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2015-04-18因福建省沙县城关第三小学黄修钟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教学方式

因福建省沙县城关第三小学 黄修钟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因福建省沙县城关第三小学 黄修钟

《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取材,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挖掘教学文本、组织学生活动、改变教学方式,让教学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呈现生活,使生活以教学和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让课堂教学凸显出生活化的气息,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中不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和自我成长,从而使《品德与社会》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品德;社会;教学生活化;教学文本;学生活动;教学方式

教学生活化是指将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依靠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体验生活。小学品德学科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尤为关注教学生活化,其内容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我们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取材,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来学习,在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获得知识,增长见识,使学生在在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中不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和自我成长,从而使《品德与社会》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一、挖掘教学文本,走进生活

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要“在生活中找教育”。《品德与社会》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教育内容要尽可能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这样学生才能产生足够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品德与社会》不是单纯的知识课,而是一门生活的实践课,教材完全采用能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故事和照片的方式来呈现。里面的内容虽然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等特征,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内容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挖掘文本中的生活资源,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进生活,课堂才会更充实,更有实效性。

人教版第八册的《我的家乡》,要求了解自己的家乡。文中由浙江的一个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对这样的文本,我们身在福建,如果照本宣科,随着文本去了解浙江,这就离开“了解自己的家乡”的主题。教材其实就是个例子,它只是给我们的教学提供范例而已。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根据实际情况,删去了介绍浙江的内容,准备了大量的家乡资料,和学生一起走进沙县小吃、沙县风景名胜,使学生觉得课堂上要掌握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的知识给学生带来了亲近感,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组织学生活动,融入生活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能够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学生的活动源于生活,能够融入生活的品德活动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它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让活动融入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形成最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我们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在于让学生知道他必须每天知晓多少行为准则,遵守多少行为规范,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健全的人格,形成最基本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观念和态度。这些才是学生日后在社会中发展所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学生所学到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进一步体验,在体验中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让学生真切地去感受,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调动已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近残疾人》一课,文中主要讲了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与遇到的困难,目的是为了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知道要关心帮助残疾人就要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对于肢体正常的孩子来说,残疾人的难处是无法体会到的。教学中,我从文中那幅米莱的《盲女》的画受到启发,文中描述了盲女的同伴在给她讲述雨后彩虹横跨天空的景象。我用蒙上红领巾关日光灯的开关,单脚跳擦黑板等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种种生活困难,学生的学习的兴致顿时倍增。之后,我组织全班同学参与每天轮流接送残疾学生罗志彬上学、放学,通过这一活动增进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理解、尊敬和关爱,并化为实际言行,达到的教育效果。

三、改变教学方式,呈现生活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利用教学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等进行教学,将生活中的文本和故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生活与课堂教学方式统一起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得课堂因教学方式生活化而变得生动有趣、趣意盎然。

比如进行《祖国的宝岛台湾》的教学,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搜集到台湾的大量知识。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地图和相关图片,再配以文字说明,将具体的位置、美丽的风光等台湾的风俗地貌在一张张美轮美奂的图片上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美丽的台湾,更加激发学生热爱台湾、了解台湾的欲望。教学《包装袋上的学问》一课,其目的是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包装袋上的文字说明的作用,如何根据包装袋上的信息了解商品、识别商品的优劣真伪,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等。这样的教材,我们可以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在课前布置学生把商场里带有包装袋的商品带进课堂,先让学生观察包装袋上写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观察商品的生产日期,让学生明白,不能购买过期的商品,再让学生看价钱选择符合自己购买力的商品等。这样的生活常识对学生来说是有实用价值的,在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课程,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体验中学,将生活常识呈现于课堂。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把生活引入《品德与社会》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生活即教学”和“教学即生活”的教育理念,既要让学生的生活融入课堂教学,又要使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生活。所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通过品德课教学,让学生从切身的实际真正把课堂与生活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体会到真实的生活,这样的品德教学才是真正的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真正实现《品德与社会》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