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2015-04-20袁蕊
袁蕊
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A组给予呋塞米、氨氯地平及氯沙坦治疗,B组给予呋塞米、氨氯地平、氯沙坦及美托洛尔治疗,C组给予呋塞米、氨氯地平及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三组患者降压效果、对血压控制情况的满意度及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3.33%,B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6.67%,C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0.00%。三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对降压效果满意度为86.67%,B组患者对降压效果满意度为80.00%,C组患者对降压效果满意度为86.67%,三组患者对降压效果的满意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在初次服药时均出现口干、咳嗽、头痛等轻微不良反应,在降压治疗过程中无1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呼吸道感染、肾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 上述三种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社区高血压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降压效果较好,患者对血压控制情况的满意度较高,不易出现严重的副反应,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药物治疗;降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在发病期间可诱发不同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可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1]。据临床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当患者收缩压降低至138.5 mmHg,舒张压降低至82.6 mmHg时,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可明显下降,但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舒张压压低于70 mmHg时,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的发生率则可明显提升[2]。为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并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存活率。我院针对收治的9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对比其降压效果,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4次修订版)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并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每组30例。A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48~73岁,平均年龄为(61.7±3.2)岁,病程在1~6年,平均病程为(3.5±0.4)年,合并冠心病6例,糖尿病5例,肾功能不全3例。B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51~76岁,平均年龄为(64.5±3.5)岁,病程在2~5年,平均病程为(3.3±0.7)年,合并冠心病5例,糖尿病6例,肾功能不全4例。C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56~78岁,平均年龄为(66.4±3.8)岁,病程在6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7±0.9)年,合并冠心病3例,糖尿病3例,心功能不全5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给予呋塞米、氨氯地平及氯沙坦治疗,方法为:2次/d呋塞米,40~80 mg/次;1次/d氨氯地平,5~10 mg/次;1次/d氯沙坦,50 mg/次。B组给予呋塞米、氨氯地平、氯沙坦及美托洛尔治疗,方法为:2次/d呋塞米,40~80 mg/次;1次/d氨氯地平,5~10 mg/次;1次/d氯沙坦,50 mg/次;1次/d美托洛尔,47.5~95 mg/次。C组给予呋塞米、氨氯地平及美托洛尔治疗,方法为:2次/d呋塞米,40~80 mg/次;1次/d氨氯地平,5~10 mg/次;1次/d美托洛尔,47.5~95 mg/次。服用原则为:三组患者最初行降压治疗时所选药物种类不确定,均以单药最小剂量开始,在服药1~2 w后对其血压进行测定,若血压>140 mmHg,则无需增加第1种药物使用剂量,而对第2种药物的使用开始增加,以此类推,但需保证血压范围控制在135/80 mmHg以下[4]。
1.3观察指标 对三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该组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前后血压的控制率、治疗期间对血压控制情况的满意度及副反应。血压控制情况的满意度的评价通过发放我院自制的调查量表来完成,满分100分,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等级,以非常满意与满意之和作为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对比 A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3.33%,B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6.67%,C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0.00%,三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三组患者对降压效果的满意度对比 A组患者对降压效果非常满意16例(53.33%),满意10例(33.33%),满意度为86.67%,B组患者对降压效果非常满意13例(43.33%),满意11例(36.67%),满意度为80.00%,C组患者对降压效果非常满意15例(50.00%),满意11例(36.67%),满意度为86.67%,三组患者对降压效果的满意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3三组患者的副反应情况对比 三组患者在初次服药时均出现口干、咳嗽、头痛等轻微不良反应,在降压治疗过程中无1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呼吸道感染、肾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
3讨论
本次研究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小剂量联合用药降压治疗,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经过临床随访观察均显示出了良好的降压效果, A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3.33%,B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6.67%,C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0.00%,三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异,可见3种药物降压的方法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三组患者在降压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仅发生了口干、咳嗽、头痛等轻微不良反应,并未对治疗过程造成影响,显示出了一定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5]。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及类型的合并症,这就需要对降压药物进行合理的选择,结合以往的临床经验,我们可总结出以下几点:①对于已收缩压增高为主的单纯性高血压应以C组治疗方法作为首选[6]。②对于合并了糖尿病需通过扩张血管、减少血容量的高血压患者应以A组治疗方法作为首选[7]。③对于合并了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以B组治疗方法作为首选[8]。另外,三组患者对降压效果的满意度评价可见,A组患者对降压效果满意度为86.67%,B组患者对降压效果满意度为80.00%,C组患者对降压效果满意度为86.67%,三者之间均未存在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采用小剂量联合用药方法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一种理想方法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若新,张清连,王丽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观察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2(20):909-910.
[2]龚学军.老年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0(08):567-568.
[3]杜秋波,赵祝萍,孙丹丹,等.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2(11):445-446.
[4]楼烨.福州市某区慢性病社区防治现状分析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0,23(3):16-19.
[5]赵学军,高俊岭,傅华.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B):1181-1184.
[6]程永芳,唐继志.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06):480-481.
[7]Low MR,Wald NJ,Morris JK,Jordan RE.Value of low does combination treatment with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drugs:analysis of 354 randomised trials[J].BMJ,2013,12(326):1427-1429.
[8]Mourad J,Waeder B,Zinnad F.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in hypertension:a low-dose combination of perinodopril/indapamide versus a sequential monotherapy or a stepped-care apporach[J].J Hypertens,2014,23(22):2379-2380.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