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查:谁把Actuary翻译为“精算师”?

2015-04-21谢志刚

上海保险 2015年3期
关键词:精算师保险公司教授

□谢志刚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罗文浩

前台湾精算学会主席



调查:谁把Actuary翻译为“精算师”?

□谢志刚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罗文浩

前台湾精算学会主席

1998年12月,笔者曾提出:是谁首先把Actuarial Science翻译成“精算学”?至今,整整16年过去了,笔者仍然没有获得确切答案,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这一中文译名出自台湾。

无论对于中国大陆精算界,还是对于台湾精算界,探求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就像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出身背景一样重要。基于这一共识,笔者决定联手继续调查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固然极有价值,但更为重要、更有意义的是调查工作的过程。它从一个非常特殊的角度,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内地、台湾和香港的保险和精算职业的发展历程。

目前,笔者仍未获得准确答案,故在此主要分享的是调查问题的过程。

一、段开龄教授于1999年5月15日提供的线索

在美国的段开龄教授,1999年5月间获悉笔者在探求“是谁首先把Actuarial Science翻译成‘精算学’”这个问题。于是,他来信提供了非常有参考价值的线索。以下是段教授亲笔书信的部分内容。

有读者问:是谁首先把Actuarial Science 翻译成“精算学”?我很难确断地回答这个问题,但愿意将本人的经验提出来供读者参考。

五六十年代的台湾保险业为垄断市场,只有公营的中央信托局、省营的台湾产物保险公司和台湾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当时中国大陆入台的中国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及中国航联保险公司。直到六十年代后期,台湾政府开放保险市场,准许成立了民营保险公司,一时之间成立了十余家,这些公、民营公司一如过去的大陆传统,糊涂经营,没有精算任务及部门。

其中一家民营公司,经营两三年后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台湾政府财政部保险科也难处理。我应中、美双方政府邀请(当时台湾接受美国经济援助),于1969年赴台协助处理这家公司的破产清算。我虽是知名的保险学教授,但我并不是精算师。赴台之后,我向财政部建议聘请精算师赴台实际参与此项工作,向财政部保险科及有关人士解释Actuarial Science 和Actuary 的重要性及任务。中国过去没有这两个字的中文译名,乃和保险科长孙堂福(曾来美实习,现已去世)研究,翻译成“精算学”和“精算师”。

1979年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重回祖国,在大陆各地倡导“精算学”,将这门学科及名词带回中国,经多年努力,直到1987年开始在南开大学实现,这以后就是在大陆十余年的发展。

段开龄

美国天普大学终身荣誉教授

1999年5月15日

段教授在书信中提供了如下重要信息:

1. 描述了台湾保险业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基本状况。当时,台湾保险市场上主要有三类保险公司:其一,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从日本统治下没收的各家保险公司所组成的台湾产物保险公司和台湾人寿保险公司;其二,“国民政府”迁往台北后与之随行的保险公司,比如“中央信托局”;其三,“国民政府”在台湾稳住脚跟后新组建的保险公司。

2. 1969年之前,台湾的保险业似乎都还没有出现“精算师”这个概念。“精算”的引进应该与台湾第一家保险公司的破产清算有密切关联。

3. 1969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

这样一来,调查的焦点就集中在1969年以及该时间点前后与“精算师”这一概念相关的事情上。

二、两位台湾精算前辈廖泗沧先生和郑荣治先生提供的线索

2014年10月11日至15日,借在台北参加第十八届东亚精算年会的机会,笔者决定继续调查这个问题。

10月14日中午,笔者与吴明洋先生交流了这个话题,向他介绍了前期的调查进展,并邀请他协助。吴明洋先生是中华台北精算学会前任理事长,他认为台湾精算界有责任搞清楚这个问题,并提议由他亲自去拜访他的前辈廖泗沧先生和他的老师郑荣治先生。

2014年10月28日,吴明洋给笔者发来邮件,内容抄录如下:

尊敬的谢教授,您好!

有关您想知道是谁首先把英文Actuary翻译为中文“精算师”,最近我有请教过两位台湾精算界的前辈。一位是廖泗沧先生,他是此地精算学会的创立发起人之一,曽担任过两届理事长(1979—1983年),同时也曾担任过台湾国泰人寿副总经理以及国泰产险第一任董事长。他说早在精算学会创立之前的1967年就有人把Actuary称为精算师,但是他也不知是谁先译的。另外一位精算前辈叫郑荣治先生,他是我在1971年于台湾东吴大学商用数学系就读时的精算启蒙老师,曾担任过此地精算学会的两任理事长(1989—1995年),也曾担任过国泰人寿副总。他说,他1966年自美国密西根大学留学回到台湾进入国泰人寿后,老板就鼓励他往精算领域发展。所以虽然他们两位也不知道谁先把Actuary译为精算师,但我根据这两位前辈的说法,我推测首先把Actuary译为精算师的人,很有可能是在1950年代末期或1960年代初期某一位曾经来过台湾协助台湾政府发展保险精算工作的华裔Actuary先翻译的。而就我所知,早期曾来过台湾协助的华裔Actuary包括林喆博士(Che Lin)、张源博士(Yuan Chang)以及相寿袓等人,您不妨从这几位华裔精算前辈的资历再追踪下去。我也会帮忙继续追踪,若有消息,会立刻告知您。

耑此,顺祝教安!

