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街镇石漠化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

2015-04-22唐红昆杨俊丽

绿色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陆良县盖度石漠化

唐红昆,杨俊丽

(1.云南省陆良县马街镇林业站,云南 陆良655605;2.云南省陆良县小百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陆良655608)

1 引言

石漠化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1,2]。石漠化已成为影响岩溶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之一,为此,掌握当地石漠化现状,了解石漠化演变原因,提出科学可行的石漠化防治对策,对保护和治理好石漠化生态环境,对促进马街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决定意义。

2 马街镇自然概况

马街镇位于陆良县城东南方,地处东经103°23′~104°02′,北纬24°44′~25°18′,距县城15km,全镇国土面积179.5km2,境内最高海拔2221.8m,最低海拔1900m,相对高差321.8m。马街镇东与龙海乡接壤,南与召夸镇相望,西与中枢镇毗邻,北与三岔河镇为界,全镇总人口11.73万人,辖21个村(居)委会,下设22个党总支,共有党员2617名。镇域面积269250亩,其中林地面积57888.8亩,森林覆盖率达21.5% 。

马街镇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冬干夏湿。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降水集中,干湿分明。年均温14.8℃,≥10℃的积温4.458℃,最冷月1月均温7℃,最热月7月均温20.1℃,平均无霜期249d,降水量850~1300mm,年总光照时间为2242h,相对湿度为74%,土壤有4个大类,12个亚类,22个土属、36个土种,其中红壤面积最大,占80.45%;地带性植被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3 石漠化土地现状、分布及危害

3.1 岩溶土地状况

马街镇国土面积17950hm2,岩溶地区土地总面积3515.1hm2,其中:石漠化土地总面积2523.8hm2(石漠化土地1745.2h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69.1%;潜在石漠化土地778.6h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30.9%),占岩溶面积的71.8%,占全镇国土面积的14.1%;非石漠化土地面积991.3hm2,占岩溶地区土地总面积的28.2%,石漠化发生率14.1%。

3.2 石漠化分布特点及危害

3.2.1 石漠化分布特点

马街镇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却在马街、前所、良迪、泉丰、大龙潭、小龙潭、汤官箐、黄官营、杜旗堡、庄上、薛官堡11个村委会,绝大部分地区为岩溶山地,80%的旱地处在石山区,为地表浅层土。各石漠化区以喀斯特地貌和石灰石为主,绝大部分岩石裸露矗立在地表层,为极不稳定区。这些区域内岩石多容易风化、疏松,切割强烈,地形以山地占绝对优势,一般都有较厚的风化壳,土地利用上多为林地和宜林用地,但在陡坡开荒严重的地区土壤侵蚀非常强烈。

3.2.2 石漠化的危害

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现象已形成恶性循环。区域内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土层浅薄、植被稀少、雨量集中、自然条件差,且人口稠密、人类活动剧烈、资源开发行为较多。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更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石漠化直接危及马街镇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一些地方还存在着缺水现象,土地石漠化与水土流失伴生,导致耕地被侵蚀,土壤肥力降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同时造成水源枯绝,灌溉面积减少,人畜饮水困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尽人意。土地石漠化面积的扩大,还引起水库淤积,防洪能力下降,造成水旱灾害频繁,使区域内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恶化,直接威胁石漠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加大石漠治理力度,防止石漠扩大,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3.3 石漠化土地状况

3.3.1 石漠化土地按程度划分

在石漠化土地中,有轻度石漠化土地385.5hm2,中度石漠化土地432hm2,重度石漠化土地927.7hm2。

3.3.2 石漠化土地按基岩裸露度、植被综合盖度划分

轻度石漠化基岩裸露度在30%~40%之间的面积186.6hm2,在40%~50%之间的面积198.9hm2。轻度石漠化植被综合盖度在20%~30%之间的面积35.7 hm2,在30%~40%之间的面积132.6hm2,在40%~50%之间的面积217.2hm2;中度石漠化基岩裸露度在30%~40%之间的面积28.0hm2,40%~50%之间的面积45.9hm2,50% ~60% 之 间 的 面 积 214.3hm2,60% ~70%之间的面积143.8hm2。中度石漠化植被综合盖度在10%~20%之间的面积28hm2,在20%~30%之间的面积122.2hm2,在30%~40%之间的面积210.1 hm2,在40%~50%之间的面积71.7hm2;重度石漠化基岩裸露度在50%~60%之间的面积有513.5hm2,在60%~70%之间的面积414.2hm2。重度石漠化植被综合盖度在10%~20%之间的面积613.5hm2,在20%~30%之间的面积314.2hm2(表1)。

表1 马街镇石漠化土地按基岩裸露度、植被综合盖度统计 单位:hm2

4 岩溶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4.1 岩溶土地动态变化情况

4.1.1 岩溶土地类型变化情况

在2005~2011年监测期间内,非石漠化土地减少196.1hm2,潜在石漠化土地减少108.4hm2,轻度石漠化土地增加123.8hm2,中度石漠化土地增加125.6 hm2,重度石漠化增加了55.1hm2(表2)。

