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师生幸福学校育健康快乐学生
2015-04-18福建省福州江南水都中学陈光斌
◎福建省福州江南水都中学 陈光斌
创师生幸福学校育健康快乐学生
◎福建省福州江南水都中学 陈光斌
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要是更新观念,完善设施;其次是开展社团活动、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爱好特长;而最终要寓德于动,润物无声,提高思想品质。
体育运动;观念;课程;寓德于动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此,本期我们聚焦校园体育问题。陈光斌校长从学校的全局出发,谈如何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和课外锻炼,以及如何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吴启建校长所在的厦门第二中学则是一所百年足球传统学校,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宝藏,一方面身处特区,得时代风气之先,因而也肩负了“足球进校园”的开拓创新之重任;而洪明忠老师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则用“底层”的视角,看到了当前体育工作中种种的窘境,并由此出发积极建言献策。
我们关注到,日前厦门市教育局公布了《2015-2017年厦门市校园足球工作方案》,提出在2009年以来建立的56所校园足球布点校的基础上,力争到2017年创建165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包括大学5所、高中20所、初中40所、小学100所),并支持鼓励学校组建女子足球队。今后,厦门的小学、初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需要开设足球教学课1学时,高中每学期则不少于18学时,而普通学校每学期也要开设10学时左右。每学年将对学生进行足球基本技能考核,并纳入其足球成长档案。2016年,足球运球基本技能将被纳入厦门体育中考的选考内容。同时,还将完善校园足球的联赛机制,建立5人制、8人制、11人制等赛制,并在现有中小学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的基础上,举办高校校园足球联赛,贯通4级联赛体系。通过班级赛、校级、区级、市级校园足球联赛等各级赛事,使联赛制度化、常态化。一分耕耘必将有一分收获,我们期待着灿烂的花朵和沉甸甸的果实。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姚明提交了推广专项体育课的提案——即按照专项体育项目教授体育课程,学生按兴趣爱好分班,而非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授课。这个提案要落实,需要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通力合作,及时出台细化的配套措施,加大校园体育的投入,调整教育教师人才的培养模式,引进专项体育课授课模式等等。
广大青少年的健康身心、强健体魄、坚强意志和生机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因此,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予以充分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的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学校和教师的基本理念,而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创师生幸福学校,育健康快乐学生。
一、更新观念,完善设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体育运动,不仅能壮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造就体格强健、意志坚强、精神刚毅的国民。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们常说:一个学生,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和心理不健康是危险品,只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精品。一个优秀的学生必然是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但要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
考评学校办学质量,既要看分数成绩高不高,更要看师生的笑声甜不甜,歌声亮不亮,体育活动好不好。学校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一所幸福的学校,应该是歌声笑声读书声打球声欢呼声,声声悦耳,是学生启智的学园,又是学生成长的乐园,精神的家园。不仅课堂要活起来,而且课外要动起来,师生要乐起来。近年,福州市教育局提出并践行幸福教育,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我成长我快乐”主题教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科学而有艺术的教学,减负增效,丰富学生的体艺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师生在校园生活中共享乐趣,从而不断提高工作、学习、生活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我校是2009年创办的一所新校,校园总占地面积54亩,运动场地面积比较大,建有一座专门的体育馆,并有规范的300米塑胶跑道、人工草坪的足球场、排球场等。这几年学校又不断增加投入,完善运动场地、教学设备、器材配备的建设,按国家规定标准和教学需要配备体育教学器材,新铺设了四块塑胶篮球场,建成乒乓球活动室和羽毛球场,购买了十几张乒乓球桌以及大量的体育器材。这些完善的场地和设施,为广大师生的健身锻炼和体育运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同时,我们根据初中学校实际,提出培养“身体棒学习好心灵美”学生的目标,倡导学生要学得专心、玩得开心、静得下来、动得起来;学习有趣味、运动有品位、生活有滋味;努力做到月月有赛事,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要求每人熟练掌握两项体育技能;每天做好两操,坚持体锻;每周上好两节体育课,参加好社团活动;每月组织一两场体育比赛;每年举行一两次校园运动会,努力把学校建成美丽的花园,启智的学园,成长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二、开好课程,丰富活动,拓展学生爱好特长
学校是传道授业的场所,更是一个强身健体,完善人格的地方。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学校必须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制订并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开足并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同时注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间互动为原则,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体育教学环境,增强体育活力。积极开展选项教学,使体育教学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符合中小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符合学生兴趣和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体育素养。
在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的同时,还要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个性、发展特长,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使“体育、艺术2+1项目”落到实处,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我校在构建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加强校本练习,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军训活动、社团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从而拓展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
