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家长堵校门引发的思考
2015-04-21钱志强
钱志强
摘要:本校曾发生一起家长堵校门的事件,通过校长和老师的智慧处置,很快平息了事件。由此,本人得出三点思考:一、要建构“特殊生档案”管理制度。二、要建立“家校互动”的联系机制。三、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关键词:堵校门;思考;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2-087-1
【案例】
十一月十三日,周三,晴。
学校发生了一起家长堵校门的事件。学生李某周二傍晚从学校出走,一晚上不回家。周三早上,学生李某的外公、外婆到学校要孩子,先堵上学校大门,不让其他学生进校。
周二早上,班上同学发现学生李某书包里有贴着学校图书馆标签的图书,报告班主任,于是班主任收了上去。也考虑到学生李某的特殊性,班主任会同德育处杨主任对其进行了教育引导。
就接一电话的工夫,学生李某不见了。班主任先是发动全班学生在校园内找,一直没有找到。后在门卫室的监控视频中,发现学生李某是翻围墙逃出了学校。班主任立即与其爸爸取得了联系,并在下班后与李某的爸爸、学校行政人员及任课老师在镇上寻找至晚上十点,无果。学生李某的爸爸也同意不再寻找。因为这样的出走已经不是头一次。
……
笔者把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然后组织人员四处寻找孩子的经过与两位家长详述了一遍,并且趁这个机会,把孩子的学习、行为上不足也进行了分析。此时的两位家长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言语中流露出少许的悔意。班主任的手机响了,孩子的爸爸打来电话,说孩子找到了。学生李某昨晚在派出所待了一晚上,原因是晚上九点到小吃店吃“霸王餐”。
【分析】
通过以上事件的处理,笔者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要建构“特殊生档案”的管理制度
案例中的李某这样的学生,在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有可能存在(程度上有些差异),如果学校的管理者能未雨绸缪,注重建立建全详尽完整的特殊生档案,包括记录特殊生的日常行为,平时发生的点点滴滴与家长的沟通记录,以及家长对学校老师的具体要求、双方达成教育协议等等,就一定能在处理今后发生的具体事件上,有比较好的说服力的材料。案例中的学生李某一至六年级发生系列不当行为,笔者只听到老师的口头描述,我们并未拿出有效的材料说明孩子今天的行为是必然还是偶然。
二、要建立“家校互动”的联系机制
家校互动是构建一种家校协同教育的模式,是充分调动家庭资源密切配合学校来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案例中学生李某家庭,忽视了对孩子的日常养成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带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畸形,这也是家校互动机制的失败。
开展家校互动的具体办法和举措主要是开展扎实有效的家访。一是电话沟通;二是建立家校联系簿;三是网上交流。还可以通过Email通信,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召开网上家长会。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是为了转变家长教育思想,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三、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在事情发生的当时,我们全体介入者,情绪都不同程度上有些激动。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很好地控制好自己的言行,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往往就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激化双方的矛盾,走向事情的反面。
综上所述,堵校门这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我们还需做到三个“既要”和“又要”。
1.既要“快刀斩乱麻”,又要“冷静处理”
“快刀斩乱麻”:指对发生的突发事件需要当机立断,作出坚决的判断和强硬的处理;“冷静处理”指的是在具体处理时要十分地冷静,尽量避免冲动与主观臆断。
2.既要“就事论事”,又要“分析本质”
“就事论事”:就是在弄清事实真相前,不扩大也不缩小,完全尊重事实真相;“分析本质”:在事实真相的背后,往往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原因。要比较彻底和合理地解决问题,就必须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3.既要“因人而异”,又要“标准统一”
“因人而异”:在处理问题的具体方式上,要充分考虑到事件本身的特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同一人在不同的事件阶段也要不同对待;“标准统一”:对于相同性质的事件,其标准是否是统一的,在事实面前人人平等,决不能把家庭、社会等主观因素考虑进去而影响事实真相的判断。
学校难免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这些事件事发突然,没有预兆,影响可大可小。如果不及时、有效、正确地处理,很可能使事态激化,导致学校与家庭、家长与老师或师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甚至发生难以挽救的恶性事件,损坏学校与教师的形象,伤害学生的身心。所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反应能力和事件处理能力,迅速平息事端,维持学校正常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