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课堂导入探微
———基于课堂观察的思考

2015-04-17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校附属小学黄赛凤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牧童花生思维

◎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校附属小学 黄赛凤

有效课堂导入探微
———基于课堂观察的思考

◎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校附属小学 黄赛凤

课堂导入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恰当的课堂导入能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应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有效教学。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本文就如何开展高效课堂,根据学生思维进行课堂导入尝试了相关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思维性导入

一、恰当的课堂导入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戏剧有吸引人眼球的序幕,歌曲要有动人的前奏,上好一堂出彩的小学语文课亦是如此,要有精彩吸引学生的“前奏”——导入。

学生本身即为一个有感情和思想的个体,因而进入学习状态的速度也是因人而异的。就如人们日常生活一样,大多数的人都希望在有一定的铺垫过程后再进入克服困难的状态。同理,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有这样一个过程,即导入。教师应创设相关情景,营造相应氛围,搭建好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的桥梁。打开学生的思维,巩固旧知识,连接新知识,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与顺应,增进知识的迁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为学生成功进行新知识学习奠定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基础。有趣的课堂导入的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开门见山”式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约为20分钟,如何尽快让学生进入这20分钟则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教师的导入。

胡淑珍认为,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是课的开始,也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在胡淑珍的《教学技能》中具体的阐述了导入的功能、类型和基本要求。李如密说:“教学导课,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整个演奏会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了,并且不同特点的导课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总而言之,课堂导入既要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又能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既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二、注重符合学生思维的导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效率

1.关注思维型导入,提高课堂效率的思路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导入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呈现教学手法多样、教学策略多变、教学效率第一的特征。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法讲究知识点的反复记忆,而忽视如何能让学生基于他们的思维特点进入他们学习知识的轨道。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关联,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因而,以更为具体形象的方式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更快进入。针对小学语文中的导入笔者听了不同教师的导入过程。

教学实录1:

教师A在教学《落花生》一课,先向学生进行了这样一段对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落花生》了,请问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吗?觉得花生是什么味道的呢?

生1:花生是香脆的。

生2:花生很清甜爽口。

生3:花生有很重的泥土味。

……

教师A将学生们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此时学生已经开始兴奋,有学习课文的欲望。

师:那你们都吃过美味的花生,有谁知道花生是怎么长成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来体验一次种花生、收花生、品花生的过程吧!

教学实录2:

师:在你们的记忆当中,小时候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

生: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经常在老家小溪边听溪流唱歌,把竹叶当小船放入小溪让它随波前进。

师:它也把童年的梦想带向远方。

生: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做过一件很傻的事,把酱油当可乐喝。

师:哈,把酱油当可乐喝,有意思!

师:你这一剪给猫带来了麻烦。

生:我小时候对着镜子剪头发,结果三处头发超短,被妈妈批评,理发师只能把我理成光头。

师: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理想了。

生:小时候有一次糖掉到地上,爸爸叫我洗着吃,我就把它捡起来塞进嘴里,告诉爸爸我用嘴巴洗过了。

师:哦,够天真!

师:看来大家在自己的记忆仓库中都珍藏着小时候有意思的事,那些记忆将成为你们一生丰富的财富。可是,由于所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每个人小时候的记忆也就不同。台湾有个著名的女作家叫林海音,在北京城南度过了她快乐的童年,她在小说《城南旧事》中就记载了自己这段难忘的童年往事。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这部小说的序言部分——《冬阳·童年·骆驼队》,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请大家齐读课题。

教学实录3:

地理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在春夏雨水较多的季节,高速路面会形成积水,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到高速公路桥梁的结构。除此之外,有些地方冬季气温骤降,低温会导致路面的开裂;而冬季降雪后雪水融化渗入混凝土,又会对内部构造进行腐蚀,最终导致桥面的开裂,影响高速公路的使用。如果不能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那么便会严重缩短高速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教师C在教授吕岩的《牧童》一文时这样导入(教师边出示点击幻灯边读):

师:这节课呢先来听老师念几首诗的名句,听一下这几首诗中描写了哪个主人公。仔细听好,第一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第二首,“牧童归来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第三首,“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这三首诗里面都描述了谁?学生回答(牧童)那么牧童是干什么的?——放牧的儿童

师:嗯,非常好。刚刚那些优美的诗句描写的是中国古代性情各不相同的牧童。他们悠闲自在。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再认识一位古代牧童。师板书出课题

教学实录4

在上《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教师D先给学生讲一个关于诸葛亮大摆空城计的故事,由此引出问题:同学们对诸葛孔明有什么印象?今天这一课,将会给我们更多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就让我们来学习《草船借箭》吧。

2.分析与讨论

笔者认为这几节课导入都有以下特点:

(1)时间短。四节课的课堂导入环节均在五分钟左右,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2)内容紧扣将要学习的知识。扣紧课文主旨,贴近生活,就近取材。发挥老师的教学智慧,既顾及学情,又保证了课堂导入的独创性。在导入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时更考虑导入材料的生活性。当学生的学习素材源自于现实生活的时候,学生学习的动力就会上涨。当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时,才会激发学生关于生活情境的联想,并借此联想导入新课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交流等活动……”因而,课堂导入贴近生活,以小学生生活中的各种生活片段为导入的切入点,使学生顺利的从自己的生活片段中过渡到课堂的文章中。

(3)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学生被有趣的情节、新奇独特的教学情境深深吸引,故事引人,步步为赢,使学生激情渐涨,满眼充满期待,好奇心、表现欲、迷惑感被彻底激发。思维随着老师的“导”而跌宕起伏。一般而言,小学生热衷于听故事,因为故事都有悬念,并且趣味和曲折并存。在《草船借箭》的导入部分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用故事的特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知识,减少对草船借箭背景知识的陌生感。

所以在做课堂导入的时候,倘若能运用到平时积累的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以旧引新,浑然天成。这点在实录4的导入中充分体现。巴甫洛夫曾说:“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新旧知识之间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着联系,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因而我们更能确信,教师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导入,一则可以巩固之前所学过的知识,二则有利于减少学生对新知识认知上的冲突,帮助他们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达到为进一步传授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做好嫁接新旧知识的衔接,以景动人,以情感人,用诗歌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从接受者的角度转换为感受者,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与所学知识产生共鸣,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三、结语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将导入的作用发展到最大化,以此提高课堂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以学生的思维为导向,按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出牌,定能打出好牌。所以我们应该紧扣学生的思维特点,抓住学生心之所想,勾其心魄的东西作为我们导入的切入点。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体验、想象、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展对课文的求知欲,有效解决认知冲突,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课堂学习,达到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牧童花生思维
掏花生
牧童学画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牧童
寂寞的牧童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