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小说《故乡》中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研究

2015-04-17

疯狂英语(双语世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源语译语归化

赵 丹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鲁迅小说《故乡》中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研究

赵 丹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翻译是文化间的桥梁。它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和单纯的文字意义的转换,它还涉及对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及文化内涵的传达。鲁迅的小说《故乡》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构成其一大特色。纵观前人对《故乡》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文学赏析的角度出发,而本文是从文化的角度对《故乡》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所做的尝试性研究。研究的落脚点是2003年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本文应用归化、异化策略理论以及它们各自所包含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分析译者是如何跨越文化障碍,传递中国文化,以此来帮助英语国家读者了解中国文化、促进相互交流和理解。通过对英译本《故乡》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作者发现译者在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时,都是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文化;文化负载词;故乡;归化;异化

1.引言

翻译活动作为沟通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翻译已不仅仅涉及语言方面的问题,同时它也涉及文化方面的问题。翻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为错误的文化假设所导致的(E.A.Nida, 2001)。因此,翻译已不再是两种语言在文字层面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而这种“文化交流”在本质上是双向互动的。所以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王佐良,1997)。

一般来说,在该国文坛享有重要地位的文学作品会反映该国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故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该篇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些文化负载词都真实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政治、经济、物质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特征。可以说,这篇小说向读者们呈现出了旧中国的社会缩影。由此可见,在对这篇小说进行翻译时,正确地再现源语中文化负载词的意义尤其重要。因为只有正确地翻译出源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真实涵义,才能够让译语读者正确且透彻地理解源语文化内涵,才能让更多的海外读者了解中国即中国文化,从而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2.《故乡》中的文化负载词

所谓“文化负载词(c u l t u r e-l o a d e d words)”,是与特定文化、语言相关的词汇表达。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廖七一,2000)。《故乡》中大量词汇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经济、物质文化、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的文化特征,向英语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方位、形象生动的中国。

例1: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分析:“猹”是鲁迅在听章润水用方言描述后用谐音生造的一个字。它是一种野兽,善掘土打洞,夜间活动。所以当不具备汉语方言知识、背景知识的英美国家的读者看到上面所描述的这个动物的时候就会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例2: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分析:五行学说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要素构成。五行缺土即为根据生辰八字、生肖、地支,算出的五行中,只有金、木、水、火,而缺土。而生辰八字里面要五行俱全才吉利。因此,闰土的父亲为了补救其五行缺土,用土给他取名,这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父亲十分爱他。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所推崇的是星座学说,对于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西方读者是几乎没有人懂的,更不要谈理解五行缺土这个术语了。所以西方读者根本无法理解“闰土”这个名字真正的涵义,也无法感受到闰土父亲对闰土的爱护。

例3: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

分析:“道”是清朝地方行政区划名,长官称为“道台”。文中“放了道台”,即做了大官的意思。“姨太太”是旧社会大家族的下人对主人的妾的称呼,是衡量一个人权势地位的标准。地位越显贵,家世显赫的人取的妾越多。“三房姨太太”表明有三个妾,在文中杨二嫂为了表明“我”生活富裕,地位高贵特此形容。

例4: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西方多信仰基督教,中国多信仰佛教。所以在中西方宗教不同的情况下,对于既不了解中国文化,又不了解中国神话传说的西方读者而言,根本就无法理解神佛的真正涵义。

3.《故乡》英译本中归化和异化的使用

3.1 归化法的使用

归化要求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让作者向读者靠拢。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中用归化法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现象不少,举例如下:

例1:“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得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

译文:“I got your letter some time ago, madam,” said Jun-tu.“I was really so pleased to know the master was coming back…”

“老太太”在旧社会中国指下人对女主人的尊称,一般指封建社会地位尊贵、家庭里的女主人。也只用于对别人或自己母亲的尊称。“老爷”是旧时对官绅及有权势的人的尊称或仆人对男主人的尊称。在译文中,它们分别被译成“madam”与“master”这是接近译语读者文化的翻译,便于译语读者运用译语文化背景知识来理解中国文化,达到文化的融会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

例2: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译文:And it was a marvel, considering the size of her feet, how fast she could run.

“高底”是指旧社会裹脚女人的鞋往往装上木质的高底。在译文中,杨宪益夫妇直接把它和小脚结合翻译成“the size of her feet”。如果直译成“high ground shoes”,外国读者将无法完全明白在中国的旧社会高底鞋的用途,只会把它看成一种鞋的款式、类型。因此这里,杨宪益夫妇为了把源文反映的世界接近于译语读者的世界,于是采用了归化,尽量避免产生歧义误解。

3.2 异化法的使用

异化要求译者尽量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异化法的使用不但能够忠实地传播源语的文化特色,让读者感受原汁原味的异国文化传统,还能丰富各个国家语言表达,从而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加深各个国家文化交往。

例1: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译文:When Hung-eth heard this he went over to Shui-sheng, and Shui-sheng went out with him, entirely at his ease.

杨氏夫妇把原文中“宏儿”和“水生”翻译成“Hung-eth”和“Shui-sheng”,采用的完全是音译的方法和策略,更完整地再现源语文化,尤其让译语读者了解浙江绍兴一带取名字的风俗习惯。

例2:杨二嫂发现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

译文:After making this discovery Mrs.Yang was very pleased with herself, and flew off raking the dog-teaser with her.(The dog-teaser is used by poultry keepers in our parts.It is a wooden cage inside which food is put, so that hens can stretchtheir necks in to eat but dogs can only look on furiously.)

狗气杀是江南农村人家养鸡鸭家禽的器具。在译文中,译者没有顺应译语读者的文化习俗把“狗气杀”翻译成“feeders”进食器,而是按字面意思把它译成“dog-teaser”并且紧随其后加上英文解释。这种异化翻译不仅生动有趣更是很好地保留了源语文化,让译语读者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异国文化也有利于其完整正确地理解原文所要描述的对象。

4.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多元文化交流频繁的今天,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民族在文化方面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翻译失误。因此一名优秀的译者不仅需要良好的翻译功底,更需要有深谙两种不同文化的能力。译家孙致礼也说过,在翻译时,“不仅要考虑语言的差异,还要密切注视文化的差异,力求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文所蕴涵的异域文化特色”(孙致礼,1999)。翻译像鲁迅《故乡》这种内含丰富源语文化传统的文学作品时,正确处理好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负载词尤其重要。通过对《故乡》英译本的分析,我们发现杨宪益夫妇的翻译采用了异化和归化结合使用的翻译方法。但为了能够向海外读者更忠实地传达中国民族文化,译者选择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因此,为了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有这样一条基本的指导原则可供参考:文化上要尽量争取“异化”,尽量避免“归化”;文字上不得已进行“归化”时,也要以尽量不引起“文化归化”为前提。

E.A.Nida.Language and Culture[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1.

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01.

Nida, E.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1993.

Shuttleworth & Cowie.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2004.

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Yang, Hsien-yi & Gladys Yang.Selected Stories of Lu Hsun(3rd)[M].Pek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72.

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1998(2).

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刘艳丽、杨自俭.也谈“归化”与“异化”[J].中国翻译,2002(6).

孙致礼.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C].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1997(6).

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H315.9

A

1006-2831(2015)11-0179-3

10.3969/j.issn.1006-2831.2015.04.051

2015-9-15;修改稿:2015-10-16

猜你喜欢

源语译语归化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归化(双语加油站)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