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沙江干热河谷赤桉综合管理技术对生长影响初步研究

2015-04-22琳,刘

绿色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幼树河谷整地

王 琳,刘 勇

(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林业局,四川 宁南615400;2.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林业局,四川 普格615000)

1 引言

赤桉,又名雀嘴桉、小叶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Dehnhardt.)。常绿大乔木,原产澳大利亚,喜光,速生,耐干旱高温,是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试验中通过试验选择出的适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主要造林树种。该树种木材具有防腐、防虫蛀特性,可作枕木、矿柱、桥梁、建筑;木材纤维质量好,是优良的纸浆原料。同时该树萌蘖能力强,能达到一次造林,多次利用,适合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予以经营。

金沙江干热河谷,由于立地条件较差,而赤桉为高大常绿乔木,自然环境条件下要满足其正常生长,对立地环境要求相对较高,但本区大多造林地立地条件较差,造林后只有通过抚育管理为幼树提供必要的条件,才能保障新造幼树的正常生长。为此,开展了对荒山立地环境下的赤桉造林管理技术选择试验,以期通过试验为生产上大面积造林后的抚育管理提供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区位于宁南县披砂镇小溜口,海拔900~1100m,试验区多年平均气温19.3℃,最热月平均温25.2℃,最冷月平均温在10.8℃,≥10℃年活动积温在6400℃;年日照时数2257h,无霜期320d,年降雨量960mm,降雨集中于6~10月;年蒸发量2000mm左右,相对空气湿度63%,气候较干燥。气候总的特点是: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四季不显,干湿分明,热量大,降雨少,雨量集中且多间隙性干旱,蒸发量大。

试验区主要植被为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主要植物种类有车桑子、余甘子、黄荆、扭黄茅。

试验区土壤主要为山地红褐土,旱季土壤结构紧密,具有“下雨一包糟,天晴一把刀”的特点。土壤较贫瘠,其土壤有机质1.36%,全氮含量0.069%,全磷0.044%,质地为中壤土,土壤石砾含量16.1%。保水性好,但通透性差。

2.2.1 试验材料

造林苗木为1年生实生营养袋苗,穴状整地,整地均为穴状整地,种植穴规格60cm×60cm×60cm。株行距为2m×2m;试验选用的肥料分别为尿素肥、复合肥;选择的林下间作品种为适于当地旱地生长的花生、绿豆,间作作物采用全垦整地,距树干基60cm外穴状点播作物;施肥方式分别为环状沟施、对称穴施,每穴每次分别施尿素肥20g,复合肥量按其所含氮肥折算达到尿素肥的含氮量为标准。在各措施中分别均设置了对照。试验连续进行3年。

2.2.2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主要分别通过采用林粮间作不同的品种、补充施不同的肥料、不同管理等不同措施间的相互配合,希望探索出在干热河谷条件下对荒山造林中影响赤桉生长的主要因子、各因子的最佳组合搭配。间于试验为多因素组合试验,本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每一组合保证试验苗木满足100株。在造林次年开始,连续进行3年,试验前全面测定参试苗木的树高、地径,并逐株编号,每年的11月调查一次树高、地径生长量,最后分析数据为各试验的3年平均年均树高、地径净生长量。试验因子组合见表1。

表1 赤桉管理措施L9(34)正交试验因子组合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不同的抚育管理方式及相关管理组合对赤桉幼树生长分析表明,不同的管理方式对赤桉的生长影 响差异是十分显著的,见表2、表3、表4。

表2 赤桉管理措施L9(34)正交试验结果统计汇总 单位:cm

表3 试验结果树高年平均净生长量方差分析结果

表4 试验结果地径年平均净生长量方差分析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红褐土壤上栽植的赤桉,采取不同的抚育管理方式,其生长效果差异较显著。在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以间种农作物实行林粮混作效果最佳,补充施肥次之,施肥方式对其影响较小,而不管理则对赤桉的生长不利。

(2)在本试验选择的间作品种中,绿豆效果最佳,花生次之;而肥料种类的选择,对树高生长以施尿素(氮肥)最佳,而对其地径生长则以复合肥(全量肥)较好。

(3)植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是通过根系来实现的。经分析,在本区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褐土具有粘重、旱季土壤板结的特点。间种农作物因采用全垦整地,使土壤的结构得到改善,改变了土壤的通透性,为幼树的根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进而增加了幼树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能力;而施肥扰动土壤的范围有限,仅能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而不能改善土壤的结构,对幼树的根系生长促进作用有限。

(4)根据本研究反映出的实际效果,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红褐土壤上种植赤桉的幼树管理,较好的管理方式为“以实行林粮混作,并适当补充施肥”,能有效促进幼树生长。

[1]徐裕华,王宗德.西南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5~32.

[2]东北林学院.土壤学(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60~72.

[3]农业部农业局.配方施肥[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16~70.

[4]褚天铎,林继雄.化学肥料使用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10~23.

猜你喜欢

幼树河谷整地
落叶松成熟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红松幼树高生长的影响
恐龙河谷:鸭嘴龙迁徙记(下)
恐龙河谷:早安,打工王
恐龙河谷:奇妙狂欢城
恐龙河谷:拯救蛋宝宝
苹果幼树期的科学修剪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