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训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分析——以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5-04-17尚玉瑞
尚玉瑞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工作部,福建 福州 350012)
高校校训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分析——以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尚玉瑞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工作部,福建 福州 350012)
[摘要]校训文化的育人功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高度契合。探析国内高校校训文化的建设路径,得出其主要分为硬性路径、软性路径和理念路径等。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通过打造特色校训文化长廊、以校训命名重要场所以及开展以校训为主题的各种活动等,搭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形载体,并取得了三方面的成效:开创中国高校校训文化路径建议之“有意味”的新形式;激发广大师生的知识欲、道德欲和美欲,使其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校校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载体;成效
2014年8月初,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校训是什么》系列报道,介绍一批知名大学的校训以及校训背后的故事。节目指出,校训传递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挖掘校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正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因此,探析国内高校校训文化建设路径,分析特色校训文化搭建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形式以及对这种载体形式的成效进行解析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校训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内涵契合相通
许慎《说文解字》指出:“训,说教也。”《康熙字典》将“训”解释为“说教”“诲”“导”“诫”。中国古时比较正式的训诫称之为“家训”,比如《颜氏家训》是颜之推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如今,人们广泛接触并深受影响的较为正式的“训”为校训。校训,是一所大学对内劝勉师生须遵行的法则和对外要传扬的理念,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价值观,往往含有真善美的意蕴。据考证,中国大学的校训和现代大学一样,是近代从西方引入的,虽然与西方校训有着某些共同的特征和属性,但更多的反射出中国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社会风气,也更多承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归根结底,大学校训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内涵契合相通。
(一)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属于文化范畴
大学是学生求知、求学的圣地,大学校训对师生有激励引导的作用,通常都比较言简义丰。纵观中国数百所大学校训,大都源自经典,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便具有中国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厚德”之教。“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是大学教育的最高境界,被众多大学引为校训,如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福建商专”)校训文化长廊所篆刻的东南大学的校训“止于至善”以及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等;“博学”在中国传统经典著作《论语》《中庸》都有出现,在福建商专校训文化长廊所篆刻的中国“985”高校校训中,含有“博学”二字的便有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比如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是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洪波认为,校训中传递的价值信念,包含“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自觉要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都能形成内在的契合和效果的共振[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三个倡导”,从社会主义文化、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三维视角规范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具有丰富的人文意蕴。第一个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第二个倡导“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则是对西方价值文化的吸收借鉴,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三个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继承发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综上,中国大学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都属于文化范畴。
(二)大学校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大学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文化范畴,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大学校训是学校的“育人之纲”和“精神之根”,是一所学校文化积淀的精华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2]。大学校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中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直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大学校训的思政教育功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大学校训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一个最佳切入点。
(三)校训文化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沃壤
文化凝聚力量,文化彰显未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进行熏陶影响。高校浓郁的特色校园文化能够起到引领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积极作用,能够激发广大师生爱国爱校、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激情,创建出良好的育人氛围。校训是一所大学的名片,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因此,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通过各种路径积极构建富有特色的校训文化,用校训精神引领和润养师生,使之内化为师生日常行为的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从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因地制宜的思想土壤。
二、高校校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在高校众多的育人元素中,校训由于其高度浓缩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和文化传统等内涵,因而具有十分独特而有效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分析校训文化不难看出其主要分为内容文化和形式文化,内容文化主要指校训的文字内容及由文字内涵派生出的教育功能,形式文化是校训内容文化的物质性载体和意识性载体。高校校训文化的建设路径,主要指校训形式文化的各种表现途径,主要分为硬性路径、软性路径和理念路径三种途径。
(一)将校训置于建筑中的硬性路径建设
大学的校训犹如大学的明信片,显示了一个学校的灵魂气质、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校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校园环境的设计和打造,把校训的文字内容物化为、外化为校园景观。比如将校训的文字内容置于各种标语牌、墙、碑、刻等建筑中,这些牌、墙、碑、刻等建筑便是校训文化建设的硬性路径。福建师范大学的校训“知明行笃,立诚致广”便是刻在校园大门入口处左侧的石碑上。
