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河滨道路景观设计探析——以武夷新区滨江西路景观设计为例

2015-04-20池长加

绿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驳岸亲水武夷

池长加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361000)

1 引言

河滨道路是城市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交通功能,更多的是承担着防洪、生态、游憩等功能。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水景观塑造,应结合周边居住区、商业区等地块,重要景观节点融入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与地域风情,使得河滨道路景观保证现代风尚的基础上又不失传统韵味,将情景雕塑与亲水平台、滨水步道、休闲广场等有机结合,使景观生动化,这将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彰显城市的个性和魅力。

2 项目概况

2.1 区域背景

武夷新区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宜居、宜业、宜游、宜文、宜养”。武夷新区滨江西路是崇阳溪两岸慢道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崇阳溪的西岸,在崇阳溪大桥至林后大桥间,主体道路部分宽度约40m,双向4车道设计,滨水景观带部分宽度约20~130m,总长度约3km,总用地面积约30万m2。

2.2 自然人文条件

武夷新区地处闽江上游,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8.1℃,年平均降雨量1700~2400mm之间,区域内主要有崇阳溪和麻阳溪,均属于闽江支流建溪水系,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早晚温差大。武夷新区有着的奇美风光和双世遗之美名,朱熹的考亭书院,法医鼻祖宋慈的故里,建窑建盏的悠久历史。

2.3 水文地形条件

崇阳溪流域内植被良好,河流含沙量小,水质清澈,水草丛生。设计区域内地形较复杂,水面与道路高差较大,枯水期水面与路面最大高差达12m,能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基地与水面之间有约高出4m的自然生态驳岸和大量的河道滩涂,沿线自然风光质朴生态丰富。

3 设计理念与主题

通过对地块的现场踏勘,地方历史文化的解读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及对问题的思考分析,提出了武夷新区滨江西路景观带的设计应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具备交通与防洪功能;生态功能和休闲价值;地域山水特色、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挖掘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创造一个由乡土植物构成的景观基底,有城市生活气息,可听、可感、可游、可赏的景观环境。

将滨江西路景观带的设计主题定义为:“水墨淡彩滨江路、纵览古今武夷魂”,即在保证崇阳溪的防洪要求上,让整条滨水景观带具有参与性和观赏性,为市民提供一个散步、散心的休闲空间。把武夷地方特色的文化融入到滨河景观中,让文化的传承和宣扬在景观元素中得以展现。

4 滨江西路景观设计

4.1 整体设计

4.1.1 景观功能分区

城市生活休闲区结合周边商住区及万达等商业地块的性质,设置公共活动广场,满足附近市民跳舞、健身等户外活动,丰富周边居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在该区放置了一系列情景雕塑,为美丽的滨水景观增添情趣。古韵民俗体验区以尊重历史文化为原则,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特色,结合当地传统民俗文化,采用雕塑小品、景墙等方式再现当地历史民俗文化。

生态绿廊游憩区利用现有的地形与植被,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的基本原则,在现有的生态自然景观中适当增设一些节点广场及园路,进行有限度开发利用。

图1 总平面

4.1.2 典型断面

整体断面结合道路交通系统,主要为:2.5m人行道+1.5m绿化带+7m车行道(部分含有中分带)+7m车行道+2.5m绿化带+3.5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带+2.5m人行道+一定宽度缓坡绿地+2.5m休闲步道(自行车道或休闲广场)+一定宽度缓坡绿地(或钢便桥或园路)+2.5m亲水步道(或滨水绿化带),通过这种多层次不同功能的交通系统与绿化带的设置,形成了丰富的道路景观(图2)。

4.1.3 道路系统设计

(1)车行交通系统。滨江西路设计为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为40km/h,通过这样的车行道设计,为司乘人员创造良好的观景时间和空间,可以欣赏到滨河美景,带给他们美好的视觉享受。

(2)非机动车交通系统。靠滨河一侧,特别设计了非机动车道,并且采用红色陶瓷颗粒作为其面层铺装材料,使人感觉像是红色的彩带镶嵌在景观带上。

往往树木在移植起苗之前需要进行修剪,为了最大化避免造成苗木水分过多的蒸发损失,需要采取多样化的修剪技术,例如针对某些长势较慢的树木来讲,应该降低修剪幅度以维持其原有的形状,针对落叶乔木应及时将大部分树冠减掉以降低树根的负担,对应的树种有柳木与杨树,针对灌木只需要将某些枯枝衰弱的部分剪掉即可,并不需要予以大面积的修剪,从而延长树种的生长寿命年限。

(3)步行系统。人行系统主要有人行道、休闲步道、自行车道、亲水步道几个部分组成,局部位置通过节点广场或台阶梯道等方式,形成了网络状步行系统,为游人驻足或漫步观景提供了便利。自行车道创造性地加入了曲钢便桥,并采用绿色2cm厚PU聚氨酯塑胶面层,自行车或人行走在上面,给人别样的感受。

