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与研究

2015-04-17张今朝朱海燕胡红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5期
关键词:嘉兴校企基地

张今朝, 朱海燕, 胡红生

(嘉兴学院 a. 机电工程学院; b.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c. 嘉兴学院·嘉兴德欧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浙江 嘉兴 314001)



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与研究

张今朝a,c, 朱海燕b, 胡红生a

(嘉兴学院 a. 机电工程学院; b.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c. 嘉兴学院·嘉兴德欧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浙江 嘉兴 314001)

针对工科类地方应用型普通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培养环节,基于嘉兴学院电气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平台建设状况,分析了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基地在大学生实践培养环节中的定位和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研究了企业生产线和实践平台的双重作用,提出多层面、跨专业综合实践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企业深度参与电气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包括质量监控、考核评价办法等,最终形成一整套有效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运行模式。

校企合作; 实践基地; 长效机制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已达1 000多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科类本科在校生达到400多万人、研究生近60万人;全国的工程科技人员总保有量也超过1 400多万,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1-3]。然而,当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着三大弊端:① 实践教育和工程设计环节缺失,教育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② 工科教师队伍的非工化趋向严重;学科老化,知识的融合与交叉欠缺,创新教育不足;③ 基础教育缺乏对工程科技与创新的兴趣培养[4-6]。因此,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培养一大批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工程教育主动服务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选择[7-9]。因此,校企合作的工程实践教学是近年来高校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模式和平台之一。

在浙江省内诸多高等院校中,嘉兴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几年来充分利用浙江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机遇,竭力发挥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学校以 “立足嘉兴、服务浙江、联系行业、面向全国”,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在实践教学上,嘉兴学院加强大学生在工程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大力推动双师型教师与企业深入合作,开辟校外实践教育新环境,丰富教学内涵。本文以嘉兴学院校企合作式(校外)实践教学为例,分析校企深度合作的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情况。

1 校企合作实践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较之其它工科专业,电气类专业更偏重于工程应用,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培养方案中因而占有更大的比重。时间安排上,一部分安排在校内实训实践中心(实验中心)完成,还有一部分放到相关企业,如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时间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有的学校通过实践教学改革,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将校外实践环节时间延长至半个学年或更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水平也因此大为提高。但综合近几年大学实践实习环节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的总体来看,仍然呈现不少问题:

(1) 校企合作没有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具体的协议支持、没有成立专门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双方的职责不明确、也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实践过程落实不力,日常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监管;

(2) 实践过程中缺少得力的师资队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不熟悉实践实习基地的设备,不了解其运作状态,而且也没有机会去参加培训和学习,使得学生的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校内除了教学实验室和部分学科实验平台,能利用的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大学生实践环节的需要;

(3) 缺乏针对校企合作培养的教学建设与研究,对于实践教学内容依然采用学校大纲,实践性偏少,理论性过多。没有专门的实习基地实训指导手册或指南,即使有相关的实践指导教材,也严重脱离实际或版本过低,不能及时调整或更新。

(4)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学生早退旷工较多;没有可执行的规章制度,而且企业科技人员或管理人员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到大批学生实践活动;

(5) 实践教学中的专业模块和综合模块设计在下达任务时不连贯,相互之间不能承上启下,而且任务不明确或过于松散,使得学生无从下手。

2 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

目前,通过高校主管部门与企业进行直接联系,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校企合作达成方式。一般先由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出面联系相关企业,促成校企合作关系。另外一种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合作方式——校企合作构建大学科技园,给工科类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10-11]。要建立一种稳固的合作关系,让实践环节有条不紊做实做深,本文基于“嘉兴学院?嘉兴德欧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际运行状况,深入探讨了实习基地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重点。

2.1 企业属性与实践内容相一致

企业技术和产品所属行业或领域应该与专业实践实习环节教学内容一致。企业所属技术和产品系列,在一定时期相对比较稳定,变动不会太大,而整个生产流程也比较固定。实践教学环节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制定好内容相一致的实践项目,自始至终与实际流程相切合,提高每个实践环节的可操作性。

实践环节从基本的产品加工或装配开始,了解生产流水线的全套过程。除了在实践中多动手,还得多思考。实践期间坚持定期交流与研讨,深入了解产品的结构、原理以及综合设计技巧和研发思想。及时总结提升技术思想,才能提高创新能力。

2.2 “双师型”教师的参与和培养

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单边获利的合作模式是不能长久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双师型师资力量为主,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实践培养质量。“双师型”教师深入企业,并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共同研发新产品,解决企业的难题,给企业带来利益,是加强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关键[12]。校企合作模式下,加强教师的 “双师型”培养力度。深入企业各个生产线进行学习和指导,应该是每个专业教师的必修课。

2.3 规范合作关系和培养计划

签定长期合作协议,规范培养目标,构建校外实习实践环节的运行制度。校外实习基地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应该是基于校内的实践环节,高于校内培养目标。图1所示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在培养环节中的定位。

对于校内实践环节,主要由学校教务部门配合各专业统一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其运行时间长短及内容由专业课程的不同需要来确定。

