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运行:提高农村小学师资水平新举措*
————以厦门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为例
2015-04-17福建省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许成绩陈淑娟
◎福建省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 许成绩 陈淑娟
名师工作室运行:提高农村小学师资水平新举措*
————以厦门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为例
◎福建省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 许成绩 陈淑娟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提高农村小学的师资水平。基于现有的农村小学办学规模小,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缺乏教学骨干,教学自信心不足等问题,以名师工作室运行是有效提高农村小学师资水平的新举措。
名师工作室;农村小学;师资水平;策略
一、问题提出
厦门市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地处厦门特区最年轻,最具发展空间的区域。学校所在马巷镇为百年老镇,辖区内的22所基层完小分布在马巷镇的22个农村社区,除舫阳小学、海滨小学、萃英小学、逸夫小学等几所学校办学规模较大,生数达到500人以上,其余完小都在200人以下。整个辖区在职教师378人,45周岁以上教师约占37%,另还有104个合同制教师。目前22所基层完小的师资水平相对于城镇中心小学存在较为明显差距,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农村完小缺乏能承担组织教研活动的教学骨干。2007年以来,马巷中心小学只补充了少量的新任教师,完全不能满足学校运行与发展的需求。辖区内教师年龄结构日趋老龄化,大部分教师高级职称早已晋升,抱着“船到桥头,舟到岸”的心态,倦怠教学,以致能针对教学问题组织交流研讨活动的骨干教师寥寥无几。二是办学规模小,课务繁重,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由于学校办学规模小,师资不足,导致校本教研活动无法开展。如6-7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任课教师11位左右。若排出1节课用于6位语文教师集体备课,那么将有2个班级空班,因此基层完小的校本教研活动基本流于形式。三是一年级一学科一教师无共同探讨对象。规模小,学校每个年级每个学科就一位任课教师,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如遇到问题都无法找到能共同探讨、交流的对象,长期如此,教师便随意面对教学,没有主动研究的意愿。四是农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慢,缺乏教学自信心。长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教学状态,致使农村完小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停滞,缺乏教学自信心,不想参加更高一级的教学骨干培训,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培训任务。
为激活现存能量,发挥名师资源,促进基层完小师资水平提高,学校于2008年成立马巷中心小学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现有名师成员27人,其中厦门市学科带头人5人,翔安区学科带头人6人,区级教学能手10人,镇级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6人。2012年学校申报厦门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工作室整体推进策略》,2012年9月市教育局规划办正式立项。三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名师资源,以名师工作室的运行为核心,推行一系列策略,促进农村基层完小师资水平的提高。
二、名师工作室运行实施策略
以管理为保障,以培训为手段,以展示鼓励为催化剂是名师工作室推进基层农村小学师资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
(一)搭建管理网络
“包片、双线、一统”是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模式。所谓“包片”是指工作室将27个成员划分为四个组,每组均有语、数学科低、中、高学段各1-2名教师,每个小组各承包一个小片区(2012年市教育局已将我校22所基层小学划分为四个小片区,即舫阳片区、山亭片区、海滨片区、萃英片区),四个小组即为四个小片区的教研活动指导小组。所谓“双线”即行政领导线与业务指导线。四个片区的教研指导小组各设有两个组长,一个为行政组长,即该片区龙头校校长,一个为业务组长即骨干名师。双线管理从组织上保证片区教研活动开展时实行龙头校的行政领导与工作室的业务指导。“一统”指四个片区的教研指导活动由名师工作室统一策划,统一安排,基本上按“三定”原则,定人员、定学校、定活动内容。
(二)分类诊断培训
