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施州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的艺术特征与社会内涵

2015-04-17王一芳

关键词:土家土家族音乐

王一芳

(湖北民族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恩施州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的艺术特征与社会内涵

王一芳

(湖北民族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惟一的土家族自治州,也是湖北惟一还尚存土家语民歌的地方。由于土家语有语言无文字,土家语民歌流传下来,还保存有甚少的歌谱记录。土家语咚咚喹歌曲是根据土家族古老的乐器咚咚喹音调而唱的歌曲,曲调简单、轻快,多为妇女儿童所唱,它的保存相对较为完整,其节奏、调式、旋律、结构和演唱形式与土家语的语法结构、语音语调、表达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它独特的艺术特征。千百年来它所沉淀下来的丰厚的艺术价值,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研究土家族文化的“活化石”。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语咚咚喹歌曲 ;艺术特征;社会内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辖恩施、利川两个县级市和巴东、来凤、咸丰、建始、鹤峰、宣恩6个县。恩施州是汉族与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的杂居地,其中汉族约占45%,土家族约占46% ,苗族约占6.5%。鄂西酉水流域曾是恩施州土家语音乐艺术存在的核心地区,而现在只有来凤县的百福司镇还有少数人能讲土家语唱土家语歌。基于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这些土家语音乐艺术传承和延续着土家族的原始音乐基因。在这些音乐中潜藏和孕育着土家族的心理机制,焕发着土家族人独有的气质与性格,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已渗透到土家族繁衍生息的方方面面。而土家族土家语咚咚喹歌曲便是至今任然活跃在土家族人们的生活之中为数不多的土家语音乐艺术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土家语歌曲随着土家语的濒危,传承和保留下来的已不多,而土家语咚咚喹歌曲千百年来却能在湘鄂西酉水流域一直被吟唱至今,我们仍能聆听到它的原始遗韵,感受到它千百年来所沉淀下来的丰厚的艺术价值。在此前的一些研究中主要是对咚咚喹这种古老的土家族乐器和咚咚喹歌曲进行研究,而真正触及到咚咚歌曲的艺术特征和社会内涵的还为数不多,根本的原因在于用来吟唱咚咚喹歌曲的土家语成为大多数研究者研究的障碍,要真正研究咚咚喹歌曲的艺术特征和社会内涵就必须要结合土家族语言和音乐的关系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读土家族世世代代口传心授咚咚喹歌曲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从而更深层次地研究土家族的音乐。文章试从这个角度对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的内容及歌词形态,音乐特征及沉淀的社会内涵略述己见,以求教方家。

一 、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的内容与歌词形态

据《巴蛮记》记载:“巴湿远行,修造长城,妻,子思之,断竹制器,吹奏‘咚咚喹’念之,巴蛮后裔仿咚咚喹吹竹,名曰咚咚喹。”[1]咚咚喹是土家族一种最为原始的吹奏乐器,有的地区又称呆呆嘟、低低吹、玩巴哩噜等,它由一根三寸左右长的小竹管制造而成如下图。

清代文人诗词:“流水淙淙白云飞,翠色重重笼四周,三五村姑齐吹奏,婉转悠扬咚咚喹”。[2]咚咚喹最初是用来吹奏的乐器,在演奏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边吹边唱的,我们把吹奏咚咚喹演唱的歌曲称为咚咚喹歌曲,咚咚喹歌曲即可以用咚咚喹来吹奏又可以唱,咚咚喹歌曲主要是在农闲时和跳摆手舞时演唱的歌曲,咚咚喹歌曲大多用土家语演唱,千百年来它与咚咚喹相生相伴,以其原始简单的结构和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唱诉了土家族历史,歌唱了土家族的生活与劳动特别是妇女儿童的生活情趣,表现了土家族人勤劳、乐观、豁达的秉性。

