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络病学角度探讨中医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认识
2015-04-16张雪婷郑心
张雪婷,郑心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01)
从络病学角度探讨中医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认识
张雪婷1,郑心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01)
特发性肺纤维化;络病学;络气乏源;络脉痹阻;益气活血化瘀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组发病原因不明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代表性疾病,以肺实质受到不同程度炎症和纤维化损害为特点。目前IPF治疗除肺移植外尚缺乏令人满意的方法,药物治疗虽以抗纤维化为目的,但无法改变或逆转IPF的纤维化病变。本病发病率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逐年上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为“肺痿”“肺痹”的范畴,近年来随着络病学发展及疾病谱的变化,从络论治逐渐受到医家重视。笔者旨从络病学角度谈谈对IPF的认识,以期对临床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现阐述如下:
1 肺络与络脉的生理病理
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对络脉学说的研究,对传统络脉学说内涵有了较深入的认识:络脉为气血津液运行的通路,使循行于经脉中的气血充分运行于全身,从而对整个机体发挥渗灌濡养作用。吴以岭[2]认为络脉可分为两类,即运行经气的无形之气络和运行血液的有形之血络。络脉是经脉的一些细小分支,气血运行的速度较慢,一旦邪气客于络脉则络中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就会受阻,导致瘀血痰浊痹阻于络脉而形成络病。现代医学中肺各级支气管及血管也承载着气血津液运输的功能,故也应该属于络的范畴。通过中西医生理病理与络脉学的对比,可以认为肺主呼吸、主宣发肃降的功能与肺之气络联系密切,肺朝百脉、助心行血的功能与肺之血络较为密切;认为实现肺通气的呼吸道和肺泡与肺之气络相似,实现肺换气的毛细血管网与肺之血络相似,组织换气好比络脉的渗灌濡养作用[3];IPF患者的咳嗽、咯痰、胸闷是痰浊阻滞肺之气络的表现,而口唇紫绀、杵状指、舌质紫暗、脉滑涩等是肺之血络瘀滞的表现。
2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命名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没有与IPF完全对应的病名,现在医家多将其归属于肺痹、肺痿等范畴,从病名角度阐述了其病机的虚实两方面。朱良春等[4]认为肺痹是外邪袭肺,宣发肃降失常,影响肺朝百脉的功能,气血运行受阻,致痰瘀阻络,其证属本虚标实。根据《素问·痿论》中记载:“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辟足也”,其认为五脏气热,肺热叶焦,萎弱不用,则气血不充,络虚不荣,是以本虚标实为主的证候。焦扬等[5]也认为肺之络脉受损,痹阻不通,气络与血络不能相互渗灌,肺络失于濡养而变生诸症。IPF的发生发展中,肺痹与肺痿二者互为因果,痹中有痿(因实致虚),痿中有痹(因虚致实),恶性循环,虚实夹杂。
3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机
3.1 肺中络气乏源是IPF发生的内因宗气、肺气为肺中络气之源,具有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4]。《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言“宗气者,营卫之所合也,出于肺,积于气海,行于气脉之中,动而以息往来者也。”宗气与呼吸之气相合,走息道而行呼吸,同时还有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宗气由水谷精微化生,依赖于肺脾肾之气的化生.肺脾肾亏虚导致宗气生成不足,呼吸无力,气血运行缓慢;肺气亏虚,通调水道功能失常,痰饮瘀血内生。IPF病位在肺络,内外合邪,因肺中络气乏源,外邪侵袭而致病。
3.2 痰瘀痹阻肺络为IPF发病的关键痰湿瘀血共同形成了痹阻于肺间质的浊邪,为肺络瘀阻的基本病理产物,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阶段。肺气虚无力通调水道,津液积聚,痰湿内生;宗气虚则血行无力,易致血瘀。痰浊黏滞容易阻滞气机,络中气血运行受阻,气不行血,肺络血液瘀滞加重。同样肺络瘀滞,气机阻滞,气不化津,津凝成痰而痹阻于肺络,也加重肺气闭阻。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述“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气壅则水壅,水壅即为痰饮”。痰浊瘀血相互胶结,阻碍肺气宣发肃降、肺司呼吸和主治节的功能,导致气血不充,络虚不荣。其病变过程显现出由经到络、由气至血、由浅入深的变化,虚实变证,病情复杂,缠绵难愈。
从IPF络病病机演变来看,早期以气虚、痰湿为主,中晚期以气滞、痰浊、瘀血为主,这也符合叶天士所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以及“久病入络”的发病机理。
4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
《金匮要略》阐述了络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为络脉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法和虫蚁搜剔通络法为其首创之法。叶天士认为“络以辛为泄”“以通为治”。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从师经验认为:IPF的中医络病学病机是虚实夹杂,气虚则络虚不荣,痰瘀阻络则络脉痹阻,总以络脉阻滞为特点,治疗不仅要活血化瘀通络,还应益气通络。
4.1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是IPF基本治法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肺中络气乏源,痰瘀阻络,故治疗应从虚实两端着手。肺气、宗气虚则应补气,气旺则血行;脉络痹阻则活血化痰通络。益气活血、化痰通络应贯穿于治疗始终。导师郑心[6]根据此理论及多年经验创立了间质流膏(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沙参、川芎、丹参、莪术、水蛭、蜈蚣、黄芩、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山慈菇、浙贝母、甘草),以益气扶正为主兼活血化瘀通络,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及效益。现代研究表明:很多补益肺脾肾及化痰活血的中药可减轻患者咳、痰、喘症状,化“有形之痰”,可增加炎性细胞的凋亡,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如IL-4、IL-5等表达,进而改善气道炎症,化“无形之痰”,并解毒通络[7,8]。《医学真经》云:“通络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
4.2 注重应用虫类药痰瘀阻络作为本病病机的主要矛盾,存在于IPF的各个阶段。常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但随着病程延长,病势缠绵,久病入络,瘀浊瘀血沉锢于肺络之中,形成典型的肺络病。根据叶天士之“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奴疏逐”,因此,可应用具有“搜剔络邪”的虫类药如水蛭、蜈蚣等药活血逐瘀通络,松透病根。《本草汇言》谓水蛭有“逐恶血、瘀血之要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虫类药物的应用可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即痰浊瘀血,从而达到“血无凝着,气可宣通”的目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IPF病情复杂,在诊治过程中应抓住其病机的关键,即气虚则络虚不荣,痰瘀阻络则络脉痹阻。详审肺痹、肺痿之虚实主次、轻重缓急,如此方可深中病机,将传统辨证与络病理论相结合,延缓病情发展,提高临床疗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葛敏,戴令娟.川芎丹参提取液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5):75-77.
[2]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6-27.
[3]屈杰,付雪聪,李培.从络病学痰瘀阻络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2):2562-2563.
[4]朱金凤.朱良春治疗肺系难治病的理论与经验述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59-60.
[5]焦扬,关天宇,周平安.肺间质纤维化的病机特点与辨病论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2):897-898.
[6]郑心,李雪妮.间质流膏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3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6):27-29.
[7]张德新.五味地龙汤对哮喘豚鼠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7.
[8]杨牧祥,于文涛,徐华洲.咳喘宁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J].中医药通报,2008,7(4):58-60.
R563
B
1000-338X(2015)04-0056-02
2015-06-18
张雪婷(1990-),女,2009年中医七年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
郑心(1964-),女,主任医师,博士。
E-mai:zhengxin66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