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5-04-17福建省霞浦县溪南中心小学谢伏生
◎福建省霞浦县溪南中心小学 谢伏生
组织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福建省霞浦县溪南中心小学 谢伏生
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单一的数学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本文从合作学习的小组组建和合作学习的时机两方面探讨提高合作学习成效的一些策略。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时机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学习的方式很多,要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特点灵活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学中,笔者对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以下谈一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小组成员巧搭配,共同参与合作
合作学习要有效,首要是合作小组的组建。在设置合作小组时采用“同组异质、组间同质”,合作学习的效果会比较好。“同组异质、组间同质”也就是在组建班级合作学习小组时,尽量保证每个小组之间总体力量相当,小组内成员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如四人小组就可以安排,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组成一个合作小组,这样合作时可以比较好地分工合作,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地发展。另外为了节约时空,方便操作可以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在需要合作时,只要前桌的两个同学后转即可。
二、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合作学习
并非每堂数学课都可以使用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况、心理特点等因素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之中,问题获得解决,能力得到提升。那教师怎么把握合作学习的合适时机呢?
1.题目答案多样,顺势拓展思维。当学生的习题答案出现多种不同结论并且争执不下时,教师可以板书出学生的不同答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对答案逐个分析、研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如:超市有三种钢笔,第一种每支5元,第二种每支7元,第三种每支8元,用50元钱可以买多少支钢笔?很明显,答案是多样的,让学生合作学习列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2.遇到疑难,合作解决。面对一些疑难问题,学生“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可以考虑小组合作,让学生合作交流、相互启发,思维碰撞。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概念时,为什么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呢?这个问题有一点的难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他们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轻松解决问题。
3.意见分歧,有效引导。小学生一般都喜欢表现自己,对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比较“固执”,在意见不统一时,教师采用合作学习可以让他们在小范围的小组中冷静下来,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和思考习惯。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教师提出:0有没有倒数?部分学生说“0的倒数是0”,部分学生说“0没有倒数”,双方坚持已见、互不相让。教师说:“你能说明理由吗?请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有的从学生分数的意义说明:“0如果有倒数,写成1/0,而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有的学生从倒数的意义说明:“找不到哪个数与0相乘等于1,所以没有倒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思维。
4.提高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实效。一般来说,比较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种:辨析概念性问题、发现规律、操作操究、选择解题策略等。这些内容的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效果会比较显著。
5.开展竞争,提升效率。进行口速算比赛、数学竞赛、接力解题、设计数学手抄报评比等竞争性的活动时,用小组合作、组际竞争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还可以避免因学生个人参与落后或错误而产生的自我贬低、自我拒绝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
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在组织、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如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和工具、技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和互助带来的问题解决的成就感,让学生爱上数学。
(责任编辑: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