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功能分区的城市人工湖景观驳岸生态设计
——以中山市逸仙湖为例

2021-04-09陈玉珊陈庭禧杨联校杜青平杜平霞

现代园艺 2021年6期
关键词:驳岸亲水科普

陈玉珊,陈庭禧,杨联校,杜青平,杜平霞

(1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人工湖驳岸是湖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用工程措施加工形成的保护湖体的设施,是城市人工湖景观设计中具有水域和陆域双重属性的交界线,主要包含滨水游步道、台阶、平台等[1,2]。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大中城市自然休闲、亲水景观的需求加大,因此研究集防洪效果、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于一体的新型护岸工程生态设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3]。

根据逸仙湖公园水体驳岸存在的现有问题,结合环境生态学原理与公园的地域文化特点,对逸仙湖生态驳岸进行生态设计,保护中山湖公园的自然形态,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文化活力,增强其休闲娱乐价值,使自然与城市更有机地融为一体。

1 山市逸仙湖驳岸概况及现存问题分析

1.1 研究区概况

逸仙湖处于中山市石岐区繁华的中心商业地带,东邻湖滨路,南倚烟墩山,总面积约129500m2,其中陆域面积约为31700m2,水域面积约97800m2,平均水深2.5m。园内区域以水域及滨岸为主,逸仙湖公园内共分为3 片水域,驳岸长度约为2450m,湖岸群落交错区边缘效应明显。

1.2 驳岸现存问题分析

经初步调研,逸仙湖驳岸挡墙绝大多数为硬质立式驳岸挡墙,由于年代久远和周围软土处理不完善等原因,约12%的驳岸有明显的驳岸外立面剥落和开裂等现象,5%的驳岸轻微坍塌,15%的驳岸严重坍塌,失去驳岸功能。要存在问题:①驳岸挡墙损坏及近区水体富营养化。②驳岸空间组织缺乏层次感。驳岸空间组织是驳岸景观效果具体展现的一大要素[4]。逸仙湖湖区整体空间格局单薄,湖区之间无明显功能分界,水体及陆域空间呈无规律排布。③驳岸景观缺少文化功能。逸仙湖驳岸大部分采用立式硬质驳岸设计,形式单一,缺少与当地生态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导致水域空间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感,无法突出明显的地域特点[5]。

2 各区主要驳岸类型设计

针对逸仙湖驳岸存在的问题,采用以下4 种生态驳岸的设计方案。

图1 4 种主要驳岸类型设计

①立式钢筋混凝土驳岸:钢筋混凝土驳岸是比较经济的一种驳岸,也是目前逸仙湖驳岸的主要类型。②边坡植物床驳岸:边坡植物床驳岸是一种廊道结构,是在斜坡上栽种不同类型的净水植物,具有较高的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对湖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积极作用[6]。③块石驳岸:块石驳岸是以较缓斜坡为基底,在斜坡上筑以高低错落的硬质石矶,石矶交叉处种植挺水植物,供游客行走及近距离观赏滨水植物的一种驳岸设计。④阶梯式亲水平台驳岸:阶梯式亲水平台驳岸是以台阶的形式逐级递减形成不同主题亲水平台的护坡驳岸设计。

3 逸仙湖生态驳岸设计方案

结合逸仙湖区域对文化、景观、科普体验、生态4个不同方面的功能需求,提出了集“文化性、观赏性、科普性、生态性”四位一体的珠三角地区城市公园人工湖驳岸设计方案。该方案将逸仙湖划分为4 个功能区域:“文化悦享区”“观光游憩区”“科普体验区”和“湿地保育区”。根据逸仙湖总体结构、四位一体的功能分区对逸仙湖驳岸进行生态设计。

图2 逸仙湖驳岸设计蓝图

3.1 文化悦享区——立式——阶梯型驳岸结合体

图中Ⅰ区为文化悦享区,设计核心是以本地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展示为主。该区背靠湖滨路,巅峰时车流量达300 辆/h,每天客流量超2000 人次,在文化宣传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该区域目前为清一色硬质立式驳岸,驳岸较完整,湖水水质较好。现将原有的立式硬质驳岸改造为立式——阶梯型驳岸,在阶梯驳岸段采用天然色不同的淤泥掺料底砖铺设出代表香山文化的浅红色。在北、东南、东北三岸各建立1 处离岸约5m,长度约30~50m 的阶梯式亲水平台,让当地文化设计“融入自然”。

3.2 观光游憩区——立式——块石驳岸结合体

图中Ⅱ区为观光休憩区,以人性化的游憩空间规划为主。该区位于整个逸仙湖公园的中央,北面现有中山漫画馆,且树木高大茂密,现存的驳岸基本为单调的立式硬质驳岸。现采用立式——块石驳岸结合体,在块石间留出适当空隙栽植挺水植物。不仅能拉近游客与水体的距离,还可作为垂钓场地,具有垂钓、观光拍照等亲水性娱乐功能。此外,块石与挺水植物的独特配置更能使人与自然愈加亲切、愉悦身心。

3.3 科普体验区——立式——阶梯式亲水平台驳岸结合体

图中Ⅲ区为科普体验区,以功能性为导向的湿地保护科普为主。将该区域驳岸设计为立式——阶梯式亲水平台驳岸,并结合驳岸周边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在水中栽种适宜的“挺水——浮水——沉水”等水生植物,增强驳岸景观空间组织层次感。同时在较长的河岸线亲水平台的基础上搭建湿地科普长廊,增加木栈道两旁的宣传标牌,放置科普作品或漫画展,让林道焕发生机,建立一处风景优美、科普气息浓厚的线性景观。

3.4 湿地保育区——立式——植物床式驳岸结合体

图中Ⅳ区为湿地保育区,以水体净化为基础的植物生态景观为主。将湿地保育区南面和东南面的立式驳岸替换为边坡植物床式驳岸,充分利用斜式驳岸的地形和植物净化功能,有层次地栽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合理配置多层次且复杂的水生植物群落,能有效降低湖岸区域的水体污染,形成良好的过滤带,增强其景观观赏价值,游客可从东北面立式驳岸处直接观赏到湿地的植被景观。此外,Ⅳ区与Ⅲ区接近,可形成科普-实践相结合的逸仙湖景观功能,增强Ⅳ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和游客的观赏体验效果,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更能起到科普传播的作用。

4 结语

依据逸仙湖景观文化沉淀功能、景观观赏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将其分为文化悦赏区、观光游憩区、科普体验区和湿地保育区4 个区域。按照功能分区对驳岸进行设计,主要采用立式——钢筋混凝土驳岸、立式——边坡植物床驳岸、立式——块石驳岸、立式——阶梯式亲水平台驳岸4 种驳岸结合体,解决了逸仙湖驳岸近水区富营养化、驳岸空间组织层次感缺乏、驳岸景观缺少文化功能等问题,增加驳岸空间景观的层次感、游人的参与性与亲水性,丰富了科普实践的观赏体验。这些驳岸设施丰富了公园和水体的人文、生态景观,增强了观赏性。因此合理、科学地设计景观湖的生态驳岸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挥公园和湖体潜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1]。

猜你喜欢

驳岸亲水科普
茂名市小东江滨水区驳岸景观更新设计
城市公园驳岸设计研究
——以临夏市东郊生态公园为例
江心岛
科普达人养成记
湿地生态驳岸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以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高温引爆“亲水”经济
聚偏二氟乙烯亲水改性专利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