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文性与英文歌词文言文翻译

2015-04-16梅婕

教育界·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互文性

梅婕

【摘 要】互文性,指文本的意义由其他文本构成,是文学批评中较为常用的分析方法,也同样广泛应用于翻译实践中。本文选取经典英文歌曲歌词的文言文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互文手法的角度讨论互文性在歌词翻译中的作用与影响,并得出结论,该中译本不仅贴合原歌词大意,更使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互文性 歌词翻译 文言文译本

1 引言

互文性是近年来语言学中较为普遍的一个重要概念,首先是由巴黎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的,她认为:“每一个文本把它自己建构为一种引用语的马赛克;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改造。”(Kristeva,1980) 在此之后众多语言学家对互文性进行了更深的探索,如哈提姆&梅森(1997)提出了“互文指涉”和“互文空间”的概念,巴尔特把文本界定为“跨学科的”和“多主体性的”,他认为任何文本都是由先前的引文编织而成的(秦海鹰,2008)。

2译本互文手法分析

2.1 仿拟

仿拟是体现文本互文性的重要手法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模仿某一家的思想和措辞,并在模仿中进行适当的改进(李明,2007)。也就是说,仿拟是结合了模仿与模拟的双重含义,不是对其他文本简单的“抄袭”,而是在借鉴其风格、遣词造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从而符合现文本的语境。由于文言文歌词版本需要兼顾正确传达歌词含义和体现顾问风韵两方面,其仿拟古文形式或措辞的痕迹就会十分明显。

例:I'd hoped you'd see my face and that you'd be reminded. 异日偶遇,识得依稀颜。

That for me, it isn't over. 再无所求,涕零而泪下。

这句歌词译文中出现了“涕零而泪下”的短语,是仿拟诸葛亮所著《前出师表》中的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虽然《前出师表》中的“涕零”表达的是对故友和旧主的忠心,但仍能体现其感情的深厚。而译本中则做了一些改动,在“涕零”之后加了“而泪下”,使整句较为平衡,与之前的半句形成对仗,也符合歌词朗朗上口的特点。“涕零”在这里引申为主人公与旧爱偶遇而想起昨日往事,伤感落泪,但是并不影响歌词的可理解度,可充分体现主人公心中的悲楚。

另外,后半句直译为“对我来说,一切都还没结束”。表达了主人公在与旧爱相见后心中仍起涟漪,无法做到完全放手,而该译文却选择将其转化成主人公虽为此黯然神伤,但对能够重逢已十分满足,别无他想。这样意译的处理,看似有些扭曲原歌词大意,但结合整首歌营造出的情感氛围可以看出,主人公并未想要与旧爱再续前缘,更多的是将这份情感保留在心中,即使有遗憾,但昔日的相处也已足够回味。

2.2典故

克里斯多娃多用“引文性”来指代互文性,因为在她看来,引文性是完全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引文性的体现。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文言文歌词译文,典故的使用就出现的较为频繁,因为译文为了更贴切文言文的表达方式,需要大量的引经据典,才能支撑其作为文言文本身的文化底蕴。

例:Never 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无 须烦恼,终有弱水替沧海。

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too.抛却纠缠,再把相思寄巫山。

这一句歌词是各种反复吟唱的部分,也是最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诚挚表达。开头以“never mind”引起做铺垫,虽是安慰旧爱别为主人公担心,怕主人公沉浸于伤感与苦痛中无法自拔,但是也体现了主人公的故作潇洒之态。但只是直译并不能表达出歌词中的悲伤,所以译文中采用了“弱水”和“沧海”一对经典意象体现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诚。

“弱水”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中宝玉说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借此表达其对黛玉的专一情感,所以之后“弱水”一词常用来人们表达对爱情的坚定不移。沧海出自元稹《离思五首》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即诗人见过了沧海之后,再看多少湖泊海水都觉得不如沧海的壮阔,也是用来暗喻对自己心上人的浓厚情感。而在原歌词中,主人公是无奈放弃旧爱,即使旧爱是心头挥之不去独一无二的沧海,主人公只能选择淡然放下,而选择并没有如当时那般炙热情感的平凡弱水。随后,也引出有同样出自《离思五首》中“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体现爱情忠贞不渝的“巫山”,同样突出主人公心意并未改变,只是将感情暗藏心中。

3 结语

本文以英文歌词 Someone Like You文言文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译本中互文手法的使用进行探讨,从而得出结论,该译本运用的互文手法不仅贴合原歌词大意,更使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得到了提升,使得歌词在节奏的掌控和意境的营造上取得了引人入胜、感同身受的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歌词翻译,需要像在传统文学翻译中做到对原文本全面的掌握,不仅是简单的字或词的推敲,更存在语篇衔接的问题。英文歌词多偏向口语化,需要译者在把握歌词大意的同时,体会深层次的情感。另一方面,歌词除了具有文学性以外,还有音乐性(李程,2002),译者需要尽量考虑到节奏的轻重缓急和停顿与否,再对译本进行调整。另外,歌词翻译的过程中要求译者对目的语有较高层次的驾驭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到歌词翻译中的“归化”。文言文需要语言简练到位,使用互文手法进行一定仿拟和引用典故是十分巧妙的做法,不仅能使译本更加符合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也使译本更具有目的语的特色。

【参考文献】

[1]Hatmi, B. & Mason.The Translator as Communicator[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1997.

[2]秦海鹰罗兰·巴尔特的互文观[J]. 法国研究,2008(1):1-7.

[3]李程.歌词的英汉翻译[J]. 中国翻译,2002,23(2):31-34.

猜你喜欢

互文性
清代曲牌体红楼戏与经典戏曲之“互文性”研究
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互文性与身份建构研究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再议互文性理论关照下的高年级古诗词教学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互文性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及其翻译策略
互文性综述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杰克·伦敦的《海狼》的互文性
注释、参考文献与新闻类学术语篇的互文性研究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