4.2 详细设计

4.2.1 驳岸设计

驳岸是水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区域,不仅要承担一定的防洪功能,还要满足生态功能以及人们的亲水需求。驳岸类型大体分为人工驳岸和自然驳岸,根据崇阳溪的情况,以防洪功能为前提,设计重点考虑以自然驳岸。主要采用以下处理方法如下:保护利用原有自然岸线形式,对植被良好的驳岸适当加以修整。对原有的滩涂采用抛石的方式,形成自然的卵石滩,局部位置设置卵石汀步,在常水位或较低水位时可以在卵石汀步上行走,体验亲水的乐趣。并对滩涂种植耐水湿植物,对不具备种植条件的,则通过抛石或打杉木桩排桩方式护脚,创造绿化空间,营造湿地景观,体现生态型郊区驳岸的效果。尽量避免采用直立式驳岸,对有需要采用人工构筑物处理的,则采用具有较强抗风浪、抗水击能力的荣勋生态挡墙,坡面种植水生植物等植被,既可美化环境,调节净化水质,也可保持水土流失。在驳岸边侧设置2.5m宽亲水步道,局部位置有亲水平台,既可以休闲漫步,也可以停留亲水或者驻足远眺,沐浴清新的江风。

图2 典型断面

4.2.2 节点设计

(1)崇阳溪桥下广场。将崇阳溪桥下设计成一个休闲广场,给市民提供了休闲纳凉的空间,同时利用桥台背及侧边混凝土挡墙,创造性设计成浮雕景墙,把武夷山景区的风貌如大王峰、玉女峰等景点以一幅花岗岩浮雕生动展现出来(图3)。

图3 崇阳溪桥下效果

(2)竹排广场。这一节点采用了武夷山大家所熟知喜爱的特色旅游产品——竹排漂游九曲溪作为设计元素,采用青铜制作的竹排和划竹排人物,以玉女峰为造型的花岗岩整石作为背景,雕塑下方用花坛来衬托,周边以武夷山特色的建筑材料青瓦做成屏风门洞造型,烘托这组雕塑。

在竹排广场下方,通过多个台阶延伸到亲水步道,在台阶和挡墙分上别设置一组浮雕,展现武夷山人情风俗(图4)。

图4 竹排广场效果

(3)宋慈情景雕塑广场。通过把宋慈圆雕活灵活现展示在这个节点中,以一扇屏风作为其背景,雕塑下方通过植被衬托,体现了宋慈一生求实、求真的态度,用自己的行为和科学著作提倡求实求真的唯物主义思想,无不体现了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对后人的影响有着积极意义。

(4)朱熹情景雕塑广场。通过朱熹人物铜雕像展现其在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讲学的情景,以石雕书卷为背景,把南宋理学家,理学集大成者的朱子呈现在后人面前,表述了朱熹的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和儒家人生处世的规范。

4.3 绿化设计

植物配植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通过具体的乔、亚乔、灌、亚灌、地被等相互间的搭配,来突出各季的特色景观,打造出“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的四季植被景观氛围。

4.3.1 中分带

中分带绿化设计,通过群落式组合,使其形成了良好的防眩及景观功能,在道路的端头及调头区,采用五针松桩景,配以千层石,下层种植红叶石楠球、金森女贞球,南天竹、毛杜鹃、红花继木,形成了很好的效果;中间段落,通过香樟、造型红叶石楠、速生紫薇、海桐、金森女贞等,营造了不同的景观效果。

4.3.2 侧分带

侧分带的绿化设计,主要通道乡土树种,广玉兰或者无患子作为行道树,配以苏铁、毛杜鹃、龟甲冬青等形成了整齐规整的效果。

4.3.3 休闲景观带

侧分带通过有缩有放的空间组合,开阔空间通过草坪与银杏、白玉兰等孤赏树,体现了开敞之感;密植的空间,通过香樟、四季桂、落羽杉、福建山樱花、乌桕、红叶石楠、红花继木球、含笑球、棕竹、南天竹、八角金盘、麦冬等高中低等多层次的植物搭配,形成了“密不透风”的视觉效果。

4.3.4 滨水绿化带

滨水绿化带,通过水生植物再力花、旱伞草、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等的种植,既有效地净化水体,也为微生物、鸟类等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间。

5 结语

从已建成的城市生活休闲区景观来看,得到了广大市民和领导的高度认可,成为市民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也为市民提供了跳广场舞的好场所。夜景灯光的亮起,与溪水交相辉映,成为崇阳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滨江西路的建设,必将对发展武夷新区水岸经济,生态环境保护起着示范作用。

[1]李多姿.石家庄滹沱河城市滨河区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3(8):87,11.

[2]路 爽.谈城市滨河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7(8):348~349.

[3]霍 珺.城市滨水景观立体化设计[J].山西建筑,2008(2):72~73.

猜你喜欢

驳岸亲水武夷
茂名市小东江滨水区驳岸景观更新设计
PP-R/亲水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江心岛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
——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海岛亲水运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现状与途径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探析工程力学和美学在园林景观驳岸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