咚咚喹歌曲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人们生活与劳动的,流传至今的大多为妇女儿童所吟唱的歌调。其中主要有《咚咚喹》、《巴列咚》、《慢巴列咚》、《呆都哩》、《拉帕克》、《乃哟乃》、《利利拉拉咚咚喹》、《咚咚开》、《偏咚偏》、《波左波》、《咚巴哈》、《哎罗罗》等二十多种。咚咚喹歌曲既可以吹奏又可以演唱,一般来说是边吹边唱,有反映妇女在坐月子时《快巴列咚》、《慢巴列咚》等,有反映儿童玩耍的《咚咚喹》、《乃哟乃》等。[3]

(一)歌词的结构形式

咚咚喹歌歌词不像摆手歌词那样有着史诗般的结构,它短小精湛,朗朗上口,歌词多为歌唱儿童、妇女的生活与劳动,歌词的主要特点一是衬词多,正词少;二是无歌词,整首歌曲全为衬词或拟音词。例如:《乃哟乃》这首歌曲正词只有两句,其它的都是衬词。

土家语拼音:lai55yo35lai55,lai55yo35huo21,lai55lai55yo35,lia55yo35huo21,

dong21kui55yo35li53lai55yo35lai55,lai55yo35huo21,

bao53jing21gai55san35ge21tshei21ya55,lai55yo35huo21,

long21tou21gai55san55“za21xai21”yo55,lai55yo35huo21。

汉语: 乃哟乃,乃哟嗬,乃乃哟,乃哟嗬,

咚喹哟里乃哟乃,乃哟嗬,

保靖街上玩耍哟,乃哟嗬,

隆头街上“打鸡”去,乃哟嗬。

在这首歌曲中只有“保靖街上玩耍哟” 与“隆头街上‘打鸡*“打鸡”系土家语,其意踢毽子。’去 ”是正词,其它的歌词都是衬词。在这里的保靖与隆头都是湖南省龙山县乡镇的地名,但在湖北的恩施州来凤县也能搜集到这首民歌,据笔者多方面考查研究认为,首先,咚咚喹这种乐器流行在湘、鄂、渝、黔的土家族聚集区,其次,古代的楚国地域包括湖北和湖南大部分地区,而现在湖南省的龙山县县城和湖北省的来凤县县城是全国最近的两个县城,只隔了一条酉水河,来凤县离保靖和隆头这两个乡镇只有几十公里。再就是人口的流动带来音乐文化的传播,两个相隔如此近的县城有不少的地方是接壤的,人口的迁徙和流动是常有的,而且来凤县、龙山县均为土家族的聚集地,土家语音乐在本民族内部,又是如此相邻的不同的省的两个县都有传唱是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来凤县也能搜集到《乃哟乃》这首歌曲。

咚咚喹歌曲歌词的另一结构特点是无正歌词,整首歌曲都是衬词和拟音词,如《呆都哩》整首歌曲歌词都是衬词。

土家语拼音:tai55tai55tu21tu21li53e,

tu21tai55tai55tu21li53e,

tu21tu21li53e,

tu21tai55tu21tai55tu21tu21li53e,

tu21tai55tu21tai55tai55tu21li53e。

汉语: 呆呆都都里噢,

都呆呆都里噢,

都都里噢,

都呆都呆都都里噢,

都呆都呆呆都里噢。

咚咚喹歌曲中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衬词,有的对歌曲起到补充语气,装饰的作用;有的能起到变化贯通,对比平衡的作用;有的能起到引子、前奏、过门、尾声的作用。不论这些衬词有无明确的涵义,都是构成其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手段之一,形成咚咚喹歌曲特有的艺术风格。

(二)歌词的语言特色

语言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歌词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无疑,要研究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的歌词时就一定要研究它的语音、语调及修辞词。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自1729年“改土归流”后逐渐使用汉语汉文。因此,在近两百多年来,土家语和汉语在不同程度上相互影响更多。

