬帆起航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以派往解放区专门学习接管城市政策的孙文敏为首,集聚撤退至华中党校学习的保险业地下党员徐天碧、朱元仁、刘凤珠等随军渡江回沪,与林震峰、吴越领导下留沪的地下党员在上海市军管会财政经济接管委员会金融处会合,共同组建了“保险组”。他们脱下便服,穿上军装,胸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臂章是“上海市军管会”,分工负责接管24家官僚资本保险机构,吴越负责接管中国产物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接管初期,组织上强调执行入城纪律。所有接管者过着军事化的集体生活,从解放区回沪的同志未能与亲人一叙,留沪的同志带着衣被和大家吃住在一起,各自忙于接管工作。晚上开会汇报、交流研究、请示问题,总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结束,然后打开铺盖就地而卧。办公、开会和睡觉都在一间保险公司会议室内,没有星期天,不分昼夜,不计报酬,全身心投入。

1949年6月20日,经上海市军管会批准,中国产物保险公司首先复业,以适应保障工商企业财产、促进物资交流、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活动的需要,支持民族保险业割断对外商保险公司的依赖,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业的地位。筹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华东区公司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白天以接管收尾和监管全市中外保险业工作为主,晚上集体研究华东区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安排,改革各项保险规章制度,并充分发动被接管单位中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协助商讨改革旧险种、设计新险种、制定新条款,编写新的业务规章制度和实务手册等。吴越和徐天碧两人负责研究甄选提出各部门成员配备名单。经中共保险组支部讨论通过,上级党委批准,华东区公司经理由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副行长谢寿天兼任,林震峰、孙文敏为副经理,徐天碧、吴越为人事科正副科长。

为了适应保险业务迅速发展的形势,华东区公司成立了保险业务训练班,后改为华东保险干部培训班,由区公司副经理米秋阳兼任班主任,吴越任副主任主持工作。此后,为了继续扩大保险从业人员队伍,高中毕业生成为新一轮招募对象,通过十天半月到三个月的正规培训,每期400人,先后办了10多期,共计培训4000余人。培训之后的他们迅速走上工作岗位,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的保险总公司以及华东区各分公司。

图2 上海市保险学会常务副会长吴越在中国民族保险业创办纪念大会上作工作报告

1952年底,吴越由中国人民保险华东区公司调至上海市分公司,先后担任业务科科长、防灾理赔科科长、副经理。

1954年早春,上海遭受几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灾害。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上海决定成立市防汛总指挥部,以加强对于灾害气候的预警和防范。但是当时一无干部,二无技术,更无经验,在得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业务与防灾防损相结合、经常深入工厂企业开展防火防汛工作的情况后,上海市政府决定从保险公司借调一批干部参与防汛指挥部共同工作。公司派吴越带领9名干部去上海市防汛总指挥部报到,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内,总指挥是常务副市长潘汉年同志,宋日昌副市长为常务副总指挥。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秘书长熊中节兼任。办公室又分两个组:一是检查组,负责全市的检查督促工作,吴越任组长;另一个是秘书组,由市政府办公厅和市政工程局派员组成。1955年,两个组的组长均由吴越一人担任。1956年起,吴越任办公室副主任,专职负责防汛办全面工作。1957年,吴越任中国人民保险上海市分公司副经理后,由于工作繁忙,只能在台风袭击和汛期高潮紧急的情况下,晚上到指挥部工作。台汛期间,全市各部、委、办、区、县、局、公司以及各驻沪机关单位的防汛工作都要听从上海市防汛总指挥部的指挥。检查组人员原是保险干部,到各单位检查督促防汛防台措施时备受尊重,区长、县长、局长、厂长、经理都亲自接待,认真汇报,积极配合工作,这是保险公司之前开展防汛防灾工作时从未受过的礼遇。在指挥部工作的同志也非常辛苦,特别是检查组人员,经常要到区县局了解防汛工作的布置情况,还要深入工厂仓库实地检查、落实防汛指令、提出加强防灾措施的建议等等。农历初三和十六前后的潮汛高潮期或台风来袭时,不论白天黑夜,检查组人员随时准备紧急出动,顶狂风、冒暴雨、涉深水,处理突发险情,几天几夜连续作战是经常的事。但大家一不怕苦,二不叫累,既不调休,又没有加班费,毫无怨言,因为大家深知肩负重任,使命神圣,工作时内心充满荣誉感和自豪感。

1958年,正当全国国内保险业务大跃进、上海和北京对口竞赛“放卫星”运动高潮时,10月,西安财贸会议传出“人民公社化以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除国外保险业务必须继续办理外,国内保险业务应即停办”的消息。12月,在武汉召开全国财政会议正式作出停办保障决定,各地纷纷停业务、撤机构。1959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在北京召开分公司经理会议,布置停办善后事宜。此时,上海分公司仅剩一名副经理留守,吴越临危受命主持工作。

1959年,在全国停办国内保险业务的大环境下,上海市政府仍要求保险公司派人参与防汛工作(1960年,防汛办公室划由市水利局管辖,改建为常设机构,直至1961年,保险公司才与上海市防汛指挥部脱钩)。