1.视导诊断定主题。三年来,名师工作室坚持开展下校进课堂视导的活动。共走完22所小学,进入162个班级的课堂。片区组长每学期综合整理小组成员下校视导反馈的情况,并依据视导情况提出下一学期针对各基层完小开展的培训主题。工作室组织片区组长召开讨论会议,商议各组提交的培训主题,最终确定1-2个基于当前基层完小急需解决的典型问题为培训主题。这三年工作室共开展8个专题的培训活动,有“新手抓班金点子”“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推广”“让十分钟写字教学扎根课堂”等。
2.发挥专长作培训。马巷中心小学名师工作室其实是一个教学业务人才资源库。工作室的每个教师既有共同的钻研课题,又有各自专长的研究课题。有的教师精于研究班主任工作,有的教师善于低段课外阅读推广,有的教师侧重于高段习作教学指导,还有的教师对朗读指导特别感兴趣等。工作室确定培训主题后,根据每位教师的研究专长确定培训主讲人。主讲者组织同研讨专题的教师一起做基于解决视导问题的专项研究,并于第二学期开展集中培训。2014、2015年连续两年由于生数骤涨,学校代课教师猛增,工作室下校视导发现大部分代课教师无法驾驭课堂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状态令人担忧。工作室随即着手组织三位市骨干班主任下校调查并针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经过三轮的培训指导,教师们基本掌握管理班级、组织课堂教学的技巧,课堂教学秩序井然。
(三)创新研讨形式
为确实有效提高研讨培训效益,工作室不断丰富研讨版本,力求直观、高效,让基层教师在最短的时间,收获最大的培训效果。
1.现身演说。工作室主讲教师为凸显自己的培训主题,采用一课一讲座的培训方式。先由自己执教一堂课,将课堂作为案例,通过课堂实战逐步用各种巧妙设计诠释自己的讲座观点。此为现身演说版,最具说服力,最容易被教师接受。为了了解培训效果,及提高培训效益,工作室开展培训后会做适当的问卷调查,综合四次对156个教师的问卷调查情况,约84%的教师更乐于这样的培训方式。
2.师徒交换。为基层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是基层教研水平提高能不断自立更生的有效方式。为此,工作室的每位教师均带教一位基层教师,为让徒弟能切身体会师傅的指导意图,了解学生的课堂接受情况。工作室经常采用师徒交换班级上公开课的研讨方式。由师傅到基层小学徒弟的班级上课,让徒弟领略师傅的课堂机智,也同时在课堂中发现徒弟在平时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及知识点教学的掌握效果。徒弟也到师傅的班级上课,感受师傅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所凸显的学生的成长。在两两相互比较中探寻更优化的培养方式。
3.同题异构。同题异构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同题同学段异构,旨在执教教师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学情而呈现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及不同知识点的达成要求。同题同学段异构也展现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设计理念等。另一种为同题不同学段异构。在视导中,工作室教师发现基层教师基本不清楚各学科在不同学段的课标要求,特别是语文学科,由于没有明确的知识点与知识点掌握层次要求,中年级与高年级常常教一样的知识点,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需达成的目标要求也不明确。为此,工作室成员探讨出同题不同学段异构研讨方式,旨在呈现出不同学段的不同教学要求。同一篇课文在中段的应教什么,怎么教,而在高段的呢,如此形式的异构听课教师便能明确区别同一训练点在不同学段的不同学习要求。
4.一课多磨。由于基层教师很少开课,每天都是自导自演,没有观众,没有评价,没有探讨,所以他们对于如何备好一堂课没有明确的标准,不清楚课堂中各个教学环节是有设计意图的,每一个环节将要实现怎样的目标。一课多磨的展示,就能将这种备课的思维过程向基层教师传递磨课的目的。即磨课将磨些什么内容,如何磨,前后两次的教学不同点在哪,设计意图又是什么,呈现怎样的教学效果。让基层培养教师参与工作室名师展示课的整个磨课过程,他们便能深刻领略教学的真谛及成长蜕变。这三年我们共磨出36节精品课,语文18节、数学18节。
(四)创设展示平台
“一名教师是在得到认可与肯定的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其过程能让教师找到自身的价值,而逐步钟情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事业。”基层教师长期处于无竞争、无压力、无动力的工作状态中,他们或羞于,或不屑,或胆怯去展示自己,以致教师们的内心如一潭死水。如何化死水为涛涛江水?为此名师工作室借用行政手段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让教师们登上展示平台。三年来组织18场比赛,有每学年一次的教师现场下水文比赛、教师粉笔字钢笔字比赛、数学作业设计比赛、课文朗诵比赛、小片区课堂教学比赛等。众多赛事,根据自愿参加与指定参加原则组织开展。18场活动参与教师高达720人次,参与率达81.4%。教师们在自愿与不自愿中参加活动,展示自己。每次活动,学校都组织评奖,颁发证书,以绩效方式进行奖励,工作室及时作活动反馈。渐渐地,获奖的教师多了,其自身价值的被认可直接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心,并激发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五)共享教学资源