首先在语音上,来凤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 来凤方言的语音系统中所有的声母在百福司土家语中基本上都有,不太一样的是,来凤方言中凡是鼻音n基本上都发边音l,而在百福司土家语中n声母和l声母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具有表达不同的意义。在咚咚喹歌曲中很多的歌曲中出现n声母和l声母,说明此类歌曲在n 和l的发音上受来凤汉语的影响不大,再就是在韵母上,古土家语鼻化元音、鼻音韵尾较少,但受汉语影响,这些基本消失的语音又被融入到土家语语音中,这是遵循了语言相互影响的发展规律。其次,在语调上百福司土家语有四个声调:高平调、低降调、高降调、和中升调,对应调值为“55”、“21”、“53”、“35”。这和来凤方言的调值“55”、“11”、“53”、“35”基本上相同,这也是语言相互影响的特有社会现象。调值直接影响歌曲的音程关系及旋律形态,我国的戏曲音乐一贯遵循“依字行腔” 的原则,土家语歌也是如此。因此,在研究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的音程和旋律时也就有据可依了。再就是在修辞词上,土家语咚咚喹歌曲不像土家语摆手歌那样使用很多的连绵词[4](类似与汉语中的形容词,用来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这与咚咚喹歌曲的语句多较为短小,适合于妇女儿童演唱有关。因此,咚咚喹歌曲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学。

二、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的音乐形态

无论是什么音乐,它的音乐形态和它母语体系及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土家语有语言无文字,现代的语言学家对土家语研究发现土家语受汉语西南官话的影响在语音和语调上基本相同,但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差别很大,在词汇上土家语多双音音节。在语法上,土家语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形容词置于名词之后,土家语形容词一般还可以附加很多的连绵词,用来增强话语的感情色彩;土家语语法中多“宾动”语序;多“名+数+量”结构。这些母语歌词及语法的特征必定会影响其音乐形态。再就是,恩施州土家族长期居住在武陵山脉之中,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典型的山地音乐文化。土家语咚咚喹音乐形态也是如此,下面从它的节奏、调式、旋法、结构、演唱方式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节奏特征

恩施州土家语咚咚喹的节奏特点是绝大部分歌曲为2/4拍,少数歌曲是2/4拍和3/4拍交替进行,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的节奏与其歌词的节奏在多数情况下,大体是一致且无附点、无切分节奏。例如:《快巴列咚》。

谱例1:

上例音乐节奏和歌词语言节奏完全一致,咚咚喹歌曲中这样的节奏特征占主要地位,在这首歌曲中“巴列咚”是衬词无实意,汉语翻译的后一句“巴列嫂子坐月了 ”,汉语直译是“巴列嫂子月子坐”这是典型的宾动结构。像这样的语法结构在咚咚喹歌曲中比比皆是,土家语歌曲中因语法中多宾动结构,所以我们在听一些土家族歌手在演唱土家语咚咚喹歌曲时重音在尾音上,通过对大量的土家语歌曲录音和现场演唱研究对比,土家族歌师傅在演唱动词和连绵词时会着重强调一些,这既是土家语语言语法不同于汉语语法,它的动词在宾语后面,因而在节奏上按常规重音应在强拍上,而在土家语歌曲中有些重音往往在弱拍上。这些土家语咚咚喹歌曲中独特的重音演唱也构成了土家语歌曲独特的音乐形态。

(二)调式特征

调式,即围绕一个中心音的一群音的体系。不同的调有不同的主音。土家语咚咚喹歌中以五声宫调式为主、五声商调式次之。在土家语咚咚喹歌曲中以宫音结束的歌曲给人以明亮、欢快的感觉例如上面所讲的歌曲《乃哟乃》、《快巴列咚》等 ;而以商音结束歌曲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如《呆都哩》、《拉帕克》,土家语咚咚喹歌曲保存下来的不多,绝大多数的歌曲都是给人以欢快、热烈之感。

