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食品安全体系的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研究

2015-04-23

关键词:福建竞争力优势

田 樱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州350015)

食品贸易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外重大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繁发生,促使各国政府和组织更加重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安全,减少贸易争端。作为一个沿海贸易大省,食品贸易是福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福建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将食品贸易竞争力与食品安全体系结合起来,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分析福建食品的贸易竞争力,对增强福建食品安全,提升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各种指数对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然后从食品安全的视角解释福建省食品贸易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最后试图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食品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沈迪(2010)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但相关研究均没有引入食品安全的主题;杨叶、胡麦秀(2009)对我国食品出口增长优势指数、贸易专门化指数(TSC 指数)、食品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指数)和食品贸易竞争力指数(TC 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周星、范燕平(2008)通过对1995—2005年中国与日本、美国食品出口数据的分析,以及对三国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的比较,指出我国的食品出口在占有相对优势的同时,国际竞争力已呈现减弱势头;唐晓燕(2007)、樊瑛(2008)对我国食品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专门化指数(TSC)进行了国别比较,说明我国食品贸易出口竞争力相对处于劣势。

(二)国际贸易食品安全的研究成果

肖海霞(2012)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王进喜、廖鲁兴、林禹、蔡宣红(2012)提出用“1 +4”控制模式保障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狄琳娜、王殿华(2011)从市场失灵的视角,对进口食品安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可能对一国福利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白墨(2011)阐述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国际贸易造成的影响;于丽艳、王殿华(2011)从农产品食品安全的视角分析了环境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韩薇薇(2011)阐述了国际食品安全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并分析了国际食品安全贸易壁垒产生的法律原因及应对食品安全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周琼(2010)通过对闽台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比较研究,得出福建应重视对台湾认证标准的研究、消化和借鉴,规范认证机构管理并提高公信力,推进两岸安全管理机构合作,逐步与国际通用认证方式接轨。

(三)食品贸易竞争力与食品安全二者结合的研究成果

谢国娥、杨逢珉、陈圣仰(2013)分析了我国食品贸易竞争力的变化情况,指出食品安全问题是导致我国食品贸易竞争力下降的直接原因;谢敏、余金鸿(2011)结合福建省农产品出口受阻的情况,重点分析福建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外因,并提出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以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徐姝(2008)论述了食品安全规制对食品贸易的双重影响;樊瑛、张炜(2008)在回顾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与食品安全变迁的基础上,提出应发展中国食品工业、增强中国食品安全以及提升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的观点。

不难发现,现有研究大多只涉及食品贸易竞争力或者食品安全一个方面,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比较少,其中对福建的研究则基本上没有。近年来,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有下降的趋势,食品安全问题则是导致食品贸易竞争力下降的直接原因,因此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对福建省食品贸易竞争关系进行研究。

二、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一)食品的范畴界定

本文将食品的范畴界定为:食品及活动物,饮料及烟类,油籽及含油果实,动植物油、脂及蜡。

(二)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1.福建食品出口的总体情况

2000—2012年福建食品出口额从127 197 万美元增长到741 441 万美元,增长了5.83 倍,其中,2000—2003年食品出口额基本维持不变,但是从2004年开始,福建的食品出口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特别是从2010年以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见表1。

与出口总额的不断增长相比,福建食品的净出口却经常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尤其是2008年和2009年福建食品的净出口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这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开始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导致国外高质量的食品进口不断增加。另外,尽管食品出口总量不断增加,但其占福建出口总额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从2000年的9.85%一度下降至2008年的5.12%,2009年之后略有回升,但仍然未达到之前的水平,2012年福建食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为7.58%,这说明食品贸易在福建的出口地位在不断下降。

2.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1)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分析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是指某产品出口增长率与总的贸易增长率之差,反映该产品出口优势的变化。即:某一产品出口增长率与国内全部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之差。

Dt=(gi-gt)×100

其中,Dt 表示食品的出口增长优势指数,gi表示食品出口增长率,gt 表示福建总出口增长率。当Dt 大于0 时,表示福建食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报告期上升;反之,表明其国际竞争力在报告期下降。Dt 越大,说明食品的出口增长越快。

从表1 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0—2008年,福建食品出口增长优势指数除了2006年为正值以外,其余各年均为负值,说明在这段时间内福建食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基本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到了2009年,福建食品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出现了大幅增长,达到19.69,之后又开始持续下降,2012年下降到了4.40,说明福建食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在2009年之后开始上升,但是上升的速度越来越慢,也就是福建的食品出口增长越来越慢。

表1 2000-2012年福建食品贸易的相关进出口数据 单位:万美元、%

(2)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即NTB 指数,是指某一产品的净出口额与进出口总额之比。

NTB=(Xi-Mi)/(Xi+ Mi)

