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略谈

2015-04-22李晓民

亚太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李晓民

摘要:语文是小学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对于小学生审美观的培养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文章首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审美构建的途径,以期实现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028-01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和深入,我国各个小学的语文教学面临了新的要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学习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而阅读教学对小学生的思想能力、理解能力、感知能力、情感能力等方面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能体现语文独特的价值与魅力所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特点阐述

1.创造特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得到共同成长。这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文化素质对语文课程情感进行深化;不断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而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自由的想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创造一副美的情景。

2.人文特性。文以载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而且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学习,体会审美的独特魅力,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文字的美丽。小学生一旦对作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便能提高阅读的感化作用,使得小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

3.愉快特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其审美构建所追求的是一种阅读内容美与教学美的统一与协调。在这样具有感性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对阅读内容进行丰富的想象,并在想象、体验、思维与感知的心理作用下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途径

1.把握新人教版美学特征。在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学往往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很多教师普遍只注重知识的讲解或者片面追求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忽略了对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只有教师善于领略和体验大自然、生活中的美,把握新人教版的美学特征,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例如在《火烧云》的阅读中,由云形成的“马”从小变大,姿势从跪着到站立。最后是脖子变长、四肢伸展、尾巴消失,整匹马的形象也就模糊了。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马”的丰富动感姿态上领略美的所在,让学生体会到火烧云变化莫测之美。

2.加强教学情境构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情景教学是很多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小学语文的课文都代表了某一时期的文化亦或者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不仅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而且还需要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发挥语文的感染功能,从而创造出美的情景。

例如课文《小竹排在画中游》,这是一篇欢快的儿童诗歌,诗中描写了大量的景物。诸如小竹排、禾苗、小鸟、鱼儿、树木等,描绘了一幅美丽多彩的江南景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言和图画创造出特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为学生体会到江南之美奠定基础条件。

3.善于运用教学语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内容的美主要是通过教师富有美感的语言进行领略。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维、情感、感知等活动都有着调节、主导、支配的作用。一个富有高度和深度的教学语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

例如在《燕子》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文章描绘了燕子在春天中飞翔的画面。全文语言文字优美,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丰富的教学语言与文章的韵律相映成趣。在分析文章时,应当循循善诱,利用教学语言绘声绘色描述文章的内容。以便于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让学生在教学语言中获得鲜明的审美感。

4.运用现代媒体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也已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恰当的现代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媒体技术相互统一调整,应该是一种取长补短的关系。特别是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创设审美情景。

例如在《黄果树瀑布》课文中,教师应该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关于黄果树瀑布的画面与影像资料,通过视觉感受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黄果树瀑布的非凡气势。

5.进行拓展阅读。拓展性阅读主要是指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穿插其他知识,深化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拘束于教材。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沉浸在美的学习氛围中,在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时候,教师将属于课外的知识延伸进来,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

例如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呼唤和平和制止战争俨然是文章主旨。在讲解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战争为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带来的破坏。并同时穿插《地球的呼声》、《地球的呻吟》等内容,不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教学内容,将文章的思想内容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结语

在如今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应该坚守母语教育的重任,用丰富的中华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而阅读教学的过程是陶冶小学生情操的过程,让小学生对审美拥有正确的认知。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港尾中心汤头小学)

参考文献:

[1]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203-204.

[2]管雪飞.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4,(12):135-135.

[3]吴雪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版),2010,(12):145.

[4]陈惠.小学语文多样化阅读教学——浅谈中低年级阅读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8):37-37.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