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思考

2015-04-23黄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

摘 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是培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者、帮助大学生实现绿色就业、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核心、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补充,通过专题、渗透、实践、研究、比较等教学方式,使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理论教育

中图分类号: A811;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6-0049-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高校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生态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是大势所趋。目前,研究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成果很多,但探讨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的成果很少。本文就为何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等基本问题,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的重要意义

1.培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者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青年学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目前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在内的在校大学生约有2000万人,培养其成为生态文明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等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和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提供根本保障。由于课时多、跨度长、对象广,又是必修课,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不仅影响面广,而且影响时间长,是任何一门专业课或公共选修课无法比拟的。在目前普遍缺乏生态文明公共必修课的背景下,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无疑是高校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理论教育,培育生态文明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佳现实途径。

2.帮助大学生实现绿色就业

国家重视高等教育是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学生和家长接受高等教育是为更好就业与发展。高校只有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才能提高就业率,学生只有掌握社会所需知识才能实现较好就业。绿色发展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发展绿色经济是其根本途径,推动绿色就业是其未来趋势。绿色就业是指在农业、制造业、研发、行政工作、服务业等活动中,致力于降低人类面临的环境危害的岗位和职业。尤其是有助于保护和保存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经济碳强度,降低或者完全避免各种形式的废物和污染。[1]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生产观、消费观、生活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使之成为善待自然、自己、他人、社会的和谐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生态人,从而帮助他们实现绿色就业与发展,有效缓解我国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

3.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实效性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有放眼世界变化、立足中国现实,回答人们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才能取得良好效果。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把生态文明理论放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事业进行。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尚未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除哲学部分有生态文明相关内容外,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基本不涉及生态文明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设有专章,而“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生态文明建设却没有安排专章。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2],增加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是有效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是重要基础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而且是人的解放和自然解放的双重解放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生态环境问题不太突出,但他们提出了不少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生态文明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加大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教育力度。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一大理论问题。他们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依靠自然界生活;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统一的中介,是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人类必须爱护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与自然界和谐发展。他们注意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人与自然对立的总根源,即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使生产呈现出无限扩大趋势,人类利用自然的规模不断扩大,造成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必须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解。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是核心任务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进行。建设生态文明是应对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顺应国际生态文明建设趋势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新布局。“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当前和今后我国的发展趋势看,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战略任务。”[3]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4]

3.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是有益补充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从经典马克思主义中挖掘、发现并发展生态文明理论。开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有助于在比较和鉴别中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充满危机的制度,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两大危机,两大危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能否成为互为解决的前提和条件,取决于人类在转折点上能否做出正确选择。当代资本主义之所以产生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两大危机之所以呈现恶性循环态势,是由于资本追求利润的天性和本性,资本将自然当作资源的“水龙头”和废弃物的“污水池”,而自然界的节奏和周期不同于资本运作的节奏和周期。社会主义具备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但传统社会主义难以走向生态可持续发展,未来将是生态社会主义取代现行资本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这种新型社会主义从追求分配正义转向生产正义、避免经济增长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按照需要而不是利润组织生产,因而,它是人类社会解决两大危机的希望和出路。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的主要方法

1.专题教学

专题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方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也应采用专题教育方法。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生态文明理论专题教育的深度、广度和要求应有所不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或与生态文明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专题研究课程。对全校学生可在相关课程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专题,如,本科生“原理”课开设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专题;本科生“概论”与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专题;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开设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专题等。专题教育可以将零散的生态文明知识串成一个有机整体,帮助学生构建比较系统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培养其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渗透教学

渗透式教育是国内外开展环境教育或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我国现阶段进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的重要方法。将生态文明内容渗透到现有的各门课程中,通过各门学科的课程实施,化整为零地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目的。如,本科生“原理”课中的物质世界和实践、对立统一规律、科学技术社会作用、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经济全球化后果、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等相关章节,都可以渗透生态文明理论教育。又如,本科生“概论”课中,不仅可以在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等相关章节渗透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还可以将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谐、生态现代化、生态科技、生态教育、生态外交等相关内容渗透到有关章节中。在研究生和博士生课程相关章节中,也可以且应该渗透生态文明理论教育。

3.实践教学

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统一、正面引导与现实批判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鲜明特征。[5]我国高校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社会实践环节,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也应包括社会实践环节,将生态文明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实现生态文明理论与生态文明实践的有机结合。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实践,要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择业就业等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生态文明相关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以及参观生态文明先进组织、成立生态文明相关社团、建设生态文明校园等活动。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刻感受生态文明理论魅力,增长生态文明见识和阅历,增强生态文明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使大学生有效接受生态文明教育。

4.研究教学

开展研究式教学,需要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将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选择生态文明相关课题,如“概论”课教学中,经济专业学生选择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政治法律专业学生选择生态文明与政治建设、社会学专业学生选择生态文明与社会建设、理工类学生选择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等相关课题。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党和国家有关重要文献,并联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共同讨论、拟定提纲、分工合作、形成论文、制成课件、选派代表、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并将研究成果作为部分课程成绩。研究式教学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研讨过程中主动获取生态文明知识、应用生态文明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能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文明建设动态,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为将来实现绿色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5.比较教学

比较教育方法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和理论精髓的重要方法,坚持比较教育方法必须掌握纵向、横向和综合三类比较方法。这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的重要方法。纵向比较可以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如,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进行纵向比较,从中发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演变规律。横向比较既可以比较苏联、中国、越南、古巴、朝鲜等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也可以比较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多种绿色思潮与运动。综合比较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尤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各种影响综合起来,同其他理论与实践进行比较。多种比较使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更具生命力和说服力。

参考文献

[1] 封颖,季恒宽.绿色新政与绿色就业[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2):12.

[2] 黄娟,贺青春,黄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77-81.

[3]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45-46.

[4] 党的十八大报告[EB/OL].[2012-11-08].人民网,http://gx.people.com.cn/GB.

[5] 徐建龙,张彧.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53.

[责任编辑:庞 达]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