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创新教育

2015-04-23侯紫微

教育界·上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创新教育

侯紫微

【摘 要】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并在创新教育观念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课堂组织形式改革,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知识和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的关系,在教育实践中大胆创新。

【关键词】创新教育     政治课教学     延迟评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活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众所周知,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将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因而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将承担着光荣而又十分艰巨的历史使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意味着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新方法、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坚定自信,执着追求;勇于进取,服务社会的品质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适应改革,锤炼教师创新品质

发展创新教育,教师是一个关键性因素。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为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培养自身的创新品质。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课堂组织形式改革,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知识和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的关系,在教育实践中大胆创新。

首先,要设计好导课。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梅耶认为,学习是一种选择的过程,学习者往往选择那些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材料,并将有限的心理能量集中在相应的活动上。因此,教师应选择那些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典型的实际生活材料作为导课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剩余价值”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为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 这看起来是‘很公平合理的事情,可为什么资本家的财富越来越多,而工人整年辛勤劳动,还是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呢?”这一悬念式的提问,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会急切地想了解“谜底”,接着教学该内容时,自然就能抓住学生的思维。

其次,教师要讲好新课,创设创新思维的台阶。教师要按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去做,在传授新课时,掌握“布白”的艺术,从时间上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内容上要详略得当,疏密有度,有意识地设计一定的台阶,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思考。最后,巧妙收尾,给学生留下创新思维的缺口。

教师不仅要重视导课和新课,还要重视收尾,防止虎头蛇尾、拖堂、脱离教学中心的倾向。收尾收得好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课堂教学进入收尾阶段时,教师既要对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二、延迟评价,创造民主教学氛围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某些兴趣、才能,教育就是促进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是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他们探索真理,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创新教育要求的课堂是学生有安全感、思维自由感、无拘无束的课堂。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说过,教师要创造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的环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奥斯本主张用延迟评价的办法。因为教师和同学对于个人的意见、主张、设想过早、过急地评价——不管是正评价,还是负评价,都会抑制人的思维,老师应耐心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不要去左右、控制学生的思维,应让他们各抒己见。学生各自叙述自己的主张、意见时,其他同学只允许参考或参与他人的意见,而不允许否定或肯定他人的意见,即谈自己的,不评价别人的。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兴趣的产生、思维的激活、智力的发挥有着积极的作用。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教师就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氛围,构建师生间共同探索真理的伙伴关系,解惑攻关的合作关系;指路导行的益友关系,让学生如沐春风般地愉快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允许学生出错,使学生有一种自由平等的感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诱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三、面对现实,创设情境

设疑启迪,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浓厚兴趣。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社会实践,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充满了时代气息。因此,教学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社会热点,突出时事重点,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我在上新课前,总是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教学所需的课堂氛围中,以便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例如,在讲到“商品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时,可以给学生讲“洛阳纸贵”的典故,让学生深切理解课本上的道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推动力,人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设疑和解疑的过程。通过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提出问题是问题教学法能否实施的前提条件。“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当学生能提出问题、会提出问题时,才有创新的可能,因为一个人的智慧体现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疑问”能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内化为积极探索问题的动力,为创新开拓空间。为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是至关重要的。

猜你喜欢

政治课教学创新教育
建设散发生活芬芳的“创智”政治课堂
高中体育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导入研究
浅谈小学思品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巧用时政热点让课堂“活”起来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优化政治课教学效果的系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