1959年,人保上海分公司在市财政局党组领导下,内部组织职工学习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关于建立保险基金的必要性,两次对外邀请各专业局和重点专业公司领导参加座谈会,征询对企业财产强制保险可否立即停办的意见。绝大多数单位认为,保险在新形势下仍有需要,建议改“强制”为“自愿”投保。

同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于在郑州召开了第二次扩大会议,明确农村人民公社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中共上海市委据此指出“保险仍有作用”,指示市财政局和保险公司好好考虑。

根据马克思的保险学说、中共上海市委指示精神和客观实际需求,上海保险究竟该怎么办,该如何处理好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上海市财政局党组颇费了番苦心,历时三月、十余次易稿,拟就《关于本市国内保险业务的处理意见》上报中共上海市委。文件主要精神为:将企业财产强制保险、船舶强制保险改为自愿保险,与国内货物运输保险继续办理;简易人身保险和公民财产保险等群众性业务继续维持;农业保险停办改由人民公社自办;旅客意外伤害保险交有关交通部门办理;原由市财政局领导的保险公司及其业务移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接管和领导。市委于1959年7月29日将文件批转给全市各单位执行。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在移交欢送大会上向全体保险干部强调,市委对上海保险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保险大有可为,今后任重道远,前景无限美好,极为鼓舞人心。但由于其时处于国务院决定停办国内保险的大形势下,地方应服从中央,因此市财政局出台的这份文件强调了“维持”现状而未提发展。

1960年1月1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机构正式并入银行系统,对外保留保险公司名义,其实是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内设保险处,各区银行办事处内设保险科,各县支行内设保险股。银行领导认为,上海的保险由于历史悠久和传统习惯的沿袭,一时停不下来,所以暂 “维持”以过渡;但所谓“维持”,即“收缩”,而“收缩”的最终目标就是停办。虽经多次向银行申述市委批示精神,反复解释上海不停办保险的道理,均告无效。吴越先请财政局局长向银行党委说明市委批示精神,后又向市委财贸政治部汇报,试图沟通思想、统一认识,但均未获答复。

1962年3月,根据人民银行行长意见,吴越几经易稿,违心地撰写了《关于停办本市国内保险业务的意见》,上报中共上海市委财贸政治部后,得到的答复是,根据中央最近一系列指示精神来看,保险还有作用、有需要的,仍应继续办理。市委方针已定,指示银行今后不要再提停办保险了。这样,频现危机的上海国内保险业务重获生机。

1962年7月,保险处从储蓄处单列出来,上海市委派员充实保险处领导班子,实行业务和人事的垂直领导,据此进行组织整顿、干部归队、健全制度、恢复展业。保险处主动联系企业,加强服务,业务逐步回升。1963年4月9日,第26次市长办公会议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关于国内保险业务概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及“企业财产自愿保险办法”,并同意恢复专业公司建制。5月2日,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发文批转全市各有关单位贯彻执行,有力地促进了国内保险业务的开展。由于实施“积极发展保险”的方针,该政策在当时对发展国民经济、稳定地方财政预算、安定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68年,吴越忍受着痛苦,暂别心爱的保险事业,但他深信人民保险这艘大船总有一天要鸣笛起锚……

再披战袍 壮心不已

1978年10月,吴越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奉调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保险科(对外名义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负责调研要否恢复国内保险。他单枪匹马进行走访,开展调研,向上海市财政局、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上海市公安局消防处、上海市防汛总指挥部等收集数据资料,还向40多家工商企业征询意见,当时的普遍反映是“国内保险有作用,应该及早恢复”。据此,吴越撰写了《关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调查报告》和《关于恢复国内保险筹备工作意见》,分别提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1979年1月19日,吴越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积极配合下,组织保险座谈会,邀请保险专家、学者、教授和部分保险老同志参加,会议上吴越作主题发言,大家畅谈保险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会者一致认为,必须推翻污蔑不实之词,给人民保险恢复名誉。会后他整理出《搞好四个现代化必须重视和发展保险事业》专题文章,刊载在内刊和《解放日报》上,并报送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等参阅。

1979年4月9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纪要》“关于恢复国内保险”的精神,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立即商调原国内保险业务骨干归队,同时向上海和南京分行指名商借原上海和江苏分公司副经理吴越和李继明去北京共商设计制订国内保险条款等事宜。由叶奕德、吴越和李继明三人组成的条款起草小组自1979年3月初起集中办公,历时一个多月,完成了《企业财产保险》《国内货物运输保险》《国内船舶保险》《汽车及第三者责任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家庭财产和人身综合保险》及《简易人身保险》等七种条款、费率规章及实务办法和说明。

197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赵忍安副行长宣布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把原只经营国外保险业务的保险科,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中独立出来,自5月1日起正式恢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建制,归保险总公司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双重领导。同时宣布,恢复吴越副经理的原职,分工专管国内保险业务并主持重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独立建制的全套机构。此时的吴越内心无比激动,感觉浑身是劲,兴奋得几个晚上睡不着觉,嘴里还不停地哼着小曲……现在回想起当时家人看他的诧异的目光,他都忍不住发笑。

