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因素分析

2015-04-16宋洁

教育界·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学

宋洁

【摘 要】听和说是英语口语交流中的两个方面,英语教学中二者相互影响和促进,因此,在英语听说能力的过程中,二者要协调一致地发展。此外,英语理解有很多影响因素,如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了解这些因素会极大地促进英语听力理解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 听说关系 语言因素 非语言因素

听和说是英语口语交流中的两个方面。听是主动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过程,说是主动表达和传达信息的过程,二者相互影响和巩固。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关系

首先,听是说的基础。听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感知——解析——应用。这三个过程循环往复、相互交叠、不断修正。

在感知过程中,听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口头话语,而口头话语是稍纵即逝的,加之人的注意力有限,这就使得听者所听到的声音只能暂时保存在形声记忆中,如果此时听者不采用相应的措施,那么旧的信息就很快会被新的信息所取代。因而,听力强的学习者,在注意力集中于口头话语的同时,还会利用讲话者的停顿,不失时机地采用记忆策略和选择策略等将语篇中的关键性词和短语,以及支持全文意义的上下文因素,转入其长期记忆之中。

在解析过程中,听者对口头话语的解析是以意义暗示或结构特征为基础的,而意义暗示和结构特征则是由单词和信息构成的。听者对信息单位的处理策略,决定其听力的强弱,听力强的学习者比较熟悉语段分割的规则,他能尽量把话语切分成较大的单位,按意群听音,而且他还会运用句子或段落中上下文,猜测这些句子和 段落中不熟悉的关键性生词,以便准确理解整篇听音材料。

在应用过程中,输入到听者大脑中的话语意义和听者的现有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于是听者就对整个口头语篇产生丰富的先前知识,并能把先前的知识更好地组织起来,加以更策略地运用。

在语言交流活动中,交际双方都把自己当成听者,而把对方当作是说话者。在交际者听到信息之后,按照上面的三个阶段进行内在信息处理产生表达动机,然后通过内在和外在语言的转化,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即“说”。

其次,说是听的前提。语言输出的目的是为了输入,说是为了另一方的听。这种内在系统的口语交流模式表明交际者要进行口语信息的输入和理解。清楚正确地表达信息能提高对信息的理解和吸收能力。

第三,听和说的技能相互影响。听和说都是对语言口语符号的处理,听和说的能力就是对语言声音符号的处理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听话能力较高的人说话能力也较强,反之亦然。此外,大脑的运动语言神经中枢与听觉神经中枢紧密相联。说话人根据听话人接收状况经常调整讲话内容和语速,听话人也会按照说话人的讲话内容来调整听的重点和方向。因此,在发展英语口语能力的过程中,听和说的能力要协调一致地发展。听能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并使学习者获得足够和纯正的语言输入,这是说的良好准备;说有助于吸收和内化随时听到的信息,并使学习者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成为表达个人思想的渠道。听和说相互检验和监督,一方的提高可以促进另一方的提高。听和说的技能是不断重复循环和螺旋式上升的。

二、影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因素

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听者主要接收两种信息来源,分别是系统的,或语言信息和图式,或非语言信息。语言信息包括语言知识,如发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技能,也就是听力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非语言信息包括学习者的文化背景知识、情感因素和听力材料等。

(一)语言因素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语言知识尤其是语音和音位知识在听力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它经常会成为正确理解的障碍。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状况:学生在理解生词较多和句法稍难的听力材料时并不感到太吃力,然而有时在听简单熟悉的单词和句子时却怎么也听不懂,认识的单词在听力材料中却无法识别,这种情况往往更让学习者受挫。通常学生只了解单词在孤立状态时的读音,很多学生连简单的句子也无法流畅的表达。所以,他们无法感知在连续的语流中单词的语音特征,这给学习者听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多困难。在连续的口语中,单词互相连接,音位有时会发生很大变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在听力课堂上他们通常在听前或听后会解释一些生词和较难的句式,并且听力材料至少会播放两遍,因此由生词和较难句法所造成的听力障碍能够较容易地被清除,但是教师很少向学生讲解一些连续语流中的语音知识,如连读、省音、弱读等,这就造成了学生听力理解的极大障碍。

(二)学习者因素

学习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他的情感因素也会对他的理解有很大的影响。前者指学习者对国家社会、文化等的理解程度。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会导致语言使用的差别,因此在听力中,学生很容易误解语义。长期的被动语言输入往往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并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使他们具有进一步深入探求知识的欲望。这些非语言因素如果被忽视,听力理解的提高同样是有限的。

(三)听力材料的因素

足够的语言输入是听力提高的一个前提,恰当地选择听力材料是极其重要的。听力课堂上经常令人沮丧的情况就是听力教材老化不实用,听力材料的语言缺乏生活的真实性。结果,很多学生在听力课上缺少主动接收语言信息的兴趣,在他们眼中,听力课成了“睡觉课”。好的听力材料应该是语言真实,实用有趣,能够使他们有机会在日常交流和对某些话题进行讨论时练习和使用。此外,听力材料应该适应学生当前的水平。应该将听力材料制作成生动的演示光盘,真实的交流场景,并配有必要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以便加强理解。

总之,听力理解的提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克服传统听力教学的弊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满足新时期英语听力教学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Brown, G. Listening to spoken English. Longman,1977.

[2]H. D.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猜你喜欢

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听、看、想、说、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探索与思考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