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华老师以“风”论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经验
2015-04-16林菊珊
林菊珊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市350003)
陈美华老师以“风”论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经验
林菊珊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市350003)
风证;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偏头痛;眩晕症
心脑疾病多起病快,变证快,发病突然,如急风骤雨,往往让人措手不及,有着中医“风邪”致病的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巅顶之上,唯风可到”,故其致病部位经常在头部;“风之为病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故其发病波及范围较广,变化较快,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神经系统疾病所表出来的症状常具有风邪致病的特点,如:脑卒中、面神经炎、帕金森、癫痫病、眩晕症、偏头痛”等等。
陈美华老师现任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是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专家继承指导导师。陈美华老师认为:中医中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应当重视辨识“风证”,从而论治。辨识风证,当辨外风证与内风证,二者在临床上都有发病迅速、变化多端的特点。内风证多是肝风与痰相搏,上蒙清窍,走窜经络;而外风为病可直中经络,亦可因外邪引动内风,而致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如神志不清、突然昏仆、头晕头痛、口角歪斜、肢体不遂、肢体抖动、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状。由于“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可夹痰夹瘀,兼合各种邪气而致病,使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而常让人忽略了疾病的始作俑者是“风邪”。而风邪不祛常致疾病反复,因此陈老师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常常会加用“风药”。
1 脑卒中
属中医“中风病”“风痱”等范畴,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是“风”邪为患的代表。古人将其分为真中风与类中风,真中风为外风所致,类中风为内风所致。中风一病究其原因就是外中风邪或肝风内动,外中风邪时,如果风客肌肤、风邪中络、风毒窜络等可出现肌肤不仁、半身不遂、言语骞涩等中风症候;肝风内动,则可因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痰浊生风、瘀血生风等致风气内动出现昏厥、头晕、头痛、肢体麻木不遂等症候。陈老师认为“风”既为百病之长,当然不会单独为患,它常引动他邪共同致病,夹痰、夹虚、夹瘀而使病势缠绵,因此,治“风”当同时祛其所合之邪。
2 偏头痛
其临床特点是疼痛暴作,痛势甚剧,一侧头痛,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呈胀痛、刺痛或跳痛,可反复发作,经年不愈,痛止则如常人,发作时大多伴有恶心、呕吐、倦怠乏力、畏光、面色苍白、结膜充血等症状,颇有“风邪”致病无常的特点,常常由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劳倦失眠、酒食不慎而诱发,也有与经期有关。陈美华老师认为偏头痛一证与肝郁化风,肝阳偏亢,气滞痰瘀最为密切。所谓“巅顶之上,唯风可到”,“风”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不管是内风还是外风,治疗偏头痛,当以风药来治风,老师自创天麻川芎葛根汤来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天麻川芎葛根汤是根据清朝陈士铎“散偏汤”加减而成,方中有:川芎、葛根、僵蚕、柴胡、天麻、白芍、白芥子、郁李仁、香附、白芷、生甘草、地龙、水蛭。本方功能调和气血,化痰祛瘀,通络止痛。方中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为主药;又以风药柴胡、葛根增其升阳之力,白芷引经,使药到病所;风药性燥,则以郁李仁润柴胡、川芎之燥;肝郁化风,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以天麻、白芍抑肝敛阴,使肝阳得平,柴胡、香附疏肝理气,肝郁得解;痰瘀互结,常使病势缠绵,反复发作,故以白芥子、香附化痰祛於,水蛭地龙通络化痰、活血止痛,僵蚕通络搜邪,祛除久痰、顽痰;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肝郁舒,痰瘀化,经络通,气血和,则头痛止。方中主次分明,配伍相宜,兼顾内外,润燥有度。
3 眩晕症
中医称之为“眩晕”或“风眩”,发作时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主神经失调的症状,眩是眼花,晕是头旋,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眩晕一症与风有着密切的关系。陈美华老师认为六淫外感、七情内伤,致肝风上攻皆可发为眩晕,眩晕症常时发时止,具有风的特性,因此治疗上需运用风证理论来辨治。总之,眩晕可分为血虚生风、肝阳化风、风痰上扰,外风得以入侵亦为本虚所致。治疗上当祛风为先,再施以调理。
以上只是举例说明陈老师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以“风证”论治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风为百病之长,所以风邪致病往往不是单一发病,而常夹杂它邪而存在。因此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时,老师常加用“风药”,“风药”是指具有“风”的特性的一类药,它们具有轻扬开泄,善行善动,能胜湿等特性。风药使用得当能助五脏各行其功:能助肝之条达,能助脾之运化,能蒸腾肾之水液,能助心阳之温煦,能使肺气充利,宣降得宜。
R255.2
B
1000-338X(2015)04-0035-01
2015-05-28
林菊珊(1971-),女,副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专科临床工作。