与此同时,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发文至全市各系统,号召“老保险”同志归队。首先,人行上海市分行散布在行内信贷、储蓄岗位上的原保险干部陆续归队,他们对保险工作很有激情,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积极担负起筹建区县保险机构的重任。之后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从各行业很快集聚起一批“老保险”骨干成员,重建了国内保险队伍,明确分工定岗,整理规章制度,印刷各种保险单证,同时培训年轻新干部,积极展开筹备工作。当时,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没有下拨开办费用,且所需物品大多属于控购物资,有钱也不好买。保险科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划出来时,除了原系保险公司干部的桌椅随人走之外,别无他物,老保险们借来几只肥皂箱存放所有必需的文件资料。他们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迎着困难,意气风发,艰苦创业,一往直前。

1980年元旦,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全面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在全系统开了先河。总公司于4月在庐山召开全国保险财会工作会议,仅少数省、市、自治区派员出席,且都对如何筹建保险公司茫无头绪。会上,吴越介绍了上海筹办分公司的全过程,给兄弟省市公司带来经验和启示。

1980年年初,时值知识青年返城高峰。知青就业和生活安排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不及时,有可能会影响社会安定,因此解决“劳动保险”迫在眉睫。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阮崇武批示:“可否请保险公司考虑?”裴先白副市长批示:“由市劳动局与保险公司研究解决保险问题,以消除回城知青中合作社职工的后顾之忧。”面对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吴越等人有两种想法:其一,我国保险公司从未开办过此项业务,面临着无相关资料可借鉴、无参考数据以测算、无实践经验、无干部力量、无营业网点用房的困境;更担心养老保险期限长、责任大、担子重,唯恐精算失误,亏损惨重,难以向组织交代。其二,总结中央企业发展保险业务的基本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依靠党和政府的支持,现在如一味强调自己的困难而不予接受,今后还要不要依靠党和政府的支持呢?几经磋商研究,组织上决定,应该与党同呼吸,急政府之所急,支持和妥善处理好回城知青的保险问题,为合作社职工解困,为党和政府分忧。吴越代表人保上海市分公司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后,裴先白副市长当场表态并指示,具体困难具体分析解决。自1981年开始,由保险公司和市劳动局各抽调若干人员负责调查研究,测算和拟订“双保险”试行方案,要求在1982年1月择区先行试点,吸取经验、总结完善后再行全面推开。1981年1月,人保上海市分公司立即着手调整展业计划,一边恢复简易人身保险业务的试点工作,一边培训寿险业务的内外勤干部。与此同时,由乌通元等会同市劳动局专家共同调查研究设计养老和医疗双保险的具体方案和条款,并进行精算,历时半年有余。正当筹划商讨“双保险”进入关键时刻,吴越不慎摔伤骨折,每次副市长召开协调会议或研究决策时,吴越都是撑着拐杖参会,并亲自做好会后部署和工作落实。1981年11月,吴越和市劳动局代表提交的“双保险”方案获得市政府首肯,于次年元旦在南市和闸北两区保险公司先行试点。1982年1月,《解放日报》头版头条以《无劳保待遇职工的福音》为题,刊载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开办合作社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报道。紧接着,《人民日报》《文汇报》和新华社等新闻媒体也相继报道了这项重大的改革举措。许多省市的人大常委会、体改办、劳动厅(局)和保险公司纷纷联合组团,来沪学习取经,中央有关领导也给予高度评价。

回归保险业后,吴越亦投身繁忙的社会工作及保险研究工作。他曾先后担任上海市保险学会一至三届常务副会长、顾问,上海保险史志编纂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保险业职工运动史料征集组常务副组长,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保险研究》编委,上海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上海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农村金融学会理事,上海市消防协会副会长;创办并主编《上海保险》月刊,负责编纂《上海市保险业职工运动史料》(系中共上海市党史资料选辑之一),主编《中国保险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主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辞典》保险篇,合作编著高等院校教程《保险法教程》(获司法部“优秀教材奖”),主编《中国保险史》(1805年—1949年,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编撰《上海保险志》(1846年—1949年,列入《上海金融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担任《辞海》编委暨《辞海》和《大辞海》保险分科主编;作为中国保险学会考察团成员,曾赴日本、泰国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进行考察、交流和讲演。

1990年1月,吴越光荣离休。但他的日程依然排得满满的。离休多年,他没有片刻虚度,每天坚持看书读报,不仅每期必读《中国保险报》历史版,而且都剪贴下来,精心收藏。他是个热心公益的人,不仅为教育捐款,而且多次向灾区捐款捐物。吴越还数次将自己珍藏的保险实物资料无偿捐赠给相关机构,以供研究和展示。

从吴越身上,我们能看到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把自己当作一块熊熊燃烧的煤,在时代的熔炉中奉献光和热,用一言一行诠释着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保险事业的无限热爱,用毕生精力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猜你喜欢

吴越保险公司上海市
扩散风险模型下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最优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吴越春秋》“折易”新解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吴越“双绝”的千年相逢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