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
2015-04-16陈萍君
陈萍君
【摘 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正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以方法;其次,注重教学方法在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中作用的发挥;最后,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主体 方法 质疑习惯和能力
一、课堂教学案例
按照教学进度,今天这堂课我应该帮助学生复习“数的整除”这一单元中“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前一天晚上,我在思考这堂复习课是否还要按照以往复习课的老路子:教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然后进行练习,最后课堂小结这三部曲。其实,在这堂复习课上,使用这些方法也许仍是恰当的,但如何生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去进行复习,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呢?对此,我一直思考到深夜十一点,本想可以轻车熟路地按照老路子走下去,突然,一个从来没有用过的比较新奇的方式进入了我的脑海——这一堂课我准备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去复习。于是,我就从注重学生的复习方法入手写下了我的整个课堂教学设想,以表达我对新课程的一种新的理解。
第二天上课铃声一响,我匆匆走进教室,这个班的学生和我相处得非常融洽,学生们也比较信任我,这种信赖使我更加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和教学的准备工作。
走上讲台,我首先让同学们明白今天的教学任务:复习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使同学们进一步掌握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完成教材课后练习6—10题。板书课题后,我对同学们发问:“你准备怎样复习?”让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一番,在这之后再进行集体交流,有的说:“我准备理清知识点,然后做一些对应的题目。”有的说:“我准备先选择不懂的题目,然后到小组中去讨论。”有的说:“我准备和同学们一起复习,取长补短。”有的说:“我准备把书上的内容从头到尾浏览一遍,把例题遮起来做一遍。”有的说:“我准备在练习中复习知识点,练习题中没有出现的知识点,我就准备自己出一些题目自问自答。”……我一一肯定了他们的复习方法并向他们提出了一些小小建议,例如复习知识点时可要结合具体题目,接着,我就让同学们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进行复习(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同学们刚才说的)。我想通过这种自由选择的方式进行复习,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学们开始自由复习了,我发现大家的劲头很足。有一个人单独复习的,也有两三个、三四个一起复习的,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学习好的在帮助基础较差的,看来同学们都进入了状态。自由复习的时间一过,大约有90%的同学自认为已经复习完毕,期待展示自己的复习结果。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复习内容。大家争先恐后,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发言很踊跃,打破了以往复习课沉闷的气氛。就连一些平时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积极发了言,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在想,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确实是一个值得提倡的理念,这样正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集体交流结束后,我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几组练习,并鼓励大家提出他们的疑惑。同学们踊跃地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有关于知识方面的,有关于复习方法方面的,还有其他。
二、课后反思
这节课后,我的感触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方法。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教学结果的研究,忽视学习过程的研究,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就把教学方法中教与学的统一活动割裂开来,就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方法去学习,让学生有更多创新的想法在课堂上展现。要教给学生探究总结适合自身特点的合理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自身未来发展的需要。
其次,注重教学方法在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中作用的发挥。
传统教学方法重视强调它在传授知识中的作用,而现代教育理念则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在发展学生智能、非智力因素中的作用。随着教学理论的科学发展,迫切要求学校课堂教学把发展学生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非智力因素作为认知过程中的动力系统,不仅对学习过程、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还对学生形成良好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和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忽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既不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也不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这种强烈的探究问题结果的欲望和热情,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抽象归纳,用数学的思维去发现和解决蕴藏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动地提出、系统地分析、灵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提问、讨论、交流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态度,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形成独立的见解,发展学生的个性,最终实现“学大于教”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