吴明洋 2014.10.28.

根据吴明洋先生的调查,线索转向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应邀从美国到台湾协助精算工作的林喆博士和张源博士。

张源先生于1961年获得FSA资格,在华人精算界颇有影响。大陆的精算工作者对他比较熟悉,因为张源先生上世纪90年代后期曾多次访问大陆,对大陆的精算教育和实务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可惜,张先生已过世多年。

林喆先生于1964年(或1965年)获得FSA资格,大陆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但本文第二作者却与他很是熟悉,交往多年,受其教益颇多。更重要的是,林喆先生还健在,现居美国,与笔者仍有联系。

这样看来,似乎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但笔者认为,在直接联系林喆先生之前,应该先拜访台湾保险界的另一位资深前辈——今年84岁的王传通先生。

三、台湾保险前辈王传通先生提供的线索

果然,对王传通先生的访谈极有价值。

王先生基本上见证和参与了台湾保险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全部的发展历程,而且贡献巨大。台湾保险业著名的“保发中心”就是他创立的。 除此之外, 他还创立了淡江大学的保险系。王先生现在已经快85岁了,却依然担任着苏黎世(台湾)产物保险公司的董事长。

更重要的是,王传通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台湾从事的正是保险监管工作,与段开龄教授来信中提及的孙堂福是同事。因此,当年林喆博士和段开龄教授

图1 2014年10月14日下午两位作者访谈王传通先生(中)

受邀从美国来台湾协助工作,都是王传通先生参与接待的,因此王传通先生与段、林两位都十分熟悉。2013年,王传通先生还在台湾接待了段开龄教授,这也是段教授最近的一次访台行程。

王先生对段开龄教授来信中所陈述的台湾保险市场的基本格局是认同的,而且补充介绍道,段开龄教授1948年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并非立即去了美国留学,而是就业于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并随公司迁移到台湾,之后才离台留学的。因此,段教授对台湾保险业当时的情况是了解的。王先生对段教授关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民营保险公司“糊涂经营”的描述也基本认可,而且还补充了一个很有趣的真实例子:一位军队的高官投资设立了一家保险公司,但又不方便自己出面,于是乎以太太的名义签署公司的各类文件,该军官太太的名字中有个“凤”字,因此,军官的签名就是一个很艺术的“凤”。没想到有一次忙中出错,他竟然在一份非常重要的政府官文上也签了一个“凤”字,这成为当时的一大笑料。

不过,王传通先生对段教授书信中关于他“向财政部建议聘请精算师赴台实际参与此项工作,向财政部保险科及有关人士解释Actuarial Science 和Actuary的重要性及任务”的说法不太认同。王先生说,早在段教授1969年来台湾参与破产清算工作的之前几年,台湾保险业就已经邀请林喆博士来台参与保险监管工作。保险监管部门需要定期检查保险公司的账目,尤其是检查当年从日本治下接管过来并重组而成的台湾人寿和台湾产物保险公司的财务报告,由于保险监管技术水平有限,当时又处于受美国援助期,就有人推荐了在美国从事精算工作的林喆博士和张源博士来台协助保险监管工作。

林喆博士是菲律宾华人,后来前往美国留学,攻读数学专业,参加了SOA的精算师资格考试,因为特别聪明和勤奋,工作后又在原导师的劝说下读了经济学博士。他会讲一点中文,因此被推荐给台湾的保险监管部门,参与对台湾市场上保险公司的非现场检查工作,主要任务是看财务报告,尤其是负债评估报告。

笔者对王先生提出疑问,林喆博士所看的保险公司报告是中文还是英文的,如果是中文,是否出现过 “精算”这个词。

王先生说,当时保险公司提交的报告都是英文的,所以我们(也包括林喆博士)当时并不知道中文有“精算”这个词。但“精算师”这个词很有可能是林喆他们来台工作的这段时间内出现的。

由此看来,这事问林喆先生就会清楚了。好在他还健在,现居美国加州。

四、林喆先生提供的线索

向林喆先生求证这事,自然落到了本文第二作者罗文浩身上。考虑到林先生年事已高,这两年身体又不是很好,不宜贸然打电话询问,所以采用邮件方式,先把问题的背景介绍一下,让他有一些回忆的时间,然后再答复我们。

令人意外的是,林先生的回复很快,他在2014年10月18日就回复了邮件。但令我们沮丧的是,林先生自己并不知道确切答案,只是猜测这种中文用法来自日本,建议我们去日本精算学会“讨个说法”。以下是林喆先生10月18日回复的邮件内容。

DearWon,

ThetranslationofActuaryintoChinesemostprobablycamefromtheJapaneseortheJapaneseActuarialInstitute.IfyoucontacttheJAI,theywillbeabletoletyouknow.

