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指导提高实效
————谈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
2015-04-17福建省福清市石门小学郑爱琴
◎福建省福清市石门小学 郑爱琴
适时指导提高实效
————谈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
◎福建省福清市石门小学 郑爱琴
一直以来有些教师总是对自主学习的本质意义理解不清,往往在一些很需要指导的关键处指导不力、不到位,在“主导主体”间游走,导致课堂学习浅尝辄止,甚至无序杂乱。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加强必要的指导,特别要选准导的切入点,通过教师的“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自主学习;主导;主体;有效指导
小学生由于其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知识有限,自控能力薄弱等),其“自主学习”是相对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建立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叶圣陶先生强调要“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深刻地提示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加强必要的指导,该出手时就出手,特别要选准导的切入点,通过教师的“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一、“导”在学生知识的困惑处
小学生因自身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知识,影响其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对缺乏知识和能力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困惑处,适时加以引导,以简洁有效的方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一】《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之悟养花方式之“奇特”
师:德国人是怎么做到的?请自由读文,找到句子或关键词来体会。
生:边读边思考,交流反馈。
生:德国人能做到是因为德国人很大方。
生:从三个“都”看出德国人养花方式的不同,所以能做到。
生:从房东的话能感受到让别人欣赏自己的花很快乐,所以能做到。
师:德国人养花已经达到了一种怎样的境界?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师板书)
师:那么,仅仅因为他们大方,养花方式不同,认为让人感受美就快乐,自己的想法就能创造这种境界吗?
生(疑惑):是啊,不是一家一户,几家几户,而是每个国民都能做到,这真不愧是一种境界。
师:究竟是为什么?请看。(课件出示:《留德十年》片段)
德国妇女的天地实际上就是她们的家庭,每天一起床,先做早点,然后就是无穷无休地擦地板、楼道,擦大门外面马路旁边的人行道,天天打蜡,打磨得油光发亮。
生:为别人着想,已经成为德国人民骨髓里的一份沉淀,难怪会有如此的境界。
(课件出示:《哥廷根》片段)
此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从来没遇到过大风,既无扇子,也无蚊帐,苍蝇、蚊成了稀有动物,跳蚤、臭虫更是闻所未闻,街道洁净得邪性,你躺在马路上打滚,决不会沾上任何一点尘土,家家的老太婆用肥皂洗人行道,已成为了家常便饭。
在以上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感悟德国人养花方式之“奇特”。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补充介绍了《留德十年》片段和《哥廷根》片段。这些知识是学生所缺乏的,因而教师的讲述尤为必要。通过补充介绍,学生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样的“导”就是“导”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至于哪些知识是学生所缺乏的,这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把握、判断。只有判断准确,讲述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导”的作用。
二、“导”在学生认识偏差处
小学生受年龄、经历局限,认识水平有限,在理解文章内涵,尤其是一些含义深刻的课文时,往往会出现理解感悟上的偏差。当出现此类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引导学生解惑明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教学片段二】《景阳冈》
师:从武松在景阳冈喝酒这件事上,你觉得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武松的酒量大。
生:我不赞同,我觉得武松太爱喝酒,简直是个酒鬼。
(同学们听后,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师:想法很独特,能不能说清楚些?
生:这家酒店写着“三碗不过冈”,店家不让再喝,可武松不听劝告,一连喝了十八碗,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酒鬼。
师:这是你的想法,有点道理,老师想问你,生活中,你见过的酒鬼是怎样的?
生:酒鬼是只懂得喝酒,其他什么都不管。
师:那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武松是这样的人吗?
生:不是。
生:并不是所有爱喝酒的人都是酒鬼。
师:那武松的爱喝酒说明了什么?(生答略)
师:是啊!武松好喝酒正好说明他豪爽的性格。
当课堂引导学生理解“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时,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了“武松是个酒鬼”的说法,他的见解虽然独特,但明显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悖。这时,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巧妙地引导:“在生活中,你见过的酒鬼是怎样的?”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在明辨是非中,深刻地理解了武松豪爽的性格,教师通过精当与到位的指导纠正了学生认识上的偏差。
三、“导”在学习方法的选择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当学生选择学习方法时,教师不能无动于衷,不能任其自然,应针对实际状况,进行必要的引导,或帮其掌握最佳方法,或引其悟出学习方法,或助其总结学习方法。
【教学片段三】《三教“滕”字》
一班执教
师:同学们,这个“滕”字笔画较多,睁大眼睛认真看老师写一遍。(师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
生临写。
师:(再次强调)不要把“滕”写成了“腾”。(板书“腾”字进行比较。)
次日听写,全班62人,写错27人。
二班执教
师:(规规矩矩书写“滕王阁”)强调:“滕”字右下部分是“水”。(用红笔标注)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书写3遍。
第二节课做了复习。
次日听写,全班58人,错了7人。
三班执教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字,互相讨论一下:怎么记住“滕”字?要注意些什么?
生讨论,反馈
生1:“滕王阁”靠近赣江水边,所以右下部分是“水”,因为“水”是由“水”演变而来的。
生2:我查了字典,“奔腾”的“腾”有奔跑、跳跃的意思,所以右下是“马”。而“滕王阁”的“滕”是周代诸侯国国名,诸侯国不能“奔跑、跳跃”,所以右下部分不能写成“马”。
师:好,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进行书写。
次日听写,全班56人,2人写错,原因是笔误:“氺”写成“水”。
第三次教学的成功是源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来获得知识,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一定要考虑到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引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自主学习。
教师应注意把握“导”的时机,掌握“导”的方法。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应及时帮助;当学生在学习中有畏难时,应鼓励增强信心。教师的“导”应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