(二)将校训写入宣传材料中的软性路径建设
对于校训文化建设,每个高校重视的程度都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只是刻入石碑当作摆设,而有的学校既重视硬性路径建设又重视软性路径建设,利用一切宣传途径、宣传材料、宣传活动对本校的校训进行深入人心的宣传报道。比如将校训写入招生简章、学校简介、新生录取通知书、获奖证书、毕业纪念册、校园网站的首页以及其它宣传材料等软性载体上,这些软性载体便是校训文化建设的软性路径。
(三)将校训践行于各项工作中的理念路径建设
硬性路径和软性路径都是校训内容文化的物质性载体,理念路径则是校训内容文化的意识性载体,主要是把校训蕴含在大学的无形理念和有形制度规范中,并作为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具体践行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比如南京大学教授杨德才建议学校可以用校训作为道路的名称,这样能够时刻提醒学生牢记校训的教诲,树立社会责任、国家担当和世界关怀[3]。弘扬校训精神,除了因时制宜制定不同的制度规范之外,还应与时俱进,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使校训成为大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形载体。
三、高校特色校训文化搭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形载体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为“明德、诚信、勤敏、自强”,是福商百余年文化积淀的精华所在,其精神内蕴不仅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互通共融,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共振。近年来,福建商专抓住新校区建设的契机,注重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创生、传承和创新,坚持以校训文化为先导,通过打造特色校训文化长廊等有形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广大师生心中。
(一)通过硬性路径,创造性地打造特色校训文化长廊
福建商专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在校园中央大道的醒目之处打造出一条校训文化长廊。它以在建设工地挖掘出的形态各异的100块自然之石、知名篆刻大师的书法镌刻为载体,除了篆刻本校校训外,还篆刻了39所中国“985”高校校训、6所港台著名院校校训以及35所国外著名院校校训等共81所中外著名高校的校训,形成校训文化长廊之景观。校训文化长廊是福建商专特色文化形态之一,商专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自觉纳入文化视野,以“历史自觉”的精神打造“场馆”文化和“环境”文化,以具体可感的实物让广大师生充分感知校训文化、廉政文化、福商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态,此是商专校园文化百余年以来“有形有味的积淀”,它折射出商专人的文化理念、文化传承与文化弘扬之志。
(二)通过理念路径,以校训命名教学大楼,并以校训为主题布置学生公寓
福建商专注重通过理念路径,将校训文化从“无形”变为“有形”,以8字校训来命名四座教学大楼,明德楼、诚信楼、勤敏楼、自强楼一字排开,气势恢宏,以触目可及的方式展示校训的崇高感,令广大师生肃然起敬。除了教学楼,在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公寓也以校训为主题布置环境,以校训标语、宣传栏、活动图片、书画作品的形式打造学生公寓文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刻受校训文化的熏染,日久天长便会形成商专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筑造起促进百年商专健康发展的精神大厦。
(三)通过软性路径,开展以校训为主题的各种活动,让校训深入师生心灵
除了物质性支撑外,福建商专以动静结合的方式传播和发扬校训文化,主要是通过软性路径,开展以校训为主题的各种活动进行宣示。比如,福建商专在新生入学教育周上首先安排校训解读和校史校情专题教育,在入学的新鲜期便把校训的种子植入新生的心中;此外,为了传承大学精神,发扬校训文化,福建商专还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校训在我心”活动,感悟校训,书写校训背后的故事,并在校报和团刊上开辟“感悟校训专栏”,刊发优秀篇章,让校训所承载的核心价值观走进师生心灵,化为工作学习的精神动力。
四、高校特色校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形载体的成效解析
(一)开创了中国高校校训文化路径建设之“有意味”的新形式
英国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福建商专新校区内的“校训文化长廊”在硬性石墙上以不同颜色、不同书法的形式篆刻了80余所中外著名高校的校训,形成朗朗壮观的校训文化,开创了中国高校校训文化路径建设之“有意味”的新形式,是当下高校校训文化建设硬性路径的一大创新之举。怀着对“名校”仰慕和钦佩的心情,广大师生都会来到校训文化长廊前驻足赏读,品悟中外最著名学府的校训理念,领略书法的魅力,欣赏篆刻的韵致,在日熏月染中慢慢内化形成心中的一种精神品质。
(二)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知识欲、道德欲和美欲,使其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日本学者黑田鹏信有言:“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福建商专校训文化长廊在形式的刺激下激发广大师生的知识欲、道德欲和美欲,使其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在福建商专校训文化长廊所篆刻的81所高校校训中,很多学校的校训都含有出自中国传统经典的“博学”“至善”“厚德”字眼,这些字眼代表着对师生真知、良善、美德的要求。近百所大学的校训汇聚在一起,吸引、感染、塑造着广大师生,这种无形的力量对师生思想、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进行渗透并内化,这种隐形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和手段所无法取代的。
(三)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借山光以悦人性,借湖水能静心情”,文化的独特作用与功能之一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润物细无声”。不管是打造校训文化长廊,还是以校训命名重要场所,或是开展以校训为主题的各种活动,福建商专特色校训文化搭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形载体,给广大师生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最直接的感受,震撼师生的心灵,通过体验和实践逐步内化为师生的理想和信念,形成强大的濡染力、感召力,潜移默化、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滋养着广大师生,使他们获得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洪波.从校训看中国大学的价值追求[N].光明日报,2013-06-04(15).
[2]柯缇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J]. 红旗文稿,2012,(2):4~7.
[3]杨德才.让校训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载体[N].光明日报,2014-06-28(06).
(责任编辑:梁小红)
Integration of College Motto Culture into Core Socialist
Values Education in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SHANG Yu-rui
(General Committee Office,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Fuzhou 350012, China)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ollege motto culture is consistent with core socialist values educatio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motto culture in China.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builds school motto culture promenade, names important places with school motto, and carries out many related theme activities. Such innovation inspires colle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has an effect on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 motto culture; core socialist values; method; carrier; effectiveness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40(2015)06-0061-04
作者简介:尚玉瑞(1982-),女,河南镇平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党建宣传。
收稿日期:*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