Best,CheLin

笔者多年前就曾经猜测,“精算师”这个词是从日文借鉴过来的,笔者在过去几年中也已经对这条线索做了一些调查。

五、日本精算学会副会长 Tomio Murata 先生提供的线索

2006年5月,笔者曾访问日本精算学会,与当时的秘书长Tomio Murata 先生以及精算学会会长讨论过这事。后来,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常与Murata 先生见面,相互间已很熟悉,这次在台北参加第十八届东亚精算年会时,再次聊及这个话题。

笔者先为Tomio展示了2006年5月在日本东京地铁站拍摄的“精算机”照片,并问他这种机器在日本使用多久了。这种放置在地铁站、方便乘客对计程差价补交或找零的“精算机”,是否就是“精算”的传统含义?

Tomio先生表示,这种“精算机”在日本的历史只有三十年左右,并不完全代表“精算”这个汉字词汇的传统含义。在日本,“精算”的传统含义是:几个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或喝酒,结束后如果需要各付各账,就要先“精算”一下,看每位具体该出多少,然后汇总一起买单。

笔者又问,Actuary 这个外来词汇,在日本是否有对应的日语或者汉字词汇。

很庆幸,Tomio 能写汉字,于是他边写边给笔者解释说:Actuary 有对应的日文词汇(如图4), 而且日本保险业很早就实施

图2 本文第一作者与Tomio Murata 先生(左)合影

图3 笔者2006年5月在东京地铁站拍摄的“精算机”

图4 笔者写了第一个英文单词,其余为Tomio书写

了“Appointed Actuary”制度,与“Appointed Actuary”对应的汉字,叫做“保险计理人”。此外,Actuarial Science 这个术语也有对应的汉字词汇,叫“保险数理”。

这么说来,日本人使用的汉字“精算”与中国人使用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日本是用“数理”来表述中国人现在使用的“精算”。

日本这条线索,到此为止了。

六、台湾地区“精算学会”名称中的“精算”

那么,我们另辟一条途径,查询最早出现中文“精算”一词的权威记录。

又回到1969年的台湾。

台湾的精算学会成立于1969年6月,全名是“中华民国精算师协会”,应该是正式使用“精算”这个术语的早期权威出处。

按照记载,香港精算学会(Actuarial Society of Hong Kong)成立于1968年,要比台湾精算学会早几个月,那么,香港精算学会是否更早使用了“精算”这个中文词汇呢?

笔者询问了香港华人中的第一位精算师陆健瑜先生,他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说,香港精算学会成立时,只有英文名称,中文“精算师”的说法,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从台湾传过来的。以下是陆健瑜先生2014年10月29日给笔者的邮件内容。

DearZhigang,

AsfarasIcanrecall,therewasnoChinesenamein1968.Itwassometimeinthe1970sthattheChinesenamewasintroducedfromTaiwan,butIcannotrememberhowandwhen.Afterall,Iamanoldmannow.Ishouldbeabletoansweryourquestionifyouaskedme40yearsago.

Youtakecare

Peter

这样看来,还得找到当时在台湾筹建精算学会的前辈,问问他们“精算学会”这个名称是怎么定下来的。精算学会的首届理事长李铭先生已经过世,但另一关键人物——当时的学会秘书长沈佛生先生还健在,当年是他负责起草学会章程,他应该是知道这个问题答案的人。

可惜,笔者经多方努力,却一直没有联系上沈先生,据说他近年来多数时间不在台湾。暂时留点悬念吧,希望沈佛生先生哪天能给出一个十分确切的答案。

七、小结

“精算”这两个汉字来自日本,但与保险和风险无关,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精算师”的含义无关,它在日文中的含义是朋友聚餐喝酒后算清各自的应付账款,与东京地铁站中补票找钱的用法类似。

将Actuary翻译为“精算师”,以及将Actuarial Science翻译为“精算学”的,应该是台湾保险业中的精算工作者。在台湾地区,这两个词汇正式使用于1969年6月。

“精算师”这个词汇于上世纪70年代传至香港,然后于80年代后期传至大陆。

中国大陆早期的精算工作者,都不知道自己叫“精算师”,都以为自己从事的是保险数学工作,比如陶声汉先生于1982年4月编写的用于人保内部员工培训的《人寿保险数学浅释讲稿》,这是大陆第一本“精算”教材,但其中并没有出现“精算”这个词;由人保的万峰和赵明丰编写并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88年10月出版的《寿险基础数理》一书中,也没有出现过“精算”这个词。

猜你喜欢

精算师保险公司教授
扩散风险模型下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最优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精算科学专业您了解吗?对其薪资又有什么期望?
精算科学专业您了解吗?对其薪资又有什么期望?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妇女节,说说女精算师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金领中的贵族:保险精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