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推进策略
2015-04-18林春成
林春成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泉州分校,福建泉州,362000)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和发展目标。近年来国家与时俱进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对社区人口、生活方式、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无形中也给社区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发展状况
据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按这些数值计算,若这些农民工不回农村就业,乡村务农人员总数的比重将由49.11%显著下降至13.65%,同时,城镇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也将由50.88%显著上升至86.34%。泉州作为全国和福建省小城镇建设的先进城市,按照“双重身份并存、双向自由流动”的发展原则,把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逐步转化为城镇居民,在医疗、社保、社区教育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截至2014年底泉州市城镇化率达到62.9%。这无疑导致农村人口的锐减,城市人口的显著增加。为此国家将实施农村城镇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策略,切实保证农民平等享有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在这一决策的推动下,以城镇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发展计划即在全国推广开来。
国家除了在农村建造大型基础设施,改善乡镇的居住环境外,还对社区居民的内在素质的提高制定了具体的内容,这无疑为农村社区教育的推广带来了历史发展机遇。我们知道,中国每年有将近2000万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身份,特别是民营企业发达的泉州,每年有近50万人转变为城镇人口,客观上必须提升这些农村人口的生存和发展素质,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应该跟随国家城镇化试点一道同步推行。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国家在社区教育的发展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予以重视,并且集中力量改善这些问题,社区教育的发展才能够进一步向前推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不足。虽然许多居民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教育的活动当中,但是相当数量社区教育的目的,社区教育意义等重要问题没有弄清楚。在具体的社区教育措施的推行过程中存在不配合甚至是阻挠行为。根据福建电大泉州分校2014年对泉州市的惠安、晋江、南安、石狮、泉港等县市区关于《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研究》的问卷调研统计,约61.7%的农民表示不了解在乡镇举办的社区教育,仅有23.9% 的农民觉得比较了解社区教育,同时这些农民中有36.2%认为社区教育就是休闲康乐或者学些简单的农业技术。显然他们对农村社区教育的目的、性质、特点缺乏深刻的认识。
其次,在社区教育推行过程中存在标准不一致,具体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由于没有具体可依的法律法规,广大居民的社区教育活动很难推行,这可能会直接导致社区教育活动的中断甚至流产。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还没有对社区教育进行必要的规范和保障,缺乏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法律支持。社区学院建设也没有具体政策、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
再次,在农村社区教育的推广过程中,绝大多数教育活动依赖组织者个人的努力,还没有在全社区形成有效地组织管理机构,致使学习活动不能够落到实处。同时,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也较落后,农村社区教育体制的主导权完全被控制在乡、镇、村基层政府组织手里,因此,社区教育无论是在制定发展目标、方向、教育内容,还是建设规划、投入方式都完全由政府决定,很少甚至不会考虑本社区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反而成为社区教育的绊脚石。
最后,社区教育缺乏必要的资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物质资源有所缺乏,在实际的社区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缺少必须的场地、书籍等,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社区教育的投入不足,亟待加强。例如,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泉州,许多县市区的社区教育发展仍然不尽人意,政府财政投入仍然是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根据泉州市统计局2014年的统计显示,2013年泉州市财政公共预算教育事业经费的专项投入中,农村与城镇教育的投资比例为3.48∶13.89,而农村和城镇人口总数比例则是1∶2.53。正是由于农村社区教育公共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以上原因都是制约城镇化社区教育发展的重大根源性问题。如果不能够对这些问题予以重视并很好地解决,城镇化社区教育的发展将会遭遇严重的困境。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的思路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社区教育的全面认识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而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都必须与其身份相适应。虽然近年来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受到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的农民素质偏低,目前,泉州农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7.8%,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高达54.6%。并且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与城镇化发展水平极不相符,这就需要在广大农民工群体中大力进行社区教育宣传,采用多种措施,让农民工感知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号召广大农民群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将农民的思想觉悟与文化水平的提高纳入到城镇化发展规划目标中。只有这样,社区教育地位才会提高,也才会受到农民的重视。社区教育的推行才会排除思想上的障碍。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社区教育有法可依
虽然当前我国建立了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该体制的实效性不强,社区教育发展效果有待提升。为此,各地政府应该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本区域社区教育目标、任务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社区内部的教育组织机构的组建以及分工做出合理布署,并制定与之相关的开展细则。只有这样社区教育活动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才能够得到有序开展。在这方面,福建省于2005年出台了《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成为第一部促进终身教育的地方性法规,而包括泉州在内的其他地市区仍然没有制定符合自身区域的社区教育规章制度,致使目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发展和改革无法可依,无规可循,严重制约了福建地方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三)加快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突破时空的高质量教育和学习支持服务
