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政治课教学效果的系统探索

2016-03-22李凌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探索优化

【摘要】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有紧密联系,只有将这五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地加以优化,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优化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84-02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政治课教学也不例外,只有把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参与者(教师与学生)、教学手段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地加以优化,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明确是优化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前提

政治课全称应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门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的头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标。具体表现为四项主要任务:第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第二,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第三,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第四,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指标,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因此,教学效果优化的第一步,就是明确教学目标,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的多维度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统一。这三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其品德养成过程,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等知识点的同时,形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正确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次落实。

政治理论课每门具体课程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不同的教学目标。由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组成。它们自上而下细化展开,也就是将教学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一章内容,每一节课,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最后达成。

(三)教学目标要力戒虚化。

教学目标尽管在教学过程之前设定,但其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要求教学目标一定要具体,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力戒虚化,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

总之,教学目标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落实教学目标,能够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整合教学内容是优化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而教学内容离不开教材。政治课教学多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教材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长期以来,有一种“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的误区,于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教学没兴趣,甚至有反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优化政治课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上要以教材为基础,针对统编教材针对性、灵活性不足,带有一定的滞后性的特点,做好整合文章。

(一)教学内容要体现科学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任何一门课程一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因此,理清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以理服人”,是整合教学内容的第一要求。如果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逻辑关系混乱,就无法用真理的力量去感召学生确立坚定的信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例,这门课程共十二章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以及历史观四大组成部分。哲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几大组成部分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唯物论的中心议题是“世界是什么”,辩证法要证明的则是“世界怎么样”,认识论回答的是“这个辩证的物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怎样认识”的问题,三者构成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而历史观则是这一逻辑体系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以这根逻辑红线贯穿这门课程,学生通过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缜密的思维,进而理解其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与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很多学生发出“马克思真了不起”的赞叹,从而增强了学习兴趣,坚定了政治信仰。

(二)教学内容要贯穿政治性,突出时代特色。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生动活泼的改革建设实践,脱离时代的政治课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我国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融入全球经济的速度与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这个时代大背景。教学内容应紧扣时代脉搏,使学生从生活的变化、时代的进步中不断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成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要具有亲和力,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

要发挥政治课的思想引领作用,就要了解和关注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满足其精神需求,避免“教学两张皮”现象。当代青少年的主流思想还是好的,他们具有接受性强,思想活跃的特点,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传播,面对生活、就业等生存压力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和信仰迷茫,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政治课有用,才能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接受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进而优化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深刻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整体框架和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教活,才能让政治理论鲜活起来,生动起来,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优化政治课教学效果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国自古就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的观点,教师的个人因素会深刻影响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程度,影响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一)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政治课教师,更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对灵魂的塑造过程中,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教师个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力量,是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都代替不了的。教师的世界观、品行和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从事的教育事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希望,这种责任感、使命感、崇高感、荣誉感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品格。

(二)不断学习提高,提升知识魅力。

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理论观点的深刻阐述、对热点难点的独到分析、对跨学科知识的信手拈来以及诙谐风趣的语言表达都是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从多方面充实自己。不仅要在政治理论领域不断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在教育学、心理学、信息传播等多学科、多方面充实自我,不断提升知识魅力。

(三)发挥师爱的力量,提升情感魅力。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师爱引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将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认知。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教育是根植于爱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每位学生“爱生如子”的真挚情感具有巨大的能量,它能架起师生间交流沟通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

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作用极为重要

青年学生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现实的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是客体,具有受动性;作为学习的主体,又有自己的思想和选择,具有主动性。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目的的达成、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都以学生接受、内化程度来体现,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内,开展自学与讨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理论讲授应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 的呆板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予以指导”的“学导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自学是“学导式”教学的实质性内容,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自学,采用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课前预习,课堂上教师指导的自学形式。也可以是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让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书目等。课堂自学并不是无目的的泛学,也不是“放羊式”的乱学,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范围地学习。

开展课堂提问与答评,组织学生围绕一些主题开展讨论、辩论,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二)课堂外,开展实践教学,在社会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能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根据政治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主题,包括认知性实践活动、模拟性实践活动、问题性实践活动、现实性实践活动等。如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根据各专业学生的不同职业要求,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安排护理专业学生到养老院、救助站去关爱孤老、奉献爱心;组织涉农专业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为农户提供科技服务。在社会实践中受到锻炼和教育,优化了教学效果。

五、优化教学效果还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造成当前政治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就完成了一堂课的教学。政治课教学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纸质文献的引用: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文集的引用;我们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文集和重要讲话精神;当前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社论、述评、领导讲话等。其权威性强,经过实践的检验,有说服力。

(二)音像材料的使用:大的政治事件和先进人物事迹等大多有录音、录像,因其真实、写实、现场感强,对授课大有助益。如:反映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反映大学生支教的《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徐本禹》等,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生反响强烈。

(三)文字材料的引用:文字材料的范围很广,包括图片、诗歌、通讯报道、名人名言、故事传说等,如:在给学生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一章时,引用陆游的诗《示儿》、通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钱学森》、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等,授课效果良好。

(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走进课堂赋予了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外在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便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并且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增加了授课信息量,提高了授课效率。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上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真正处理好这几个问题,才能使政治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并终生受益的课程,从而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年版)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何宇红编著)

[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作者简介:

李凌(1968-),汉族,女,山东乳山人,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黄河职工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政治理论课教学及教法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课教学探索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建设散发生活芬芳的“创智”政治课堂
高中体育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导入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