(三)旋法特征

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的旋律主要特征是“三多”,即多下行、多小跳、多级进。蒲亨强先生在《土家族“土语民歌”述略》一文中谈到:“音调结构以三音腔la do re最典型,其次,是sol la do,另外有少量的re mi sol 、do mi sol 、do re mi 三种音腔。”笔者赞同其基本观点。土家语咚咚喹歌曲主要以re mi sol、do mi sol、do re mi这三种音腔为主,还有一些四音列的do re mi sol音腔。这正好印证了蒲先生的研究结果,土家语咚咚喹民歌不属于土语民歌的典型音腔,属于少量的非典型声腔。下面谈点具体认识。

1.多下行,如谱例1的《快巴列咚》

此歌曲全曲只有三个音do、re、mi,一共有六个乐句 ,除了第五小节是从do到mi的一个上行趋势,也就是第三个乐句,其它的乐句都是从mi到do下行趋向。大多数的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的旋律都是下行趋势,也有极少数歌曲在旋律中有不少的上行趋向,但在咚咚喹歌曲中不占主流。

2.多级进和小跳及少量纯四度、五度大跳

因为土家语咚咚喹歌曲大部分整首歌曲就三个音,或是re mi sol;或是do mi sol;或是do re mi的三音腔,这就形成了它的旋律多级进多小跳,如全曲以do re mi为主要音的歌曲《咚咚喹》、《快巴列咚》等, 还有一些歌曲以re mi sol、do mi sol为主音,旋律中级进小跳居多,但也出现少量的纯四度、五度大跳如歌曲《呆都哩》、《拉帕克》、《乃哟乃》等,还有一类歌曲出现了四音列do re mi sol这类歌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前三种三声腔的混合音型,这类歌曲在土家语咚咚喹歌曲中较少如《慢巴列咚》,这类歌曲旋律仍是以级进和小跳为主有及少量纯四度、五度大跳。

3.主音终止为主,有少数异调终止

在咚咚喹歌曲中大部分是主音终止,也即是在调式中出现较多,且在半终止处、句末这些关键位置都使用调式主音。在土家语咚咚喹歌曲中还有一类歌曲是异调终止。例如《拉帕克》这首歌。[2]

谱例2:

在这首歌曲中徵音出现了30次,而它的调式主音商音只出现了10次。这首歌曲的终止音是re ,一般在民族调式中终止音是什么就是什么调式。在《拉帕克》这首歌曲中以徵音为主,按常理主音应落在徵音上,但主音却落在了商音上,这是典型的异调终止。这种异调终止,从音乐的结束感上给人以音乐没有完的感觉,也正是这种异调终止的结束使得我们的咚咚喹歌曲更欢快、热烈,给人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也就是西方音乐中的无穷动的效果。

4.结构特征

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结构简单,都为单曲体。单曲体的结构特点是基本句数少,各句间的音乐材料较统一,结构关系明确,变化不多,形式较简单。和其它的民歌体裁比较,有更多的衬词。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结构可分为:⑴典型的单句重复。例如歌曲《拉帕克》,这首歌曲整首歌都是重复第一句的旋律sol sol sol re 。⑵单句变化重复。例如歌曲《咚咚喹》、《快巴列咚》 ,在这些歌曲中,整首歌曲基本上都是第一句的重复,但是其中有些乐句有所变化。⑶四句式。四句式歌曲的每一句都有不同的功能,那就是“起”“承”“转”“合”,在土家语咚咚喹歌曲中《乃哟乃》是四句式歌曲,虽然它有五句,第五句是第四句的变化重复,目的是加强人们对主旋律的印象和加强终止感。⑷多句体结构,这种歌曲是在“起”“承”“转”“合”的基础上,随歌词的长短句变化而成,如谱例3《慢巴列咚》 整首歌曲有6句,1句是“起”(1-4小节); 2句是“承”(5-8小节) ;3句是“再承”(9-11小节);4句是“转”(12-15小节);5句是“再转”(16-19小节),6句是“合(20-23小节)”。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的句式结构,据我了解主要有这几种。