终身学习思潮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正在酝酿和引发世界教育领域包括教育理念、内容、模式、方法等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以云计算机技术支撑的网络学习,新媒体移动装置学习及其所共同形成的泛在学习,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途径和优质学习资源。社区教育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调整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优质教育资源库,加快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不受时空限制、高质量的教育和学习支持服务,以高起点、跨越式的方式构建我国社区教育体系和推进教育现代化。
(四)统筹规划,实施“四大”教育培训工程
一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城镇化的加快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原有的工作能力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求了,因而社区教育必须加快劳动就业培训的力度,加强与科技、科研、农业等机构的合作,提高就业培训质量,实行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大力提高农民就业水平,使其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化大生产。例如,泉州市丰泽区为做好社区和农业转移人员劳动力培训,制定和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和农业转移人员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街道、社区、电大等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工作;引导辖区居民增强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自主创业;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目前,丰泽区拥有53所各类成人中专和成人技工培训学校,2011年以来共计开展失地农民社区教育培训2.57万人次,培训内容涵盖建筑、机织、花卉、电工、机修等城镇产业急需的工种,以便这些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为今后走向城市谋生就业做好技能准备。此外,泉州分校与市区社区教育组织的互联互动,与鲤城区的鲤中街道社区、金龙街道、伍堡社区等社区学校,丰泽区的丰泽街道、丰泽社区、东涂社区等社区学校(学习点),洛江区的马甲镇西头村社区学习点等重点共建农业转移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优化社区教育资源,共同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泉州社区教育发展。
二是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城镇化的发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发展形势下对于新型农民的需求不断增加,当代农业生产出现了人才缺口,新型农民成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农民的培训,实现培训一条龙服务,从培训的计划到培训的结束,其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必须进行有效地跟踪,确保培训质量。
三是实施新市民教育培训工程。由于受到农村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的限制,大多数进入城市的新市民思想政治素质不能够达到新时期的要求,因而必须进行新市民培训工程,对新市民的思想观念、综合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促成其从外在至内在的转变。
四是实施文化生活教育培训工程。要想使社区人民的思想素养得到提升,就必须加强文化圈的构建,通过文化圈的辐射扩展文化的影响范围,通过吸引广大民众加入文化圈开展一系列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树立文化品牌,通过文化纽带的作用推进现代新型城镇的文化建设。
(五)整合社会资源,为社区教育提供坚实阵地
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因而各区域要加强对于社区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基层电大、中高职院校、县市区职教中心作为教育的重要版块,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资源。社区可以依托这三大教育版块有效构建社区教育网络,以其作为教育资源主阵地,有效充实社区教育力量。
一是基层电大、县市区职教中心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网络涵盖面广,渗入度高,对于社区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各级政府要在全局的观念上对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其发挥最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服务于新城镇建设,提升社区发展潜力。
二是传统的农科教一体化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教育可以以传统的农科教一体化模式作为基础,大力引进农职院校资源。在先进资源的支持下,开启新的发展模式,实行学校、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亦或是学校、产业协会、农户,大力发挥学校以及农业协会的技术资源的优势,实现技术与劳动力优势互补,通过教育培训,让农民能够更快地掌握先进技术,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使得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六)打造队伍,夯实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
在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必须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文化素质与技能水平,同时还要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成为理论与实践兼顾的人才。此外,在政府、社区教育中心、学校、社会保障部门的共同支持下,大力实施社区人才招募与培新,引进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建设一支思想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队伍。
综上所述,新时期社区教育的发展站在了机遇与挑战的十字路口,要想使得农村社区教育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对现今的社区教育发展现状有清晰的认识。通过现状与问题的剖析,总结出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经验。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社区教育的全面认识,同时不断完善相应的社区教育法律法规,从而使得当前的社区教育发展有法可依。为更好地提升竞争软实力,还要构建各种类型有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在它们的带领下最终形成社区学习氛围。为此,政府与相关部门必须做好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整合,构建社区教育发展平台。此外,农村社区教育还应采用高科技的数字化学习手段为广大的农民工群体掌握迈向城市的技术技能提供便利,这将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更具魅力。
[1]人民日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EB/OL].(2013-12-15)[2015-01-0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215/c1024-23842026.html.
[2]吴江,王斌,申丽娟.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9,(3):88-91.
[3]余学友.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思考与建议[N].安阳日报,2010-0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