表2 马街镇岩溶土地变化情况 单位:hm2

4.1.2 石漠化土地演变情况

2005~2011年监测期间内,石漠化土地生态状况改善性273.1亩,石漠化土地生态状况稳定性2862.2亩,石漠化土地生态状况加剧性379.8hm2(表3)。

4.2 石漠化动态变化结果分析

4.2.1 自然因素

陆良县属亚热带高原季风型冬干夏湿气候区,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降水集中、干湿分明。再加上典型的地型、地貌特点,山高坡陡,在雨季最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2008年马街镇又遭受了雨雪淋冻灾害和2009年以来的持续干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漠化治理成果的巩固,增加了石漠化治理的困难。

4.2.2 人为因素

放牧、过度樵采及不适当经营方式仍是非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向石漠化土地转变的主要方式。据两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比对,在石漠化土地生态状况加剧型面积379.8hm2中,过度樵采面积64.7hm2,过牧面积72.5hm2,对石漠化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面积87.9hm2,其他因素面积45.6hm2。放牧、过度樵采及不适当经营方式占到加剧型面积的59.3%。

表3 马街镇石漠化演变类型及变化原因统计 单位:hm2

实施农业技术措施:炸石垒埂,减少水土流失。实施了516.2hm2的坡改梯农业技术措施,使石漠化土地降坡增肥,改善了耕地质量,减少了水土流失。

林业工程措施:近年来以珠防工程、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生态项目的建设是石漠化好转的主导因素。在石漠化土地上,于2007年实施了365hm2的人工造林,中幼林抚育566.7hm2;珠防工程封山育林821hm2,另外加大生态公益林区划和管理力度,在一些土壤极薄,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方采取特殊管理措施,使石漠化土地生态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生态文明措施:随着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贯彻,人们的生态理念得到进一步加强。人们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积极建设和认真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5 综合治理对策

(1)加强领导和资金保障。水土保持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今天,水土保持既需要政府的推动,更需要依靠市场机制加快发展,增强水土保持的活力与后劲。

(2)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自然恢复相结合,提高石漠化地区森林覆盖率。①自然恢复植被模式。分布在马街、前所、良迪3个村的重度石漠化地块,由于基岩裸露度高,植被综合盖度在20%以下,由于土壤贫瘠,立地条件较差,不具备人工造林条件,采取全面封禁措施,减少人为及放牧等活动,先培育草类,再培育灌木,利用周围母树的天然下种能力,通过5年甚至较长时间的封育,发展成乔、灌、草型植被类型。一般喀斯特石质山地封山育林3~4年后,群落盖度将平均增长32.8%。②人工促进恢复植被模式。一是在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土地中,基岩裸露度在30%以上,植被综合盖度在20%~40%之间疏林地、灌木林地,采用封山育林补植补造方式,补植树种选择圆柏、华山松、麻栎、苦刺等;通过5年时间,发展成乔灌型的植被类型。植被综合盖度在40%以上的有林地、灌木林地采用封山育林、人工巡护的方式。二是在疏林地、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可采用营造混交林的方式来恢复植被,对于优势树种为云南松的疏林地地块,树种选择川滇桤木、旱冬瓜等阔叶树;对于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树种可选择以华山松、云南松为主,混交30%的麻栎、旱冬瓜、川滇桤木等阔叶树种。③人工栽植经济林果恢复植被模式。在马街、薛官堡、大龙潭、小龙潭等山区的无立木林地和梯土化旱地中,栽植花椒、核桃等经济树种,既可恢复植被,又能产生经济效益,促进农民群众增收。

(3)加大替代能源的利用力度。薪柴是马街镇钱家房子、双坝塘、羊厩房山区生产生活主要能源,由于长期过度樵采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导致形成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岩石裸露的恶果,要通过以奖代补等政策的落实,转变成以煤、电、太阳能、沼气等替代能源为主,减少薪柴的消耗,使现有的森林资源免遭破坏,加快森林植被恢复。

(4)加大坡改梯力度。结合国土、烟草部门坡耕地治理工程,把石漠化坡耕地综合整治与建设基本农田作为重点,加大坡改梯力度,改善石漠化地区土地生产力低下,减少水土流失。

(5)加大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力度。对一些毁林开荒、私开乱挖,在林区乱砍滥伐、故意纵火者要依法严惩,绝不姑息,让人们知道“打造优美环境,共享碧水蓝天”是生态环境文明的发展之路。

[1]吴国欣,谢素平.广西宜州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3(9):90~92.

[2]吴照柏,但新球,吴协保,等.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与原因分析[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3,32(2):62~66.

[3]苏维词.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治理的优化模式[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2):29~32.

[4]祝小科,朱守谦.喀斯特石质山地封山育林效果分析[J].林业科技,2001,26(6):1~4.

[5]陆良县林业局.云南省陆良县石漠化监测报告[R].陆良:陆良县林业局,2005,2011.

猜你喜欢

陆良县盖度石漠化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植物生长季节早期高原鼠兔挖掘觅食对植被的影响
陆良县档案馆顺利完成12名援鄂医务工作者口述档案征集工作
三裂叶豚草在新疆典型生境的发生分布调查
文化治理现代化中乡土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基于云南省陆良县的调研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陆良县总工会:举办贫困劳动力现场招聘会
太白山太白茶资源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