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DT时代”下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以阜阳市“高考直通车”系列报道为例
2015-04-17牛桂芹
牛桂芹
浅谈“DT时代”下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以阜阳市“高考直通车”系列报道为例
牛桂芹
(《颍州晚报》社,安徽阜阳 236000)
文章以2014年阜阳市“高考直通车”系列报道中部分高考采写为基础,举例论述了新闻记者应当如何紧跟时代趋势,将数据技术时代的优势理念,应用到纸媒记者采写工作中,同时仍恪守新闻真实性、时效性等原则,培养自身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解决采写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冲突。
新闻记者;社会责任感;DT时代;高考采写
1 引言
“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2014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 在主题演讲中发表了他的这一最新观点。
DT(Data Technology)时代,即数据技术时代,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时代所不同的是,它更强调数据信息的互联与分享,从而实现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的最终技术目的。
面对DT时代斗量筲计、良莠不齐的数据信息,如何才能从中去伪存真,并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时效性、简要性、思想性的基本写作原则,同时发挥DT时代的数据互联优势,将最有价值的数据呈现在新闻受众面前,一直是新闻媒体界热议的话题。
笔者认为,在当今数据信息爆炸的时代,素有“无冕之王”美誉的新闻记者,应勇于肩负起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除了遵守新闻写作原则和职业操守外,更应该主动站在新闻当事人和新闻受众的角度思考,真正成为实用信息资源互联的重要媒介。
2 新闻记者应恪守新闻信息真实性原则
虚假新闻是一直以来困扰国内外新闻界的最大公害,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也一直是新闻传播中的重要问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恪守新闻信息真实性原则、杜绝虚假新闻是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当某些红极一时的“新闻”在网上被广为传播,其内容又能深深吸引大众眼球时,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是该优先考虑新闻时效性,抓紧时间进行转发报道?还是该优先考虑信息的真实性,谨慎判别信息的真实性?
2.1 “47号公告”乌龙事件
2011年8月12日,某新闻媒体网站上刊登了《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即所谓“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47号公告”,并对该公告内容进行了解读。由于“47号公告”涉及到时下备受关注的“年终奖税收”计算方式,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反响。
8月13日,《广州日报》刊发了《9月起年终奖计税方法调整避免奖金越多所得越少》,并对该公告进行了更详尽的解读。8月14日,新华社发布了《国税总局明确企业派发红股计税方式》一文,刊发了国税总局《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
而正当媒体还在疯狂转发、放大这条新闻时,国家税务总局于8月15日上午紧急发布《关于有人伪造47号公告的声明》,最终证明这竟是一条彻彻底底的虚假新闻。
这起“乌龙”事件,虽然及时地满足了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但最终却狠狠地伤害了新闻的受众者,更使得大众对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信誉产生了强烈质疑。选择时效性优先于真实性的部分媒体,没有来得及核实消息来源或轻信于网络传播的消息,最终也成为了虚假新闻的最大受害者。
2.2 “人民好记者”王永海
曾经荣获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劳动模范的“人民好记者”王永海,则是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模范代表。
在一次对市法院的采访中,王永海接触到一起涉嫌滥用职权、判罚不公的案件。为了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王永海顶着巨大的压力,在保证正常工作写稿的前提下,多次实地采访,认真翻查案卷并仔细核实资料,并最终勇于奋笔疾书,揭露事实真相。他先在大连电台发表文章如实报道案件内情,又向上级报刊杂志写“内参”,反映案件真实情况,《人民日报》内参也多次转发,并加编者按。在王永海执着的努力下,最终法律战胜了特权。王永海也以他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新闻工作作风,赢得了大众的普遍赞许和尊敬。
3 新闻记者应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期待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曾强调,DT时代的主要理念就在于数据的“上线”。只有将离线的数据利用互联渠道,透明地提供给数据的真正需求者,才能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为整个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而作为新闻记者,也肩负着将真实有效新闻信息与资讯通过媒介“上线”,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期待与需求的职业责任。
每年高考前四个月,作为市级都市报的《颍州晚报》社,为了更好地服务考生、家长和老师,都会启动“高考直通车”栏目,并抽调记者部精干记者,成立一个宣传报道小组,及时、快速采写高考稿件。考前半个月,笔者和高考报道小组成员,几乎是每天都会根据不同时段和不同的关注热点,采写一到两个版的报道。
3.1 采写读者真正关心的热点新闻
