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4-16师鹏林

教育界·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蔺相如课文语文

师鹏林

语文教学要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毫无疑问,语文也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一、注重学生参与,激发创新意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激励者,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主动发展,培养自主意识。自主意识是创新的前提。

1.讲究参与策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要讲究参与策略,提高参与实效。(1)全员参与,人人发展。引导学生参与要注意层次性,防止一刀切。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人施教。注重学生参与,不能只注意优生,应该重点关照学困生,提倡为学困生专门设计问题、练习,促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2)全面参与,综合提高。引导学生参与要注意均衡性,防止顾此失彼。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听说读写等训练,“四能”并举,全面提高。(3)全程参与,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参与要注意连续性,防止间断和跳跃。

2.把握参与时机。学生参与教学,从时机上看分三种:(1)课前参与。课前认真预习课文,读熟课文,自学课文,收集资料。(2)课中参与。这是学生参与的主战场。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教师的激趣、讲解、引导、点拨、评价、总结等不突破15分钟。(3)课后参与。课后参与有助于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升读写能力。比如课外拓展阅读,课外写周记、日记,参加社会实践,到工厂、农村、部队去参观、社会调查,观赏大自然等。

二、鼓励质疑问难,引发创新火花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常有疑点和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发现、常有创新。因此,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发创新火花。

1.寻找依据发问。知道了结论,要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在哪里?比如《将相和》中说,“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机智勇敢,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据此问一问:哪些地方反映出蔺相如机智勇敢?

2.针对结果发问。根据戛然而止的情节或结果,提出问题,以弄清前因后果,关注新的动向。

3.抓住联系发问。把课文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出来,加以分析梳理,以加深理解。比如《将相和》一课包含“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问一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完璧归赵”的结果是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这是他在“渑池之会”后晋升为上卿的前提,而蔺相如晋升为上卿则是将相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廉颇的“负荆请罪”便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总之,前两个故事是第三个故事的原因,第三个故事便是结果。抓住了联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紧扣矛盾发问。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找出来,问一问为什么会这样?比如课文《草原》中说“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既然“看不见什么东西”,怎么还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呢?据此问一问:这自相矛盾的表达有什么妙用呢?其实,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更真切地衬托和强调“初入草原”时的静寂。这是以声写寂、以动衬静,从而突出了辽阔草原寂而不死、静中见活的生机。

5.比较优劣发问。比较课文这样写与那样写哪个更好?比如课文《景阳冈》说,武松打死老虎后,“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来。”作者为什么用“挨”而不用“跨、迈、奔”?一个“挨”字活现出了武松与猛虎搏斗后筋疲力尽、步履艰难的情态,烘托出武松打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样写突出了武松是一位英雄好汉。如果把“挨”字换成“跨、迈、奔”等动词,就有失神韵,武松毕竟是有血有肉的人。

6.辨别差异发问。针对相同或相似的句段,辨析它们的异同。如《难忘的一课》一课三次出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不妨问一问:这句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含义有何不同?

7.品味文眼发问。中心句是文章的统帅,针对中心句提出问题。如《草船借箭》一课的文眼:“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由此问一问:诸葛亮“神机妙算”到了哪些内容?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掌握了质疑问难的方法,学生不一定敢问、会问。学生的大胆质疑,有赖于教师的指点、鼓励与呵护。所以,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是错误的发问,也不可训斥和嘲笑,应多加点拨和引导。日久天长,学生会逐渐养成想问、敢问、善问的习惯,进而有所感悟、有所创新。

三、搭建实践舞台,展示创新果实

刘国正指出:“语文训练,联系生活则生动活泼,脱离生活则死气沉沉。”语文教学必须走出校园,走进五彩缤纷的社会,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生活寻找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在实践中积累鲜活的经验,拓宽视野,激活大脑,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展示创新成果。怎样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呢?

1.口语交际型。为了跟上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为了人际交往的需要,必须强化口语交际训练,提升口语表达技能,促使学生出口成章,能言善辩。2.书面表达型。从学习、生活实际和人际交往的需要出发,必须强化练笔训练,促使学生下笔成文,妙笔生花。3.当小记者。引领学生充当“我是小记者”这一角色,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生活去亲身体验,加深认识,积累鲜活的素材,然后用作文记录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见解。此外,还可组织课本剧表演、说相声、编优秀作文集、创办手抄报等等。

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做有心人,积极挖掘潜在的创新资源,千方百计加以激发、唤醒、引领、训练,语文教学就会呈现出“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的美好境界。

猜你喜欢

蔺相如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将相和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负荆请罪
背课文
负荆请罪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