5.演唱方式

土家语咚咚喹歌曲可以直接演唱,也可以边吹边唱,还可以边跳边唱。土家语咚咚喹歌曲多为妇女、儿童演唱的歌曲,它主要的演唱场合是在农闲时,村民自娱自乐演唱;跳摆手舞时演唱;妇女坐月子

谱例3:

时,亲朋好友来庆祝时演唱;儿童在放牛、玩耍时演唱。演唱时可以独唱、齐唱、还可以一领众合来唱,甚至可以扭着简单的十字步边跳边唱。每逢一群人在演唱咚咚喹歌曲时有吹、有唱、有跳,歌声、乐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其乐融融。

从我们分析的土家语咚咚喹的音乐的音乐形态来看,总的来说与它的语言有着密切关系,根据我国著名的土家语研究专家叶德书教授所创建的调值示意表标示,土家语的语音语调是在五度范围以内,其语调结构为一度、二度、三度、五度的结构。它的调值是55、21、53、35这和普通话的调值55、35、214、51差别很大,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分明,而土家语的阴阳上去较平。调值直接影响着声调和旋律,土家语歌曲多以口语化来唱,旋律近似如语言的声调和节奏,在土家语咚咚喹歌曲中也是旋律较为平稳,多级进小跳,旋律流畅,以三声腔为主。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土家语咚咚喹歌曲更为原始、古朴。[5]

三、社会内涵

土家语咚咚喹歌曲是由咚咚喹这种土家族独有的乐器发展演化而来,是土家族先人在吹奏乐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边吹边唱或只唱不吹。它是恩施州土家族人在农闲时或跳摆手舞时所演唱的一种歌曲。上文已分析了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的歌曲的内容与歌词形态及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的音乐形态,其实,土家语咚咚喹歌曲流传至今两千多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千百年来它所沉淀下来的丰厚的艺术价值,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研究土家族文化的“活化石”。

(一)土家语咚咚喹歌曲所反映的乐观生活态度

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土家语咚咚喹歌曲所承载了千百年来土家族人的情感、意志、道德、价值、性格、智慧及土家族人对生命和生存状态的诠释。这些丰厚的人文价值内涵必然会通过土家语咚咚喹歌曲这一艺术形式外在曲折地表现出来。笔者认为土家语咚咚喹歌曲首先反映的是土家族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土家族人居住地多为偏僻、生存环境恶劣的山区,在这样一种物质生活艰苦,在精神上还要受到封建思想和地方巫教双重压迫的环境下,土家族人还任然能用如此热情、快乐的歌声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土家族的妇女、儿童他们本来都是族群中的弱势群体,而土家语咚咚喹歌曲基本上是妇女儿童来演唱,这些由弱势群体演唱的歌曲,歌曲中没有哀怨、无奈却充满热情、乐观、风趣。例如歌曲《拉帕克》这首歌,歌词为“……一天都是拉帕克,一年都是拉帕克,大家一起拉帕克 ”。“拉帕克”即欢快的意思。这样的民族它的妇女们有着更为坚忍的个性,它的儿童有着更为开阔的胸襟,它的歌曲反映了土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再之,才是在此乐观的生活态度中折射出来的土家族人的情感、意志、道德等等。