在高考采写工作中,令笔者记忆最深的是高考第二天对高考生的采访。由于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就是考试到底难不难?有什么亮点?我市考生感觉如何?等等诸多高考相关新闻信息。为了尽快地采访到这些内容,并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第一时间尽快刊发,就需要记者在高考当天采访、当天成稿。
《今年高考难不难?老师、考生有话说》,这篇稿件采访老师并不算难。由于之前考虑到需要采访这些内容,在阜阳一中的大力支持下,提前约定了各科老师,分时段顺利完成了对老师的采访。而真正棘手的是对高考生的采访。考虑到考生没有全部完成高考,一旦考试期间询问考生题目难易程度,担心会影响到考生的下场备考心情。于是,笔者和同事决定,等高考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我们分别守候在阜城一中、二中、十五中等几个考点门前,看到有考生出来后,就分别随机抓紧时间采访考生。
由于考试全部结束了,被采访的考生们多是轻松地“有问必答”。等到几十名考生采访下来,采访结束返回单位后,已经是下午6点多钟了,大家来不及稍事休息,就加班加点投入到紧张的写稿之中。
第二天,《高考现场,那些让人点赞的瞬间》、《今年高考难不难?老师、考生有话说》等新闻报道,成了街头巷尾、考生、家长和老师们关注的热点新闻。看到读者感兴趣,稿件能给读者带来需求,笔者和同事们也很欣慰。读者们的认可,对笔者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
3.2 “上线”读者真正需求的信息资源
为了整合高考信息资源,尽快完成对考点周围各类与赴考相关数据信息资源的“上线”。高考前四天,《颍州晚报》推出的阜城高考考生“赶考地图”就已正式刊出。
“赶考地图”占用报纸两个整版,为考生和家长梳理了阜城当年11个高考考点的地理位置、附近酒店饭店、可停车地点、容易塞车路段等信息。
该版刊发后,许多读者反映,这张“赶考地图”在许多家长和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中间,传阅率很高。许多家长评价:“赶考地图”涉及住宿、饮食、交通等多个方面,很全面,很实用也很及时周到。
而在阜城的一些报摊上,当天的《颍州晚报》也是一份难求。一名市民因为在报摊上没有买到报纸,而找到了采写稿件的记者。“孩子今年参加高考,想给他安排在考点附近吃住,听其他家长说:这份高考地图很全面,只要看一下这个地图,许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不知道能不能卖一份给我们。”
“赶考地图”的出炉,是高考直通车报道小组、版面编辑、版式设计等人员花费数日采编和设计的结果。而为了详实地采写出高考地图,笔者和同事们赶赴一个个考点实地查看,了解周边详细情况及公交线路,力求能给需求者提供全面详实的第一手信息。让考生和家长一报在手,即对考点各种有用信息一目了然。
“赶考地图”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称赞,最主要的是,真正满足了读者对新闻信息的期待,完成了由分散杂乱的“离线”数据信息,到集中准确的“上线”数据信息的整合转换,为新闻受众提供了真正的信息便利,让采编人员倍感“辛苦也值得”。
4 新闻记者应有社会与职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而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感则要求做好社会各界的纽带,要能站在社会的制高点,从政治、政策、全局和社会规律的高度出发,向大众提供新闻信息。同时,新闻记者还应负有开启思想、引导舆论的责任。
4.1 兼顾透明性与受访者隐私
正如DT时代数据信息透明性处理后,将存在数据安全性和数据拥有者隐私可能受到侵犯的现实问题。而在实际的新闻采写工作中,一篇真实生动的新闻报道,必然会涉及相关受访者各方面的私人信息。如对贫困学子的爱心捐助报道中,有时也会面临隐私与透明性之间的冲突问题。
在解决这个冲突问题时,就必须要树立新闻记者是社会的公仆、人民的公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角色观。此时,记者要站在受访者的角度考虑,若受访者的生命权或隐私权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危害或威胁,则应该以社会责任为重,优先保护受访者的生命权和隐私权,在此前提下,再兼顾新闻信息的透明性。
4.2 解决道德与职业角色的冲突
在工作时,新闻记者往往扮演着一种或多种社会角色。而在某些采访过程中,也往往会碰到职业角色和社会道德相冲突的情况发生。如面对正在遭受贫穷与疾病折磨的采访对象,是该完成新闻记者的职业任务,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和记录者,如实进行记录采写,将信息传递给更多有能力的帮助者,还是先暂时放下手头工作,优先给予受访者力所能及的帮助?
其实,新闻记者首先应该做好一个人,然后才能承担好记者的职业责任。如果仅仅为了职业需求,而舍弃了一名普通社会成员应尽的最基本义务和责任,那么新闻记者对新闻对象的漠视态度,必然不会被公众所认可,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媒体公信力的逐渐丧失。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笔者认为:担负着报道事实和进行舆论监督神圣职责的记者,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记者的职业社会责任感,并把这种职业社会责任感,延伸到记者的个人社会责任感,并通过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来实现媒体的社会责任。
记者具有个人社会责任感,就能够在社会上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从而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记者一旦丧失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就会降低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1] 赵蕾. 虚假新闻的生产与新闻记者自律—以伪造“47 号公告”事件为例[J].新闻界,2012(4):6-8.
[2] 刘建昌.满腔激情写辉煌—记全国广电系统劳动模范王永海[J].中国记者,1994(10):22.
[3] 罗以澄, 侯迎忠.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兼论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J].武汉大学学报,2006,59(2).
责任编辑:孙驰
2015-03-23
牛桂芹(1970-),女,安徽阜阳人,阜阳市《颍州晚报》社记者部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新闻采写。
G224
A
1672-4437(2015)02-00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