校外实践环节,是校内实践环节的延伸与提高,其培养方案和计划的制定,主要有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一方面考虑到企业实践平台的客观条件,培养方案不能脱离平台资源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生工程实践训练的培养目标,真正能促进大学生专业应用及创新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图1 校企合作实践活动定位与计划

图2 实践教学中的递进过程

2.4 培养环节衔接与运行落实

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环节是短暂的,从专业模块设计到综合设计,以及最后的毕业设计环节,总计不到一年的时间,而毕业设计环节,时间相对集中,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个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安排好实践实习的时间,形成一定的连续性,如图2所示。主要从认识实习开始,结合学校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原理性及验证性实验,至较深入的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这些实验大部分在实验室即可完成,内容较单一,属于技能性单项训练。为了和大学生校外基地实践实训环节有机结合,原理性、演示性及验证性实验都放在二年级之前进行,到大三之后即第六学期开始,陆续进入综合性、设计性实训中,但这个层次的实践环节也只是为了巩固专业理论知识,也为后续的工程实践环节打下基础。

2.5 项目数据库的整合优化

大学生的实践环节确定一个具体的实践任务,则以项目形式系统性将整个实习时间和空间进行明确划分,建立项目运行机制,并将任务设定为项目卡,如图3所示。项目卡中确定任务内容、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实践内容进行阶段性划分,确定过程指标,运行时以不同的过程作定期总结、汇报。

图3 项目卡案例

实践环节的每一步,都需要进行细化落实,每个学生进入实习基地时,要有具体任务和题目,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每个环节。如图3所示为实践环节的项目卡,列举学生实践环节的每个步骤。大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可以做到环环相扣,具有紧密的连贯性,夯实每个细节。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毕业设计环节质量近几年出现滑坡现象,校外实习基地需要把控好这一重要环节,将毕业设计与实习内容以项目形式紧密联系起来[13-15]。

3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绩效考核机制

实践环节学生的成绩考核方式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高校实践教学评测的热点和难点。根据实习基地实践活动的特点,考核机制也呈现新的特色。

3.1 基地实践成绩认定与考核方式

校企合作基地的实践环节,其成绩认定与校内基本实践环节有很大的不同,基本实践环节主要是针对某一门专业课或几门专业课来设定的,如专业课程设计和综合课程设计等,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查看书面结果或实物,并采用简单答辩的形式来打分(百分制或等级制)。校企合作的实践教育方式是基本实践环节的提升和深化,成绩认定需要一套更符合实际操作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方式,包括实践任务的规划、实践过程、思路总结、中期检查、实践态度、独立完成能力、团队协同能力、完成效率、最终完成情况等。评定指标和内容贯穿于整个实践环节始终。

3.2 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平台资源

由于实践基地是由校企双方合作构建的,平台的资源首先要满足正常的生产要求,给企业带来利润,在本技术行业保持平台的先进性和自身特色,并适时对软、硬件进行必要的更新。另外,实践环节有机地嵌入在企业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大学生作为企业中的一员并根据实践任务的分配情况,实践于不同的生产环节中,实践环节的平台资源由生产水平和流程决定。根据难度和劳动量的不同,每个实践环节分配的时间也不同。校企双方需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品加工流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基地平台资源还可以进行共享,校企双方可以制定共享协议,以便于不同学校的相关专业共享平台资源,使得校外实习基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3.3 就业率与就业能力

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环节促进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也大幅度提升,因而对于应聘工作时的各种面试,则显得更有信心。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学生对工作岗位提出更高要求,毕业前期往往不能立即签定工作协议,而是在几个工作岗位之间举棋不定,难以很快做出决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率。实践实习结束之后,特别是毕业实习之后,实习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一方面将大学生实践过程材料整理归档,并做出成绩评定;另一方面,制定就业推荐材料,目的是向工作单位介绍学生综合能力运用情况,根据学生的就业兴趣,向用人单位提供其实践能力的证明,并建议将实践过程作为企业工作的试用期,缩短学生工作的见习期,以便很快过渡到正常的工作轨道;最后,实习指导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落实工作岗位的选定和协议签定。

3.4 校外实践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为了促进基地实践环节的可持续发展,其平台建设、实践培养目标及制度建设都需要不断完善。企业规模的扩大,要求各生产部门提升生产流水线效率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了实践环节中创新内涵,平台的硬件和软件得到不断的提升。基地人才的培养,从开始针对某一个专业如电气类扩展到电信、数控、检测等跨专业,形成一个多层面、多交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

4 校外实习教育基地运行情况

4.1 基地建设基本架构

早在2011年前后,嘉兴市德欧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实习基地与嘉兴学院在学生实践培养方面就有了初步的合作。由于合作密切,交流融洽,成效明显,两者于2013年10月份正式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对象主要针对电气及信息工程专业类的在校大学生,宗旨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时代工程实践应用型人才。

