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和研究
2015-04-20杨文举
杨文举
摘 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小学是初识社会的阶段,纯粹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直到初中,学生才开始懂得思考,懂得自主学习,懂得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塑形,经过整个初中阶段,人的个性基本成型,之后还想改变大方向几乎是不可能的,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人才培养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中教育阶段的成败。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推行很长一段时间,但由于整体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成绩单仍是升学的敲门砖,所以人们还一直坚持“考试分数高就是优秀”的想法,导致所有人都在追求考试分数而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我国整体的初中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初中数学; 实施; 研究
一、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质疑、探索能力差
质疑是事物发展的开端,只有保持质疑的心态才能做好学问;探索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有坚持探索才能全面认识事物的多样性。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中,教授方式主要是填鸭式,问题由老师提出,然后根据教材给出标准答案,而学生的任务只是记住答案,通过大量的练习用身体的每一部分来记住答案,以求达到一看到题目,手就会自动写出标准答案的境界。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质疑与探索的能力,只会等着老师给问题,然后通过教科书寻找标准答案。
2.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差
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首先掌握理论知识,然后利用理论知识来改变现实,其后在实践中取精去粕,总结出新的知识,最后把新的知识返回现实,周而复始,促进知识的循环与社会的发展。然而,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只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导致学生无法把理论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一直卡在学习循环的第一步。而且,学生只通过记忆学习,不求甚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会慢慢变模糊,求学道路越走越难,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把学习当做负担,综合能力差。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获得知识,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主要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这种学习方式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初中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发去了解数学的奥妙,在快乐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是枯燥的,所以,如何在枯燥中寻找乐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起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区别于传统教学的结论性教育,探究性学习往往是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举个例子,直角三角形,传统的教育的说法是它是直角三角形,因为它只有3个角,而且有一个角是90°;而探究性教育的说法是,它只有三个角,所以是三角形,如果不只三个角,那它是什么图形?三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所以它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没有90°角的话,它又是什么三角形?
2.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自主创新,去解决已有问题,而不是在教科书中寻找标准答案,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科书的页码也是有限的,仅限于课堂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人才的知识量需求。举个三角形的例子,传统教育的说法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而探究性教育会说,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那剩下的两个角会是什么角?只能是什么角?有没有可能也是直角(钝角),为什么?
3.促进全员参与,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想法与观点都不一样,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经历不同、爱好不同、兴趣不同,所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让思想产生碰撞,以达到知识互补的目的。比如说,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知道直角三角形的特征,一个人知道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另一个人知道等边三角形的特征,那么经过交流分享后,他们就知道三种三角形的特征,而不用在老师的压力下死记硬背。
三、探究性问题的设计
数学探究性问题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设计数学问题一定要有探究学习的价值,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才能激发学生有意义的探究学习,才能诱发学生去发现创造.从师生双边活动的角度来说,围绕数学问题探究学习,一般分两个层次.一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这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和适合学生.二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数学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1.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与行为动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很多情况下,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可直接转化为重要的行为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可成为学生刻苦学习的持久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越浓厚,学习就越刻苦,越敢于探究.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时,我提出如下问题:(用多媒体呈现:宇宙空间里滚动着一个蓝色的地球、一个火热的太阳、一个明媚的月亮,由此三点再构成一个三角形)请同学们用三个圆与一个三角形尽可能多地设计出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同时在自己的作品边上加上适当的解说词.学生分成几组,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这样的情境及实际操作,加上学生的巧妙构思,耳目一新的解说词后,定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2.创设悬念,猜想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设置悬念,可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猜想、趣味的引入,能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所学知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时,我让学生画一个任意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说出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第三个内角的度数由老师猜.学生惊讶地发现,他们所画三角形第三个内角的度数都被老师猜中了.有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真神.”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就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最佳时刻,使学生在兴奋、热烈的状态下投入到新知学习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总之,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手段.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耐心,要有一个包容心,更要对学生有一颗“爱心”,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只有正确处理好探究性学习与各种学习理念、方法间的关系,科学地进行整合,使它们之间相互兼容,相得益彰,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我国目前的教育情况不是很好,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探究性学习的推行,从小抓起,从源头抓起,我们一定能慢慢转变整个社会的风气,促进我国科技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