其中,Xi 表示福建食品的出口额,Mi 表示福建食品的进口额。NTB 介于-1 到1 之间,若NTB >0 表明福建的食品为净出口,具有出口竞争力,NTB 越大,国际竞争力越强;若NTB <0 表明福建的食品为竞争力,NTB 越小,表示国际竞争力越弱,见表2。该指标综合了出口和进口的因素,因此,成为分析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常用工具。

表2 不同区间的贸易竞争力分析

从表3 可以看出,福建食品的NTB 指数在2000—2002 这三年期间均大于0.5,说明福建食品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然而从2003年开始,福建的食品贸易竞争力开始大幅度的下降,一直在0.1 ~0.3 之间徘徊,只具备低竞争力。另外,福建食品的NTB 指数除了在个别年份有一个小的回升以外,基本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说明福建食品出口虽然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其正在逐渐减弱。

表3 2000—2012年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指数(NTB)

(3)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RSCA)源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于1965年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贸易的比较优势,后来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普遍采用。

RCA=(Xi/X)÷(Wi/W)

其中,Xi 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商品的出口额,X 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Wi为该种商品的世界出口额,W 为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额。

但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其取值范围介于0 到无穷大之间,并选择了“1”作为参照点,如果RCA 指数介于0 到1 之间,表明一国或地区在某产业没有竞争优势,而如果指数大于1,则认为该产业具有比较竞争优势。这种偏斜分配使指标值在“1”两侧时基本没有可比性。另外,在反映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上,RCA指数更看重1 以上的值。因此,很多学者改良了RCA 指数,将其对称化,所以称为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

RSCA=(RCA-1)/(RCA+1)

RSCA 指数介于-1 和1 之间,一般来说,RSCA 指数如果大于0,说明这一时期该种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其专业化程度高于同一时期的平均水平,而且,指数越大,说明比较优势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反之,RSCA 指数如果小于0,说明这一时期该种商品不具有比较优势,其专业化程度低于同一时期的平均水平。故本文采用RSCA指数。

从表4 可以看出,2000—2002年,福建食品的RSCA 指数虽然大于0,但数值都不大,最大也不超过0.2,说明这三年福建的食品出口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优势不大。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2011年,福建食品的RSCA 指数均小于0,说明福建食品贸易的竞争力在逐步下降,这一时期的食品出口已经不具有比较优势,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低于平均水平。到了2012年,RSCA 指数虽然有所回升,达到0 以上,但数值仍然不大,不到0.1,竞争力不强。

表4 2000—2012年福建食品贸易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

综上所述,近年来福建食品出口总量虽然不断增加,但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却不断下降,说明福建食品行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没有竞争优势,没有跟上福建总体出口的步伐,食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在逐渐减弱,在国际食品市场上没有比较优势。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下文将基于食品安全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三、基于食品安全的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的国内因素

1.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下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变得越来越重视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各国政府对于进口食品的安全性都有严格的规定。近年来,福建曝光了不少食品安全事件,抑制了国外市场的需求,也降低了对福建食品安全的信心。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福建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1 839 家次,各类食品市场2 225 个次,食品经营主体4.12 万户次,立案查处7 321 起,查扣问题产品及原料4.4吨、不合格食品数量2.55 吨,责令企业限期整改97 家、停产7 家,取缔非法加工窝点5 个,注销生产许可证156 张。同时,一些名牌食品也频频出现问题,如古龙、亚亨、雅克、达利、宏利达、安溪铁观音以及蜡笔小新等都曾经被点名为问题食品。由此可见,福建的食品安全状况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要求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这是导致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下降的直接因素。

2.食品法规标准低且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一个系统的、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导致部分食品厂商利用法律上的漏洞,生产出有害健康的问题食品。虽然目前已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多达几十部,福建也制定出了国家、行业尚未出台而又符合福建省实际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如《福建省重点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办法》、《福建省重点加工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方案》以及《福建省食品污染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等,但依然存在分段立法、法律条款相对分散和单个法律法规调整的范围较窄的问题,同时,许多规章制度虽含有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内容,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容上的重复和漏洞比比皆是,食品安全标准低,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要求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惩罚力度也相对偏低。

3.食品多头管理,监管不力

对食品生产加工以及进出口进行监管的部门众多,有工商、质检、卫生、农业、林业等10 多个部门,各部门的管理重点不同,出台的法规也不尽相同。这种多头监管造成“角色不清”、“权限不清”,使各部门掌握的信息分散,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衔接不协调,个别机关中长期存在着推诿扯皮的作风,而且许多工作重复进行,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使得监管效力低下,执法力度不到位。因此,对食品监管的薄弱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影响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的国际因素