基地由校企合作共同组成基地管理中心,主要包括统筹层和管理层。其中统筹层由校企产学研合作中心的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人分别有分院院长及企业总经理担任。管理层对统筹层负责,包括基地办公室、教学、就业、绩效和大学生活动中心5个部门。基地各项事务由基地办公室部门协调其它各管理部门进行日常运行。形成了 “层级清晰、职责分明”的管理架构,具体见图4。

图4 校外实习基地管理中心

4.2 基地制度建设与教学管理

实习基地运行过程中,制定了“大学生校外实习安全制度”、“实践实习环节操作规程”、“大学生顶岗考勤制度”等实践教学运行规范,形成工作机制。实践环节按照“单项分解训练-毕业综合设计”的模式,实践教学中以专业课程设计、模块综合设计为专业知识分解训练,各实践环节作为较确定的教学计划由学系与企业共同制定,形成系统连贯的实训链,使得实践环节层层相扣,循序渐进。从11届电气及电信专业毕业班开始,基地中心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特点,与学系共同设定毕业设计任务,制定毕业设计过程规范,包括签订毕业设计指导协议、成立实践教学工作组、明确双方职责、配备相应专兼职管理人员等。

针对大学生就业,成立了基地就业指导中心,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立大学生就业档案,包括大学生实践实习成果汇总、评价等材料。负责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培训,收集相关企业信息,并定期安排大学生与企业洽谈会,给大学生提供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4.3 实践与考核

基地从成立到现在,在时间上,主要通过集中和分散两种运行方式,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暑期实践活动以集训方式完成,以“项目+小组”方式为主。学生根据兴趣在基地中心项目库里抽取项目,到对应实习环节中进行顶岗操作,基地按企业的考勤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另外,基地管理中心正建立一套实践基地平台共享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顺利完成实践环节的各个流程操作。到目前为止,在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的学生有500多人次,基中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占65%,电信专业20%,其他专业15%。

基地中心分管教学的部门,制定了一套“大学生实习实践成绩评价细则”,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不仅考虑实习最终成绩,还重视并汇总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的成绩。包括:出勤情况、实践时间、完成指标(如程序编写、产品组装、设备调试)、操作能力、创新等几个方面。最终考核结果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5个等级来确定。学生成绩汇总之后,一方面记入学生档案;另一方面存放企业实习基地备忘录,学生就业时,基地中心分管就业的部门向别的企业出具该学生的实践能力证明,利用企业影响力推动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保证就业质量。

据统计,近3年来,参加基地实践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有20%的学生已经成为所在工作岗位的骨干力量。

5 结 语

本文针对应用型地方高校工科类人才培养的特点,基于嘉兴学院电气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平台建设状况,分析了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基地在大学生实践培养环节中的定位和做深做实的长效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企业深度参与电气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包括质量监控、考核评价办法等。始终将实践环节放到产品研发生产及市场推广第一线,提升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提升就业率,保证就业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及研发能力过硬、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1] 中国教育年鉴2005[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 傅水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4(7): 25-28.

[3] 蒋 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34(1):71-74.

[4] 马鹏举.工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等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46.

[5] 陈 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56-59.

[6] 李培根.未来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意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6):6-8.

[7] 安宇宏. 知识经济时代校企合作的形式展望[J] 东北大学学报, 2004, 6( 2):105-107.

[8] 陈 革,王艳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88-190.

[9] 叶小明.在工学结合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52-53.

[10] 刘德宇.地方院校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13-17.

[11] 华小洋,王文奎,蒋胜永.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91-94.

[12] 陈小燕.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0(1):72-74.

[13] 汪 强.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1):230-231.

[14] 韩 璞,林永君, 刘延泉,等.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62-264.

[15] 颜楚华,邓青云.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理性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 (2):59-60.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Construction and Study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 of School-Enterprise Deep Cooperation

ZHANGJin-zhaoa,c,ZHUHai-yanb,HUHong-shenga

(a.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b. Lab and Equipment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c. Outside-school Practice Training Base of Jiaxing University & Jiaxing Dealour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China)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training fo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local application of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 the practice base platform which is outside of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Jiaxing University, the existing problems existed in students taking part in the practice training on the practice base are analyzed, and a long-term deep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is put forward for the base position training in students practice. Then the dual function is studied for enterprise production line and practice base The thoughts are proposed to constru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base which is multi-level, multi-disciplinary and comprehensive. By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it forms a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n which the enterprises are deeply involved in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cluding the quality monitoring, evaluation methods and so on. And, a set of running modes are forme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al and innovation effectively.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e base; long-term mechanism

2014-06-18

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123);2013年度嘉兴学院重点教改项目(85151307);2014年度嘉兴学院课堂教改专项(85181402)

张今朝(1971-),男, 副教授,博士,安徽庐江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多电机系统控制。

Tel.:13967338403,0573-83647564; E-mail:zjzb05@163.com

G 642.41

A

1006-7167(2015)05-0172-05

猜你喜欢

嘉兴校企基地
《初心》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嘉兴学院
浙江嘉兴卷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的基地我的连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嘉兴:两条底线之间的平衡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