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产型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2015-04-18何国辉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机械加工校企基地

何国辉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一、引言

生产型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是指学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同研发具有生产和教学双重功能的机械加工项目,通过产品的设计、生产、研发及社会服务等生产性环节,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通过生产真实的产品实现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实训基地。[1]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大力建设生产型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加大设备设施的投入,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吸纳企业的设备、技术和人才实力,降低建设成本,提升办学质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校企合作,建设生产型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实现“产、教、学、研”一体化,就成为各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基于生产型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各职业院校基于生产型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基本分三种:1.企业主导模式。学校仅提供场地并协助管理,企业或行业投入设备、技术和师资,以企业或行业为主来组织学生实训和产品生产。2.学校主导模式。学校利用自身的师资、技术和设备优势,在企业或行业的配合和支持下,以学校为主来组织生产和实训。3.共建共享模式。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优势互补,共建共用实训基地。

上述这三种模式源自于澳大利亚的“TAFE”理论和德国的“双元制”,强调岗位标准的制订与企业的参与。[2]第一种模式即企业主导模式中,学校由于缺乏设备、技术和师资,在合作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容易丧失话语权,使合作最终偏向生产,而实训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第二种模式即学校主导模式则对学校要求较高,需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作为支撑。而第三种模式即共建共享模式对学校的要求相对较低,在校企双方正确处理好合作关系的前提下,既能让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体验到真实的生产情景,又能很好地促进企业发展,降低学校办学成本。故大多数院校采用此模式进行校企合作。但在实际运作中,不同的学校、企业有着不同的情况和特点,合作中如何处理好生产和教学矛盾冲突、场所和设备的管理保养、利益分配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校企合作能否顺利进行和持续性发展。

三、基于生产型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的“三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下面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晋安校区与福州精耐特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实训基地为例,介绍“三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一)“三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具体运作

1.筑巢引凤,资源整合,实现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相结合

我校与精耐特公司的校企合作主要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谋取双赢”的原则进行。学校一方面扩建实训基地(场所使用面积增至1500平方米),还购置了一批先进的数控机械设备,以及相关配套软件、仪器和设施,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在政策制度上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场所环境和员工食宿等后勤保障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同时,专门安排两位老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对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的设备使用、实训教学等情况进行监督。精耐特公司结合学校的实训教学要求和自身产品的特点,投入新的机械加工设备,整合生产流程和实训场所功能划分,使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既能满足企业产品加工需求,又能为学校提供多层次专业实训教学。

2.创设情景,项目教学,实现实训教学和生产实践双过程相结合

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的改、扩建工程按照工厂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围绕产品的生产流程设置生产车间,布局机群位置,用不同的地面色彩明确划分加工区、装配区、检测区、教学区、备料区等区域。实训基地还引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安全”(6S)的企业管理标准,并贯穿于整个生产和实训过程中,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基地就能体验到真实的企业文化和生产情景,增强职业现场感。

学校与精耐特公司共同对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课程体系进行研发,编写了《数控加工》、《车工》等多门实训课程的校本教材,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以生产产品为主线,将各工种典型零件加工的实训内容融入到具体的产品和工艺中,使学生在车间中通过加工具体工件来完成实训过程。

3.产教合一,相互促进,实现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双师资相结合

学校教师在理论讲解、学生管理等方面具有相对较强的能力,但在专业技能、生产经验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相对较弱,而企业技师则恰好反之。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对每个实训项目配备一名学校教师和一名企业技师,进行分工合作,按照生产的要求指导学生实训教学,双方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共同促进。

在一些专业理论课程中,学校还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走入课堂,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介绍更加生动和前沿的专业技术知识。企业技师通过课堂授课,也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学校通过业绩考核、职称评定等制度鼓励专业教师努力朝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积极向企业技术骨干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研发,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二)“三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取得的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基于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初步达到了“三结合”的目标,在基地建设、合作机制、教学改革、师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实现校企双赢

校企双方的设备资产经整合后,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总资产达六百多万元,设备种类包含了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铣、电火花线切割机、三坐标测量仪等先进设备,及车、铣、刨、磨、钻等各类普通机床。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大大提升,年均产值由合作前的200多万元增长至500多万元,年均利润达100多万元。企业承担学生实训的材料、刀具等费用,负责所有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使学校每年节约办学成本近十万元。

2.课程改革意识深入人心,“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在实训课程教学项目的研发及“产教合一”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学校专业教师零距离接触企业生产现场,深刻体会到传统的实训教学与企业需求、技术革新及行业发展的差距,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近三年来学校共完成7个机械专业课程改革相关课题研究,推动机械专业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多位理论教师主动参与技能培训,考取高级工、技师等资格证书。学校“双师型”队伍由以前的3人增至现在的17人,通过与企业技术骨干相互合作,成为校企合作的中坚力量。

3.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提升,毕业生就业深受企业欢迎

基于生产型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的“三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的学生,具备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生产经验,并能在校实训期间就已熟悉和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管理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深受用工单位的认可和欢迎。每年都有众多企业前来我校预定毕业生,实现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一站式服务”。

(三)“三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三个关键环节

在“三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在生产型实训基地中应是一种共建共享的合作关系。通过我校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三结合”的校企合作还应重点处理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1.合作企业的选择

“三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所选择的合作企业首先应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与学校有一致的社会效益价值观,其次应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稳定性较好,有自己的长线产品作为学生实训加工的产品,且生产线配置多种类的设备,最好具备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普通车床、钻床、磨床等,有利于学生掌握多种设备的操作,从而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2.实训项目的研发

将实训教学内容融入到企业生产中的实训项目是“三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载体。如何将企业的生产需求与学校的教学要求有机地结合,确保学生实训的教学质量,是实训项目研发的重点和难点。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共同组织骨干力量进行攻关,研发高质量的“产教合一”实训项目,从而保证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3.合作机制的完善

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渐深入,难免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分歧或矛盾,由于校企双方利益目标的差异,导致原有的《校企合作协议》中的部分条款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或产生争议。因此,建立定期座谈沟通交流机制非常重要。校企双方可将定期座谈沟通交流所达成的共识以会议记录的形式保存,以《补充协议》的形式作为对原《校企合作协议》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保证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基于生产型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的“三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将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资源和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设具有真实生产情景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为企业提供能够真正满足生产一线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其核心是以教学质量为根本,以产品加工为手段,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实现由封闭职业教育向开放职业教育的转型。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促进教学、生产和就业的良性循环,同时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失为当前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提升办学质量的良好途径。

[1]吴志锋.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

[2]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猜你喜欢

机械加工校企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的基地我的连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加工工艺中的自动化控制探讨
锯床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五反思
机械加工大有文章
巧用磨耗提高机械加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