由于马巷中心小学工作室齐聚马巷辖区各级各类教学名师与教学骨干,为此工作室设置教学资源库,以让基层小学教师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目前资源库共有优秀教学设计210篇、教学课件64节、知识跟踪卷200份,以及工作室老师平时学习的各种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材料。工作室指定老师定期以邮件形式或名师工作室主编的校刊“校园教研小天地”里刊发等。在使用各种优秀教学资源时,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发生潜移默化地改变。
三、对名师工作室运行提高农村小学师资水平的几点反思
几年来,以马巷中心小学名师工作室的运行为核心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各种展示平台,在基层学校中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了农村小学师资水平的提高。
1.盘活名师资源,激活自身能量。“一个人走能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却走得远。”一位名师的资源是有限的,但一群名师的能量是无限的。名师工作室的组建和运行,最大化发挥区域名师资源。由名师工作室示范辐射带动整个区域教研活动的开展,既激发名师自身的能量,又激活农村教师的教学潜能,让他们在一次次培训、交流、展示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发挥自身专长,有效地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心。三年来工作室的名师在数量与等级上都有增长,增加4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名区级教学能手,共发表CN级论文22篇,国家级比赛获奖2人次,省级获奖4人次,市级获奖17人次。新培养基层市级骨干教师16名,区级教学能手2名,镇级名师6名,21名基层老师在区级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公开课。
2.基于片区现状,常态开展教研。教学的有效性来源于直面问题的本质,来源于直揪问题的根源,工作室这种基于视导探寻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的培训方式,凸显其有效性策略。同时通过工作室组织片区教研,将片区内同学科同学段的教师组织在一起,解决基层规模小教研无法开展的诸多问题,让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能扎扎实实开展。目前小片区的教学研讨活动已常态性开展,每学期有16名基层教师在片区执教公开课,打破了一大部分教师从教十几年从未真正开课的记录。
3.创造研究平台,促进名师再成长。课题的提出来源于教育教学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便是课题研究的过程,这就是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之一。名师工作室承担视导、示范、辐射等职责,其实也为工作室名师的再发展创造平台。他们在视导中发现问题、集中力量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每解决一个问题,便是课题组成员完成一个微型课题,同时也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一大步。目前工作室老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三年内已结题的有市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3个,目前正立项研究的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2个,区级课题6个。
当然名师工作室在推进基层教师师资水平提高的运行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工作室成员本身都在参加各类的提高培训,任务繁重,同时他们在学校又身兼数职,诸多的工作让工作室成员都分身乏术。其次,工作室的骨干教师均为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学科单一,辐射面窄。第三,基层培养的骨干教师自信心仍不足,无法承担组织小片区活动的研讨组织。第四,基层仍有部分教师处于“无作为状态”,只寻得领取一份工资,做好自我认为的分内事就行,至于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诸如之类的事是画蛇添足。因此,基层教师师资水平的提高,除加强教学业务的培训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途径改变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本文为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农村小学名师工作室整体推进策略研究》(课题批号:1240)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