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2015-04-16李慧

教育界·上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海峡两岸澳门祖国

李慧

1.课题: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2.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的基本史实;能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运用播放有关资料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在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4)教学重点:能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等史实。认识到“一国两制” 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5)教学难点: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绝对主体的地位,理解香港澳门能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6)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讨论法、列举法。

(7)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

(8)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祖国自主了,主权独立了,但国家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还有哪些地区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澳门、台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怎样让香港、澳门、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倡导“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来解决。 先来看“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讲解课件)。注意,“一国两制”构想不是一下子提出来的,而是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港澳台问题一步步提上日程而形成的。

看课本P71页,“一国两制”的内容。(课件讲解)

注意:“一国两制”构想一开始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应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来看第二课:港澳回归。

二、港澳回归

1.香港回归

都知道香港是哪年哪月哪一天回归祖国的?——1997年7月1日。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香港是在何时被割占的。(课件讲解)自此,香港被英国割占统治长达100多年。

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步入正轨,开始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早日收回香港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热切盼望的事情。当时的香港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纽约、伦敦的第三大贸易中心,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都在香港设有办事处。1982年,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香港问题。当然,作为英国来讲是不愿意归还的,整整谈了两年,在1984年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定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看视频)——主权的问题是不能讨论的。如果在1984—1997过渡时间内发生意外事件或香港动乱,中国将改变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2.澳门回归

(听歌曲)从16世纪开始,澳门被葡萄牙侵占长达400多年,直到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从此,港澳和内地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在祖国统一的路程上又迈开了一大步,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新典范。

讨论:

葡萄牙侵占澳门长达400多年,英国侵占香港长达100多年,为什么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收回港澳?——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地位提高了;香港、澳门本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启示: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人只有强大了,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我们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香港澳门的问题顺利解决了。祖国要实现大一统,还剩台湾问题没有解决。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先提问学生,再看课件讲解)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海峡两岸的交往原则和任务——都是为了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台湾,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台独”。代表人物有李登辉和陈水扁,他们公开否认一个中国,鼓吹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对于这些言论,台湾民众是不答应的。认为台独是走向死亡的一条路。

随着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看课件图片)

思考: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的基础是什么?---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海峡两岸同根同源,都是华夏民族的炎黄子孙。

猜你喜欢

海峡两岸澳门祖国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澳门回归日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