1.开展社团活动,丰富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既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加强社团活动课程化建设,把社团活动作为学校校本课程来开设,既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又在新常态下深化和创新了德育工作的途径方式。因此,各个学校都重视建立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拓展爱好与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围绕“身体棒学习好心灵美”的培养目标,我们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一个社团活动,培养一两个体育专长。要求非毕业班教师都要担任社团活动的指导老师,每学期开学初,由指导老师和班主任一起推荐社团社长,由德育处团委安排社团纳新活动时间,各个社长摆摊招聘社团成员。目前我校有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社、跆拳道社等多个运动类社团。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每学期通过嘉年华、元旦、国庆等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同时通过水都之星评选和学分制评价来考核,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几年来,我们坚持开展社团活动,为学生的健身锻炼、体质增强、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等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更为丰富校园文化、彰显学校特色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2.开展大课间活动,增强体育活力。我们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积极开展冬季长跑和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2011年,我们对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上午第二节课后的课间操时间由20分钟延长到30分钟,原先每天单一做广播体操变为以班级为单位、技能训练和趣味活动相结合的多元活动项目,逐步形成师生全员参与、共同锻炼,班班有项目,人人有器材,天天有运动的快乐体育活动氛围。除周一升旗周会外,每天开展半小时大课间活动或冬季长跑,学校体育组制定活动计划,由学校提供活动器材,每个年段各个班级每周开展不同项目的活动,让同学们把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打起来,把耐久跑跑起来,把跳高跳远跳绳跳起来,把飞盘飞起来,把毽子、足球踢起来,把铁圈转起来,使校园动起来,使运动场活起来,使身体棒起来。总之,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高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认同感。
3.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兴趣爱好。生命在于运动,集体在于活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增添学校的活力,浓厚校园文化气息,也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此,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向操场、亲近自然、沐浴阳光,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学校要按照省颁课程计划,严格控制课程总量和语数英等学科的周课时数,每天第七节课后,组织学生开展体锻活动。我校经常利用体锻活动时间,开展篮球排球等各个球类,以及跳绳、拔河、障碍接力跑等各种项目的比赛活动。另外,学校每年组织两次运动会,上学期为趣味运动会,下学期为田径运动会。把普及性的体锻活动、竞技性的比赛活动以及娱乐性的集体活动结合起来,既增强了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为同学们展示个性风采提供了平台;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促进了班集体建设;更增添了学校的生机与活力。
三、寓德于动,润物无声,提高思想品质
体育锻炼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更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学生的体育运动过程,不仅是锻炼身体、强壮体魄的过程,同时也是锻炼思想意识、健全人格、优秀品德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寓德于动,引导学生在运动锻炼和比赛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运动规范和运动习惯。教育学生在运动锻炼和比赛过程中,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提高交往能力。例如,为了培养同学们的乒乓球兴趣爱好,我们专门建了一间乒乓球活动室,买了十张乒乓球桌。刚开始时,有的同学在里面推拉跑跳损坏球桌,有的打球时吃零食,包装纸袋随地乱扔,还有的学生打完球经常没有关灯就走掉,甚至有的坐在桌上开玩笑损坏球网。针对这些不良行为,我们利用周会和班会时间及现场进行引导教育,让同学们意识到,学校为同学们的健身锻炼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大家必须珍惜爱护桌子、球网等公共财物,保持好运动场地的卫生环境,这样大家才能够玩得开心,玩得尽兴。经过教育引导,同学们现在都养成了爱护公物、随手关灯以及保持卫生等良好习惯。
拔河、接力跑等项目和篮球等各种球类比赛,队员之间能否团结协调、配合默契,直接决定比赛的输赢,这些比赛活动本身就是增强团队协作精神、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有的班级原来比较松散,同学班集体意识淡薄。班主任就通过组织学生踢足球,组织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校运会入场式的队列训练和各项比赛,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增强了同学们的班级观念、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大大促进了班集体建设。每次运动会都是学校践行“身体棒、学习好、心灵美”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检阅,也是同学们强壮体魄、完善自我、展示风采、张扬个性的大舞台,更是团队精神、奥运精神的大发扬。运动场上的每一次激情的跳跃,每一次热情的奔跑,都汇集成学校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壮美篇章。
几年来,学校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涌动着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气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构筑了广阔的平台。不仅普及性的体育运动蔚然成风,而且也培养了一些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我校林一帆同学参加福建省第51届运动会游泳比赛获两金三银的佳绩,女子排球队参加福州市第51届中小学生运动会排球联赛荣获初中女子组第三名。在每年福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运动员也都取得较好成绩。学校的体育氛围日益浓厚,体育设施日益完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但是,当前中小学体育工作尚存在评价机制不完善、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体育艺术教师较短缺,教师的体育观念和运动素养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运动和社团活动的开展,影响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提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