(二)土家语咚咚喹歌曲所具有祭祀、凝聚群体、娱乐集会的社会功能

任何一种原始艺术它的产生都和祭祀神有关联,土家语咚咚喹歌曲也用之于祭祀活动中,据清代文人刘勇行的诗写到“新春上庙敬彭公,唯有土家大不同,各地吔嗬同摆手,歌声又伴‘呆呆嘟’。”诗中的“彭公”是土家人的祖先彭公爵主,“各地吔嗬同摆手”是指土家人特有的大型祭祀歌舞摆手舞,而“呆呆嘟”就是咚咚喹的别称。咚咚喹由一种土家族使用的简单乐器何时发展到可以演唱的咚咚喹歌曲由于缺少资料,我们无法考究,但是,从现在咚咚喹边吹边唱的这种表演形式来看,这个过程应该不会很长,现在土家族在祭祀活动中仍然要吹要唱咚咚喹歌曲,我们可以认定它具有祭祀功能。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祭祀神的核心问题是为了生存和繁衍,而生存又是最主要的问题,恩施州土家族人长期生活在武陵山区,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在这种环境下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和满足自身的生存状况,而吹、唱咚咚喹歌曲正好发挥了它的凝聚群体的作用,武陵山区山高水恶常有野兽出没,集体吹唱咚咚喹可以驱赶野兽,特别是弱势群体妇女和儿童。再就是繁衍子孙,咚咚喹歌曲中有些歌曲是和繁衍子孙有关的例如《快巴列咚》、《慢巴列咚》歌曲唱诉了妇女坐月子,亲朋好友带上礼品前来庆祝。这些歌曲反映了土家族人对新生命的热爱,同时又发挥了它的凝聚群体的作用,它可以将分散在各处的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吹唱咚咚喹,加深亲情,增强民族凝聚力。

土家语咚咚喹歌曲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娱乐集会的社会功能,土家语咚咚喹歌曲,是由原始的一门乐器,发展成为既能吹又能唱的咚咚喹歌曲,历经了千年的沉积与涤荡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下,仍然保持着它古老原始的音乐情愫。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它的社会功能由祭祀、凝聚群体,逐渐发展到有娱乐集会的功能,土家族人在劳动之余,可以把吹唱咚咚喹当作一种娱乐休闲活动,这种活动集歌、舞、乐为一体,由于制作咚咚喹用的山竹大小不一,虽然是吹奏同一首曲子,但是却是在不同的调上吹奏,再加上男生、女生还有儿童的演唱,形成一种古老自然的和声效果,它使人们能缓解劳动疲劳,娱乐群体,特别是一些歌曲反映的是儿童玩耍的内容,使得歌曲充满了童趣。[6]

土家语咚咚喹歌曲由土家族原始的乐器咚咚喹发展而来,历经了千百年的发展变化,它和土家族的其它歌曲一样集中地反映出土家族人群体智慧,展现出土家族人勤劳勇敢,乐观豁达的民族性格和百折不挠顽强的生存信念。歌中蕴涵了千百年来土家族人形成的民族心理和生活习性,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影响和规划着土家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这门古老艺术在当今的文明世界艰难地闪烁着它那远古的朴实、原始的文化光芒,然而,历经了与现代文明和将来的文化交融、碰撞之后,土家语咚咚喹歌曲能否还能回荡于武陵酉水之间,山峦坡地之上,这是令众多的专家学者忧虑与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1] [汉]黄胜.巴蛮记[M].长沙:丘陵书社,1930.

[2] 王兰馨.来凤县民间器乐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187-193.

[3] 熊晓辉.土家族古老乐器“咚咚喹”的艺术形态[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5):15-16.

[4]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土家族的语言人类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37-63.

[5] 叶德书.土家语研究[M].吉首:吉首大学湘楚文化研究所,1995:85-109.

[6] 陈东.土家语摆手歌的艺术特征极其人文价值研究[J].音乐探索,2012(4):59-64.

责任编辑:胡 晓

2015-04-14

2014年度湖北省民宗委民族文化研究课题“恩施州土家语民歌现状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HBMW2014045)。

王一芳(1975- ),女,苗族,湖北来凤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与少数民族音乐。

J607

A

1004-941(2015)03-0009-05

猜你喜欢

土家土家族音乐
土家族情歌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族
土家摔碗酒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音乐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土家美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