1.影响食品贸易的标准众多且越来越严格

食品安全的官方标准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法规、标准、加工和生产方法、检测、检验、出证和批准程序、检疫处理、统计、取样和风险评估方法以及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的包装和标签要求,对国境内的上市产品(包括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进行准入限制,以达到保护消费者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的目的。目前,发达国家的官方标准,呈现出越来越严格的趋势。在国际贸易中,为保证各国食品安全的官方标准的规范使用,乌拉圭回合通过了《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 协议)。SPS 协议是目前规范食品安全措施最具权威的协议,极大地促进和影响着食品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但是某些规定过于严格且超过了正常必要的水平,这些超高标准在设立国国内并未全部执行,而主要是用来限制他国的出口贸易,形成了歧视性SPS 壁垒。这些SPS 协议和官方标准的规定比我国的相关标准更高,对进口食品的要求相当严格,使福建的很多食品无法达到他们的进口要求,导致出口量下降,同时使得出口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检测费用和人力、物力,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削弱了竞争力。

虽然SPS 协议规范了各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动植物检疫措施,但目前私营标准仍是不受国际规则约束的灰色区域。私营标准是指非政府机构设立的,用于规范商业团体内部产品质量,满足自身品质需求的自愿性标准、认证和措施。随着私营标准的增多和影响增大,其对食品、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私营标准范围广泛,目前食品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私营标准有10 多个,且85%的私营标准比官方标准严格,这也对福建食品的出口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食品安全壁垒成为阻碍福建食品出口的主要手段

因食品安全与人的生命健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以其为理由设置的技术标准,是为世界贸易组织所认可的。当今世界各国纷纷提高了进入门槛,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标准限制不符合条件的国外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尤其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是福建省食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这些国家和地区对进口食品的安全要求很高,大都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掌握了先进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利用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出口进行限制。如2013年11月23日,美国宣布肉类强制性国家原产地标签生效,部分肉类将被要求添加原产地国家标签,还有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盟的REACH 制度等,每年都以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超标、黄曲霉素超标、含有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色素等为由,大批拒绝和扣留福建出口的食品。这些措施一方面非常有效,由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导致福建出口食品难以达到其标准要求,直接影响了福建食品的出口;另一方面,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出口企业为了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得不增加资金投入用于采购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原料、改善生产环境及卫生条件、购买生产加工设备、支付检验检疫认证费用等,这些措施必然会削弱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因此,食品安全壁垒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护国内食品产业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

四、提升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是进一步提升福建食品贸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我国食品安全的立法,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立法经验和知识,食品安全国际组织的指南或示范性标准以及SPS 协议;另一方面,也要立足国情,在保持《食品安全法》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及时对其进行修订,并加快配套法规的起草。福建也应抓紧制定出台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规,依法对食品生产经营和进出口进行管理,监督食品质量,使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满足执法的需要。

(二)建立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力

我国目前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众多,监管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各部门间难以形成合力,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因此,应改革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根据新的监管体制要求,对原有部门规章进行清理整合,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监管效力。

(三)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奖惩约束机制

首先,要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上级政府必须对下级政府进行年度食品安全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如果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则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评优创建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加大行政问责力度,确保责任追究到位,从而引起官员的重视,将监管真正落到实处。其次,建立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持续对食品企业进行跟踪记录,对其信用状况进行公正的评定,对诚信企业予以适当的鼓励,对失信企业进行惩罚,从而鞭策企业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维护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

(四)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以及发达国家相比可信度还不够高,存在食品标准短缺、不统一、水平不高的情况,因此,必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首先,应搜集、分析和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外有关国家、区域组织已有的食品标准,将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尽快转化为我们自己的国家标准;其次,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在采取国际标准的同时,尽力争取将我国具有优势的项目标准纳入到国际标准中去,使国际标准尽量反映我们的意见和要求。鼓励企业尽量采用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标志,使食品出口商能更好地满足进口国家的要求,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

(五)加强企业处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贸易争端的能力

福建的食品出口企业必须熟知有关食品安全的各种官方标准、SPS 协议以及私营标准,积极识别食品安全壁垒,当遇到贸易争端时,善于采取谈判和法律的手段予以解决。同时,企业必须多方收集证据,当谈判无效时,改为运用WTO 争端解决机制,根据WTO/SPS 协定,积极有效地排除贸易障碍,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解决纠纷,维护福建省的贸易利益。

[1]谢国娥,杨逢珉,陈圣仰.我国食品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1):70-79.

[2]胡求光,童 兰.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出口贸易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7):32-38.

[3]肖海霞.食品安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32.

[4]刘伟丽.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1):37-43.

[5]杨 叶,胡麦秀.影响我国食品贸易竞争力的指标分析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9,(10):244-247.

[6]樊 瑛,张 炜.中国食品贸易竞争力及食品安全体系的变迁与展望[J].北京社会科学,2009,(2):18-24.

[7]周 星,范燕平.我国食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3):62-68.

[8]徐 姝.论食品安全规制的发展趋势及对食品贸易的双重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8,(8):177-188.

猜你喜欢

福建竞争力优势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矮的优势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画与话
日本竞争力
福建医改新在哪?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